發新話題

[分享]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信佛學法敬僧,三寶萬世明燈。

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知恩報恩為先,利人便是利己。

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忙人時間最多,勤勞健康最好。

為了廣種福田,那怕任怨任勞。

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

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

處處觀音菩薩,聲聲阿彌陀佛。

以上是聖嚴法師所題的四眾佛子共勉語,語中充滿真實智慧。果能如是修行,即得真實利益,值得修道人細參法味。淨以知恩感恩與報恩的心,來供養十方三世諸佛眾生。

「諸佛妙理,非關文字。」聖賢至道,無慧難明。六祖壇經云「願聞先聖教者,各須淨心。聞了願自除迷,於先代悟。」語中道破,淨心除迷,破迷開悟,才能聞出法益。世人希求功名富貴,妻財子祿壽,自古至今,未曾改變。既是「急急忙忙苦追求,朝朝暮暮營活計。」忙碌之下未曾靜思深慮與淡泊,本來清淨的德性為何物,早已為世人淡忘。難怪孔子要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很多,執著外境塵色與物質觀感名聞利養的種種,使自己變成了身軀的奴隸,正是世人憂苦煩惱的來源。

英國人在廿一世紀初作過調查說:擁有財富大約五千萬台幣的人是被世人認為是幸福的。但是知名港星身價十億,卻以跳樓輕生。世人希求坐擁美女及財富名利,愛用黃金名牌與美女的百億富豪,壯年即財源耗散,洗腎身歿。對天地萬物眾生生不起恭敬心,諸多名人仍不明禍延子孫,近報在眼前子弟的道理。以自私自利的怨嫉心,所招感來的果報,正活生生的上演一幕幕的因果現世報。然而絕多數的人,不能察覺「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以及因果的報應不可思議。

帝君在覺世真經一開端就說:「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之事,方於人道無愧,可立於天地之間。若不盡忠孝節義之事,身雖在世,其心已死,是謂偷生。凡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獨。勿謂暗室可欺,屋漏可愧,一動一靜,神明鑒察,十目十手,理所必至,況報應昭昭,不爽毫髮。」如果諸位也能用智慧來觀照,將會發現這所有的一切,正在為世人現身說法,教導我們要遠離顛倒夢想。

淨空法師說:「道失掉以後有德,德失掉以後有仁,仁失掉以後有義,義失掉以後有禮,禮失掉以後就天下大亂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現今社會只剩下朋友這一倫了。」五倫失序以後的社會,所招感來的「花報」正漸漸現世,災難頻生,人類離地獄的距離又拉近了許多,又有幾人真正明白回頭是岸。與三惡道相應的殺盜淫妄酒等貪嗔痴慢的惡行惡念多了,死後當然自招墜地獄、餓鬼、畜生等三塗,這是仁者所不為的。

能夠觀察與明瞭因果呈現在眼前的事實,才能認識報應昭昭,人身難得之理。常人認定這個身體滅了,人就滅了。一生為了眼前的身心而有憂苦貪求的種種慾念。進入慈善事業,勤走寺廟,或有真正清淨淡泊的,但多數是以行善的念頭來看待,而非真正明白了六道輪迴因果報應不可思議,與自己生死大事的宇宙人生真相息息相關。六祖壇經中說的「福不能救」,指的便是,只知修福德,不能開般若智慧,不知應以了無所求的清淨心來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所以流浪生死,出不了六道輪迴。壇經云:「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名般若行。」「般若無形相,智慧性即是。」

有鑒於此,若人不能覺知六道存在的事實,很難明白人身難得之理。這種親証須要有細心的深入觀察,或是經由禪定中才能獲知。深入觀察除了要有世間聰慧之外,最重要的是俱備「善因緣」。而入禪定又談何容易,果不能提起正念,邪念妄念一起往往走火入魔。金剛經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所以壇經曰:「外離相曰禪,內不亂曰定。」「我此法門,從上以來頓漸皆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者,離二相諸塵勞;真如是念之體,念是真如之用。」一念不生,念而無念的清淨自在殊非容易。當然如果能親証「天人合一」的境界,或是証得清淨本體如來藏性的不生不滅,那麼「直截根源佛所印」才有機會。否則還是由思惟觀察因果報應與六道存在來著眼,才是常人所能。肉眼久觀成慧眼,「道必堅心,堅心必道成。」

細省數事,約莫五歲的年紀,腹股溝淋巴節曾莫明其妙的腫脹起來,行走困難,那時鄉下醫藥並不發達,母親帶我找上關聖帝君的乩身以朱砂畫符於上頭,說是犯了土神,隔日即能行走,過了幾天就消腫了,這種收驚收煞也是常人有的經驗。孩童時看到了殺雞賣雞的婦人,臉的長相變成雞臉而大感驚訝,因此對相學有了啟蒙。也曾經在四下無人的黑夜中解手時,驚覺被捉痛了,仔細一看才發現尿到了「六畜興旺」的紅春聯上。雖然無心,也要心生懺悔後才感到無形的對方放手了。直至這時才略知不能褻瀆天地鬼神,那怕是再不起眼,都無處不在。成年後,在遊走法律邊緣生活的那幾年中,異事也常有。之後能迷途知返,除了常常自我省思以外,所幸有三個因緣。其一,曾經進入一家鐵工廠,一進門就聞到香氣四溢,清新異常,此生未聞。但其他人並未聞到。詢問主人現供何香,他卻說沒有,是你自己帶來的。這位主人客廳中供奉的是一尊星宗張果老,而這位主人曾獨自到深山修行,坐在大石頭上一個月。其二,盧洲玄龍精舍的主人,把子弟託囑給鄙人,希望能學五術入門,在因緣的巧遇以及責任感催促下,這才重拾修學之路。也才有機會拜讀竹山佛心翠影書齋鐘義明大師的全數大作,此為其三。

數年後,劣者因悟入了滿天星斗,五行磁場天地萬物,無非是每一個人本來俱足,所以才能在每個人身上及每一角落都能應用,因而放棄已証得的「天地皆來一掌中」的境界,認定這是眾人平等所有,用於獲利徒感慚愧,才有走入道場為眾人義務服務的發心。就在這一同時,筆者的義兄已主動設計並申請好免費網頁空間,才告知本人,這一事說來還真巧妙。當然最要感恩鐘大師在戊寅年臨門一腳的二則開示:「世人競欲見吾而不能行吾言,雖日夕與吾同處,何益哉?人若能忠於國,孝於親,信於交友,仁以待下,不慢自心,不欺暗室,以方便濟物,以陰騭格天,人愛之,鬼神敬之。即此一念,已與吾同。雖不見吾,猶見吾也。蓋人心,念於善則屬陽明,其性入於清輕,此天堂之路。念於惡則屬陰濁,其性入於粗重,此地獄之階。天堂地獄,特由人心自化成耳!」「佛只是箇了仙,也是箇了聖。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鐘大師對鄙人的恩惠,實是難以報答,永銘五內。

在與賢義堂結緣參個月左右,有師兄師姐希望劣者能寫一些跟「修行」有關的文章,這才讓我重拾在手上二十年的歷史的研究一書(作者是英國的湯恩比博士),並思惟這三十六年來的人生之路。在自我省思數日以後,才明白了聖賢及宗教以及佛陀那份真實智慧的慈悲與偉大,因而痛哭流泣,內心深深的懺悔個人過去的愚昧與無知,然後才寫下「菩提之道」。文成停筆時,大地震動,震央來自於花蓮的五級地震。

「天道無親,常予善人。」時下以易經術理為業,或有濟世勸善,或有賴以糊口,或有江湖術士,但都不明這有形無形的地水火風空等等五行術理,乃先人修道的工具而已,實是本性俱足的如來藏,不生不滅,混然一體,周遍十方。手持羅經心不悟,古來成道有幾人。天上的太陽您沒有嗎?天上的月亮您沒有嗎?天上的滿天星斗您沒有嗎?無形又充滿空間的四大五行的磁場您沒有嗎?如果沒有,那麼手上的指北針或羅經為什麼會動,怎麼能看見物體與接受陽光,怎麼能看到月光照在身上,怎麼能把滿天星斗與四大五行易理天機運用於每一事物而不受時空限制呢?

原來往天的方向是萬物眾生本來俱足的德能不假外求,但因對境生迷,手持羅經心不悟。分別計較,執著名利,不能照破色塵外境,所以不能証得如來藏性。更不能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的這層深意。而眼前的財富名利物色這些東西,卻要拼命追求奴役自己,既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也是憂苦煩惱的根源。迷而不覺的結果,就生起貪嗔痴慢,造就無量的罪業,把自己往三惡道推。太上清靜經中老君曰:「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沈苦海,永失真道。」壇經曰:「心元是妄,妄如幻故。」「人性本淨,為妄念故,蓋覆真如,離妄念,本性淨。」果能如是觀察,覺悟了往天道的大公無私無有分別的平等性,是眾生本來俱足,那麼出離天道周偏十方的如來藏性也是本來俱足。禪宗「每日用它君不識」「以指標月」,太上「能悟之者,可傳聖道」,都是指向菩提自性的如來藏。

如果還不能覺悟,科學界的天才愛因斯坦已証得了同樣物質,在三維空間比二維空長,在四維空間比三維空間長,依此類推。在四維空間的「高人」所看到的地球比三維空間的我們多出一粒米的厚度,而太陽則多出五百公尺的厚度,這個厚度差異跟物體的質量與大小的容積比有關。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四次元其實就是空性的虛空。四次元包含無量的三次元,五次元包含無量的四次元。而我們眼見的物質宇宙包含了三次元及四次元。那麼五次元就已包含了無量的宇宙了。四維空間又何以多出這些空間呢?由這裡來契入,無量無邊的空間維次就可明了。「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如來藏中,清淨本然,遍周法界,圓滿十虛,但有言說,都無實意。」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壇經云:「善知識,法無頓漸,人有利頓,迷即漸契,悟人頓修,自識本心,自見本性,悟即元無差別,不悟即長劫輪迴。」果沒能力覺了「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佛在楞嚴會上說「菩提涅槃,尚在遙遠,非汝歷劫辛勤修証;雖復憶持十方如來,十二部經清淨妙理,如恒河沙,祇益戲論。」淨土古大德說「三藏十二部經典,就留給別人去悟。」專心從五戒十善來落實修行,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佛言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淨空法師說:「在家人俱足落實第一福,念佛就能往生,是名下品下生。」若能解行並証,有個悟處,念而不念,往生品位自高。

觀照一路所學行,得力於遇緣。身邊幾位手足,也都是有心的修行人,十幾年前就是仙佛菩薩的弟子,有慈濟的,有法鼓山的,有鸞門的,有一貫道的,只有我是敬鬼神而遠之。認為那是心靈須要依靠的人做的事。幸好有不少善因緣,才能迷途知返。最後又有衛視上諸山長老的「佛力加持」,「承佛威力得解脫門」。本來以儒家的聖賢處世,道家的仙風道骨濟世,才是劣者的人生樂趣,那裡知道佛陀的智慧這麼真實與究竟圓滿。剛有個悟處時還把佛當成宗教,後來覺悟佛本來是一切。「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本來如是,本來無一藏。鄙人是在懿敕賢義堂有個悟處的,「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細思這一路來,「處處觀音菩薩」,得力於善緣俱足。一般人並非善緣不足,而是不能妙觀察與善思惟。維摩經云:「外能善分別諸法相,內於第一義而不動。」

有一位師姐向我哭訴:她先生背負債務,債主常來逼債,雖然每月已盡力償還,債主常常惡口的說只要她先生去死一死,就不會跟她要錢了。我回答她:您要憐憫對方啊!他眼裡只有利益,當然欠債還錢是理當如是,但惡口相向又說死了就不必還了,這不正替您先生消業障嗎?試問人誰無一死,又能帶走什麼。「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迷的人必定造就惡業與貪嗔痴相應,墜入三塗惡道。這位債主也正在教您遠離顛倒夢想,有身是苦,要早日度脫六道輪迴。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壇經云:「於一切境上不染,名為無念」「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內性不亂。」您應該要歡喜,這位債主給您修行的增上緣。這不正是「處處觀音菩薩」嗎?當有一天您能體悟「處處觀音菩薩」,您也才會發現您的善緣也俱足與「如來所言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實意。到那一時才能真實體悟「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的甚深廣意。

修行之路,貴在平時生活日用中來修正習氣與念頭,解行互証,使煩惱輕,智慧長,功夫才漸漸得力。壇經云:「迷人口念,智者心行。」沒有孝道就沒有天道,沒有師道就沒有佛菩薩之道。如果不能落實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讀萬卷經書也難得人身。持咒雖好,但要無念而念,才能真正開啟智慧。有念而念,有求而念,圖求感應,易入魔道。如果能以悲心悲願,行同佛行,心同佛心,念完後做迴向,才能有真實利益與不可思議。

選擇法門,貴在契合自己的根性,透徹明瞭為要。一門深入,是個良方,待有悟處,才能廣學多聞,深入經藏,最後才能圓融真俗二諦。如果只把經藏拿來研究,而不是行中得証,証我所証,那就只是流於學識罷了,無關了生脫死,未能有真實利益。修行中一定要跟隨善知識,才能確保正而不偏。果有一時能明了戒即定慧,定即戒慧,慧即戒定。戒定慧是本來清淨的德性,所自自然然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才能覺悟到「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的真實義趣,阿彌陀佛!

手持羅經心不悟

古來成道有幾人

一真圓如幻法身

自性不立寂滅忍

TOP

謝謝分享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