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12
發新話題

[分享] 台灣的鳥類介紹

台灣的鳥類介紹

八哥

中文名稱:八哥
鄉土名:駕鴒
學名: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英文俗名:Crested Myna
科別:八哥科
棲息地:城市鄉村區



八哥又名駕鴒。在連雅堂所撰述的台灣通史中有:「駕鴒,或作迦陵,則鵒也。畜之馴,能學人言。」已瞭解八哥模仿其他鳥叫聲及人類語言的特質了。

八哥為台灣特有亞種,大多分布於台灣西部平地,為普遍留鳥。棲息於村落或農耕地,在城市亦屢見其蹤影。

喜結隊在樹梢、竹叢頂端、電線桿或電線上活動,常發出「啊、啊、啊」的叫聲,鳴聲喧噪好動,以昆蟲為主食,為雜食性鳥類。營築於喬木樹洞中,亦屢見於水泥製電線桿頂或可可椰子上空心處。

成鳥約長 :25公分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蔡逸竹 金幣 +100 感謝你對論壇貢獻精品文章 2007-6-25 21:09
  • 蔡逸竹 經驗 +100 感謝你對論壇貢獻精品文章 2007-6-25 21:09
  • 蔡逸竹 威望 +2 感謝你對論壇貢獻精品文章 2007-6-25 21:09

TOP

小白鷺

中文名稱:小白鷺
學名:Egretta garzetta
英文俗名:Little Egret
棲息地:海岸溼地區

廣泛分布於歐洲南部、非洲、馬拉加西,東至中國大陸、台灣和日本,南達澳洲;除了在歐洲為夏候鳥,冬季南遷至非洲以外,其餘大抵為留鳥。
  
在台灣普遍分布於平台、丘陵或低山丘,大都見於西部,在東部較少見其蹤影。活動於海灘、河川、湖泊、溪澗、沼澤或池塘等覓食魚蝦。白鷺巢,通常均粗拙簡單,以竹、樹枝為材,雌雄共同築巢、孵卵及育雛。
  
小白鷺,嘴和腳黑色,腳趾為綠黃色;老鳥腳趾則帶暗紅色;為在野外之辨識特徵。
成鳥約長 50~55公分

TOP

小卷尾
中文名稱:小卷尾
鄉土名:山烏鬚
學名:Dicrurus aeneus
英文俗名:Bronzed Drongo
科別:卷尾科
棲息地:農田丘陵區

小卷尾,因棲息於山地的烏鬚而又名山烏鬚,為台灣特有亞種,在東南亞一帶尚有2亞種,分佈於雲南、中南半島至蘇門答臘,西達印度等地。

在台灣,小卷尾為棲息於中、低海拔山林間普遍的留鳥,幾乎未曾見過在平地活動。常單獨或數隻成群活動於樹冠上,獵捕飛行中的昆蟲後,再回到原來棲息的樹枝上。

飛翔快速呈波浪狀,常和紅山椒鳥混群活動,如有烏鴉或猛禽出現,則追逐擊退。營巢於樹林上層,以芒草或禾草纖維為材,築成碗形巢。

成鳥約長:23~24公分

TOP

小剪尾

中文名稱:小剪尾
學名:Enicurus scouleri
英文俗名: Little Forktail
.科別:鶇亞科
棲息地:河谷溪澗區


小剪尾,為台灣特有亞種。分布於喜馬拉雅地區至華南、中南半島和菲律賓一帶的本屬鳥類大抵具有長尾羽,而從其基處呈深分叉,故英名稱之為Forktail,就是〝分叉的尾羽〞的意思。但分布於台灣的特有亞種,其尾羽較短,展開時則為標準的角型尾。

小剪尾的頭到頸部、背、上胸大致為黑色,而額至前頭、腰至尾上的覆羽則為白色。

常發出尖細如「滋-」的聲音,通常單獨或成對出現於山區之溪流地帶,停棲時不停地張合尾羽。

成鳥約長 :12~13公分



小燕鷗

中文名稱:小燕鷗
學名:Sterna albifrons
英文俗名:Little Tern
科別:鷗科
棲息地:海岸溼地區


小燕鷗,繁殖於烏蘇里地方的最南部、朝鮮、日本本州、中國東北長白山、華南至海南島等地方,冬季南遷至東南半島、菲律賓群島、婆羅州、馬來群島、巽他群島、新幾內亞以及澳大利亞等地避寒。

牠們是唯一在台灣本島繁殖的鷗類,尤其在大肚溪口,出現的族群數量相當龐大,為普遍的過境鳥與夏候鳥。

小燕鷗在彰濱工業區附近、溪口南岸、火力發電廠與污水處理池一帶之水域覓食生活。

通常成群於潮間帶、沼澤、魚塭上空飛翔盤旋,如發現水中魚蝦,即刻俯衝捕食,捕獲後立即離水升空,不在水面浮游。每年3月來台,在海邊沙礫地擇地營巢。

成鳥約長 :28公分

小雲雀

中文名稱:小雲雀
鄉土名:半天仔、半天鳥
學名:Alauda gulgula
英文俗名:Small Skylark
科別:百靈科
棲息地:農田丘陵區

雲雀在台灣地區,分布著兩個亞種。

台灣雲雀,侷限分布於台灣。背部羽色甚濃,各羽中央呈黑色,嘴較長,後趾爪顯著發達,有長達2.8公分者。而在澎湖地方,另分布有澎湖雲雀。

澎湖雲雀的羽毛,紅色特別濃,與台灣的雲雀有著強烈的對比。

雲雀常見於草原、墳墓、旱田等廣闊的地區,邊飛邊鳴升到高空,在地面喜歡棲立於視野良好的石塊,或土堆上鳴唱。

牠們營巢於地上,孵卵期只有11~12天,雛鳥約在10~12天後離巢。

成鳥約長 :14公分

TOP

小彎嘴
中文名稱:小彎嘴
鄉土名:竹腳花眉
學名:Pomatorhinus ruficollis
英文俗名:Streak-breasted Scimitar Babbler
科別:畫眉亞科
棲息地:中低海拔山區


小彎嘴,又名竹腳花眉。這是因為以前在鄉下地方,為了防風兼顧防盜,在村落或住宅四周植栽刺竹為籬,稱之竹圍;此刺竹莖徑0~14公分,高達15公尺。小彎嘴喜歡棲息於此竹圍裡,且大抵活動於其下層,因而有竹腳花眉之稱。

竹腳花眉為台灣特有亞種,棲息於低山區
至山麓雜木林或果樹林,為普遍的留鳥。與人類甚為接近,性極機警,靈敏聰巧,卻不怕人,在鄉村有時也會光臨至住家窗口,是一種可愛且美麗的鳥類。

牠們以昆蟲為主食,亦好吃果實、漿果,營巢以芒草葉、穗或草莖為材,築碗形巢。

成鳥約長 :19~20公分

小鶯

中文名稱:小鶯
學名:Cettia fortipes
英文俗名:Strong-footed Bush Warbler
科別:鶯亞科
棲息地:中低海拔山區

小鶯,為台灣特有亞種。本種有5~6亞種分布於喜馬拉雅、印度、中國大陸西南部和婆羅州等。在台灣分布於中、低海拔山區,曾在松泉崗海拔2,490公尺處,大禹嶺2,560公尺,日新崗2,600公尺等高處有觀察記錄,為區域性普遍的留鳥。

小鶯的雌鳥與雄鳥同色,且富於保護色,掩飾良好,且常潛行於濃密的低樹叢中,故不易見。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喜歡在開闊草原或向陽之林緣地帶活動,鳴聲清晰圓潤。以昆蟲、野果、雜草種籽等為食。

成鳥約長 :10~11公分

小啄木
中文名稱:小啄木
學名:Dendrocopos canicapillus
英文俗名:Gray-headed Pygmy Woodpecker
科別:啄木鳥科
棲息地:中低海拔山區

小啄木為台灣特有亞種,為體型稍大於麻雀的小型啄木鳥。雌鳥與雄鳥同色,但雄鳥頭部兩側有紅色斑紋。在台灣棲息於中、低海拔山區,但在低海拔山區的雜木林中較為常見,尚稱為普遍的留鳥。

牠們通常單獨或成對活動,由枝梢移至枝梢,或在樹幹上以其強勁的尾羽支撐軀體,螺旋狀般向上爬升捕食藏匿於樹皮裡的小昆蟲。飛翔呈波浪狀,速度快。漿果亦是其食物的一種。營巢於樹幹上,雌雄共同築巢,不使用任何巢材,卵直接生於樹洞裡。

成鳥約長 :15公分

TOP

小翼鶇
中文名稱:小翼鶇
學名:Brachypteryx montana
英文俗名:Blue Shortwing
科別:鶇亞科
棲息地:中低海拔山區

小翼鶇為台灣特有亞種。異亞種廣泛分布於中國西南部西康、雲南、四川及喜馬拉雅山區、尼泊爾、阿薩密、緬甸、泰北部、越南、菲律賓群島、巽他群島、帝汶等。在台灣分布於中高海拔山區,暖帶至溫帶之闊葉林與針闊葉混合林,夏季亦曾見於海拔3,000多公尺之高山區,為高海拔山區普遍的留鳥。

小翼鶇喜灰棲息於濃密的樹林底層,藏匿性極強,很不容易見其露臉。鳴聲響亮,在近距離可聞其歌鳴。主食小昆蟲及其幼蟲,亦好吃植物性之漿果、草籽、嫩芽及幼葉。營巢於濃密的灌叢中,以蘚苔、草莖為材。
成鳥約長 :13公分

大冠鷲

中文名稱:大冠鷲
鄉土名:蛇鷹
學名:Spilornis cheela
英文俗名:Crested Serpent Eagle
科別:鷲鷹科
棲息地:中低海拔山區

大冠鷲在台灣鄉野被稱為吃蛇鳥或是蛇鷹。但若以牠的鳥形,蛇鵰之名會更適合。

產於台灣的大冠鷲為台灣的特有亞種,為普遍的留鳥。廣泛分佈於全島的中、低海拔山區,在阿里山海拔2,300公尺處曾有觀察記錄。常棲息於已開墾的山地或森林,或佇立於視線良好之高樹上靜候獵物出現。

較常見到一、二隻,偶爾三五成群飛行,山區之茶園、蔬菜園或森林邊緣較空曠處,都是牠們最佳的獵場。大冠鷲為典型的鵰類體形,即體型大、翼廣且長,通常仰賴熱氣流飛翔。

但因飛行不靈巧,雖稱之猛禽,卻常被較小之鳥類,如烏鬚或烏鴉等追逐。

成鳥約長 :70~75公分

大赤啄木

中文名稱:大赤啄木
學名:Dentrocopos leucotos
英文俗名:White-backedWoodpecker
科別:啄木鳥科
棲息地:中低海拔山區

大赤啄木為台灣特有亞種,屬於不普遍的留鳥,常見於海拔2,000公尺以上之溫帶林。牠們喜歡棲息於原始針闊葉混合林或闊葉林中,多單獨活動,有時成對出現。

常啄打腐朽的樹幹或枝椏,不斷從一株樹到另一株樹上尋覓食物,一旦發現有蟲棲於朽木內就啄個不停,鳴聲洪亮。

繁殖初期,雌雄常一起飛翔,互相追逐於樹林上層並上下翻飛,邊飛翔邊叫,有時還會長時間連續鳴叫。

大赤啄木在樹幹高處啄洞營巢,洞口呈圓形,直徑約5公分。喜歡覓食天牛等昆蟲的幼蟲,也吃其他樹上的小動物,或一些植物種子。

成鳥約長:25公分

大卷尾
中文名稱:大卷尾
鄉土名:烏鬚、烏鶖
學名:Dicrurus macrocercus
英文俗名:Black Drongo
科別:卷尾科
棲息地:城市鄉村區

大卷尾,為台灣特有亞種。近似亞種分布於中國大陸之外,西自伊朗、阿富汗,東至馬來半島、中南半島和爪哇等地。

牠們通常活動於村落,為與人類最接近的鳥類之一。以昆蟲為主食,常見棲止於電線上或棲坐於牛背上,如發現牛吃草或犁地時飛出來的昆蟲,則起飛捕食,而在其領域內,若是有烏鴉或鳶出現,則必將牠追擊逼退為止。

大卷尾以昆蟲為主食,蜻蜓、煌蟲、金龜、虻、蠅等均為其食物。營巢於林緣的高樹或電線桿上,以芒草穗,禾草纖維等築成堅實的碗形巢。
成鳥約長 :28~29公分

大彎嘴

中文名稱:大彎嘴
學名:Pomatorhinus erythrogenys
英文俗名:Rusty-cheeked Scimitar Babbler
科別:畫眉亞科
棲息地:中低海拔山區

大彎嘴,為台灣特有亞種。在中國大陸另有分布6個亞種,則西自西藏東南部,東至福建等地之華南一帶,在喜馬拉雅東部、緬甸北部、中南半島等地區亦有分布,在各地方均為留鳥。

在台灣棲息於中、低海拔山區或丘陵地,曾在楠梓仙溪林道海拔2,500公尺附近,見其芳蹤;為不普遍的留鳥。

通常活動於雜木林或次生林底層,潛行於濃密的草叢或灌叢中,不易見其蹤跡。大多單獨活動,不善飛行,鳴聲嘹亮悅耳,且雌雄會合唱。主要以昆蟲為食物,亦攝取漿果、果實等植物性食物。

成鳥約長 :24~25公分

TOP

五色鳥

中文名稱:五色鳥
學名:Megalaima oorti
英文俗名:Muller's Barbet
科別:五色鳥科
棲息地:中低海拔山區

五色鳥,是種羽色以綠色為主,雜有黃、紅、藍和黑等色的美麗鳥類。為台灣特有亞種,且是台灣普遍的留鳥。近似亞種分布於兩廣、海南島、安南、寮、馬來和蘇門答臘等地方的山地。

在台灣分布於低海拔山區叢林裡,鳴聲「咯咯咯…」,連續而宏亮,重覆不斷,好似敲木魚的聲音。飛行距離不遠,不能持久;單獨或成群在樹上活動。因全身呈保護色,故不易發現。

以果實、漿果為主食,常以榕果實為食,亦食昆蟲。營巢於高木樹幹,以其強而有力的啄成圓形的出入口,巢築於其內。

全長約:20公分

火冠戴菊鳥


中文名稱:火冠戴菊鳥
學名:Regulus goodfellowi
英文俗名:Taiwan Firecrest
科別:鶯亞科
棲息地:中高海拔山區

火冠戴菊鳥,為台灣特有種,是一種可愛的小型鳥類。雄鳥冠羽呈現美麗的橘紅色,但平時卻被兩旁的黑色羽毛所掩蓋,因此不易見到。分布繁殖於中、高海拔山區,最高出現於3,700公尺附近,冬季則遷至較不寒冷的中海拔1,900公尺山區。

棲息於針葉林或針闊葉混合林;尤其在高海拔山區之鐵杉,或冷杉林中,極為普遍。

牠們常被見到在喬木樹冠附近之外層活動、覓食。性活潑,好於煤山雀或茶腹巾鳥等小型鳥成群在枝椏間尋找昆蟲或其幼蟲為食。冬季期間亦啄食松、杉或檜木等之種籽。

成鳥約長:9公分

水雉


中文名稱:水雉
鄉土名:菱角鳥
學名:Hydrophasianus chirurgus
英文俗名:Pheasant-tailed Jacana
科別:水雉科
棲息地:湖泊沼澤區

水雉又稱菱角鳥,因主要棲息於菱角池的鳥類而得名。在台灣為稀有的留鳥。此美麗的鳥類在台灣的分布情形,以北回歸線以南地區為主要產地,其他在中、北部或歸線以南地區均有發現紀錄。

水雉的夫妻關係為一雌多雄制,而其雄鳥的隻數,則由雌鳥所佔的領域之大小來決定。

在大池塘裡,未曾見過一雌一雄者。在一雌多雄的棲息池裡,諸雄鳥各佔其地盤,互不侵犯,惟雌鳥則自由來往整個池塘的各角落,而孵卵、育雛則全由雄鳥負責。牠們通常營巢於菱角葉上,以昆蟲類、蛭類、水中小動物、種籽、草根或嫩芽為食物。

成鳥約長 52公分(含尾羽26公分)

TOP

白鶺鴒

中文名稱:白鶺鴒
學名:Motacilla alba
英文俗名: White Wagtail
科別:鶺鴒科
棲息地:河谷溪澗區

白鶺鴒通常見於開曠的農耕地、河床或池塘、堤岸等地活動。

惟在台北市仁愛路四段之群棲行為則較特殊,且以白面白鶺鴒為主,整年可見其芳蹤。牠們似乎偏好水銀燈之光亮,及人類活動頻繁的市中心區域,棲息於安全島上的菩堤樹;亦有少部份過眼線白鶺鴒,於冬季出現於其中。

白鶺鴒喜於晨、昏覓食,通常在水邊礫地獵食,如見飛蟲則起飛啄食。在地上奔走動作快速,當停立時則上下擺動尾羽,作波浪狀飛行。

營築於樹洞或岩石隙縫等處,築碗形巢。

成鳥約長:17.5~19公分

白環鸚嘴鵯

文名稱:白環鸚嘴鵯
鄉土名:石鸚哥
學名:Spizixos semitorques
英文俗名:Collared Finchbill
科別:鵯科
棲息地:農田丘陵區

白環鸚嘴鵯,喙短呈牙白色,且上喙下彎,其形類似小鸚哥,因而得名。為台灣特有亞種,另一亞種分布於中國大陸長江以南,西至雲南,東達福建沿海以及中南半島等地方。

白環鸚嘴鵯在台灣分布於中、低海拔山區,或丘稜地帶;在海拔2,300公尺的碧綠溪附近有觀察記錄。通常2~3隻聚集成群,或單獨活動於灌木林或果樹林,喜棲止於低木頂端或甘蔗、蘆葦穗上。

牠們以昆蟲和其幼蟲、果實、漿果或種籽等為食。並以草莖葉、纖維等在低木或叢林裡築碗形巢。
成鳥約長 :20公分

巨嘴鴉

中文名稱:巨嘴鴉
學名:Corvus macrorhynchos
英文俗名:Jungle Crow
科別:鴉科
棲息地:中高海拔山區

巨嘴鴉在台灣為普通之留鳥。牠們的嘴大且粗厚,顏色泛黑,而剛毛很長,全身呈現黑色而有紫色或綠色光澤,腹面之羽色略淡。

常發出枯燥似「啊─啊─」之連續聲。牠們通常單獨或成小群,出現於低至高海拔樹林地帶,冬季會棲習至較低之海拔山區。生性機警,常停棲於視野寬闊之高枝上。飛行時,振翅緩慢、平穩,呈直線飛行。

巨嘴鴉為雜食性鳥類,喜啄食人們丟棄之食物,尤其喜好腐肉。體型較小的禿鼻鴉是牠的相似種,不過嘴較細長,基部淡褐色為二者之明顯差異。
成鳥約長 :53公分

白尾鴝

中文名稱:白尾鴝
學名:Cinclidium leucurum
英文俗名:White-tailed Blue Robin
科別:鶇亞科
棲息地:中低海拔山區

白尾鴝,為台灣特有亞種。近似亞種分布於喜馬拉雅地方、緬甸、泰北部和雲南等海拔2,500公尺以上高山地帶。為台灣主要棲息於中、低海拔山區,為普遍的留鳥,多見於海拔2,000~2,500公尺附近,曾在松泉崗海拔2,500公尺;翠峰2,300公尺高處有觀察紀錄。

雄鳥體羽為黑藍色,額和肩部為優美的銀藍色,尾羽張開時,其雪白色部分極為明顯,是一種很美麗的鳥類。

通常單獨活動於潮濕的樹蔭下、草叢裡,或山澗溪流附近,在樹叢下層或地上跳躍覓食,不遠飛,鳴聲嘹亮動聽。

成鳥約長 :17~18公分

TOP

白喉笑鶇

中文名稱:白喉笑鶇
學名:Garrulax albogularis
英文俗名:White-throated Laughing Thrush
科別:畫眉亞科
棲息地:中低海拔山區


白喉笑鶇為台灣特有亞種,分布不甚普遍,是台灣珍貴的稀有鳥類。翼長l2~l3公分,體色雌雄相同,嘴黑色,腳褐色。

頭頂至後頸栗紅色,背部大致為橄欖褐色;尾上覆羽羽色較淡,略帶紅褐色;尾羽外側末端白色,飛羽橄黃色;喉至上胸白色,甚為醒目,胸有一橄褐色橫帶;下胸至腹黃白色,尾下覆羽為灰黃色。常發出似人們大笑之「嘿─嘿、嘿、嘿」之聲。

通常成群出現於中海拔之原始闊落林之中、上層。性喧嘩、吵雜,常穿梭於濃密之枝椏間。為較大型之畫眉科鳥類,也因此容易成為被捕捉及飼養的對象。

成鳥約長:28公分

白耳畫眉

中文名稱:白耳畫眉
學名:Heterophasia auricularis
英文俗名:Taiwan Sibia
科別:畫眉亞科
棲息地:中低海拔山區

白耳畫眉,為台灣特有種。同屬有7種,分布於喜馬拉雅、雲南西北部、中南半島的山岳地帶和蘇門答臘之高地。在台灣大抵分布於中海拔山林,尤其常見於海拔2,100~2,500公尺附近,為高山性鳥類;冬季會降至數百公尺之低海拔山區避寒,為普遍的留鳥。

一般棲息於闊葉林或針闊葉混合林,及灌木草叢生地區,喜成群活動於林間中、上層部位。以昆蟲、漿果、果實為主食,亦好吃花蜜。

山櫻桃開花時,常見牠們的覓食的行蹤。鳴聲嘹亮悅耳,為分布於台灣高山中之畫眉科中鳴唱最優美的鳥類之一。
成鳥約長:22~23公分

白頭翁

中文名稱:白頭翁
鄉土名:白頭殼
學名:Pycnonotus sinensis
英文俗名:Chinese Bulbul
科別:鵯科
棲息地:城市鄉村區

共有四亞種,分布於華中,華南及海南島。在台灣局限分布於屏東縣楓港以北之西部平地至低山區;在海拔1,600公尺附近山地亦曾有出現記錄;東海岸則見於天祥、花蓮以北之平地。

常見於大城市的公園或庭園,非繁殖期則群棲,上百隻的成群亦不稀奇。性喧鬧好動,棲息於林綠部、疏林或村落等,以昆蟲類、鳥榕果實為食,亦加害果樹園、高梁田等。

通常營巢於離地不高的雜木林或樹叢裡,以芒草穗等築碗形巢。楓港以南至東部之平地分布烏頭殼,形成奇妙的地理分隔現象。
全長:18~19公分

白腹秧雞

中文名稱:白腹秧雞
鄉土名:白面、苦雞母
學名:Amaurornis phoenicurus
英文俗名:White-breasted Water Hen
科別:秧雞科
棲息地:湖泊沼澤區

白腹秧雞台語稱為〝白面〞,其實也就是指白腹秧雞有一張白色的臉。在清光緒間屠繼善撰恆春縣志中:「白臉,水雞。似家雞,腳高、黑色,白臉,故名。

居田朧荻中,其雄者鳴聲驚夜。」其中按〝白臉〞指得就是白腹秧雞。又因其晝夜鳴唱不絕,鳴聲像是「苦哇,苦哇,……」,故在鄉野有〝苦雞母〞的俗名。

白腹秧雞的分布,台灣之外亦見於華南、海南島、柬埔寨和摩鹿加群島等。棲息於沼澤,溪畔草叢中或稻田附近等隱蔽的地方,飛翔力差,平時不常飛翔。

多築巢於冠叢中,以雜草或竹葉等作成堆狀。

成鳥約長 :30公分

TOP

竹雞

中文名稱:竹雞
學名:Bambusicola thoracica
英文俗名:Bamboo Portridge
科別:雉科
棲息地:中低海拔山區

竹雞,棲息於中、低海拔山區或山麓;曾在松崗海拔2,300公尺高處有觀察記錄。活動於灌叢、竹林或雜草叢生的地方。

性好結群,晝出夜出,夜間棲宿於樹上;清晨和黃昏常聞高聲鳴叫,尤其在繁殖時共為最。鄉人戲言其鳴聲叫「四隻一盤、四隻一盤…」,亦似云「食會死,食會死…」

性雜食,好吃雜草種籽、嫩芽、果實或昆蟲等。營巢於灌叢、草叢,或樹林地上,以雜草莖葉作淺凹巢。

全長:29~30公分

灰面鵟鷹(灰面鷲)

中文名稱:灰面鵟鷹(灰面鷲)
鄉土名:南路鷹、山後鳥
學名:Butastur indicus
英文俗名:Gray-faced Buzzard
科別:鷲鷹科
棲息地:中低海拔山區

灰面鷲,繁殖於西伯利亞東南部烏蘇里地方,中國大陸東北部至河北一帶、朝鮮和日本(本州、四國、九州)等地,冬季南遷移棲至華南、台灣以及東南亞一帶,緬甸、馬來半島與群島、中華半島、菲律賓群島、西里伯斯、婆羅州、摩鹿加群島和新幾內亞等地。

在台灣,此鷹為著名的過境鳥。每年十月在南台灣滿州鄉過境前往東南亞一帶過冬。

次年清明前後再陸續北歸,彰化八卦山、大肚山台地及附近中部山區為其歇腳站,而後繼續沿海岸北上出海往東北繁殖地;因由南路而來而得南路鷹之名。飛行時速大約在35公里左右。
成鳥約長 :♂42.5~43.5公分,♀44.5~49公分

竹鳥

中文名稱:竹鳥
學名:Garrulax caerulatus
英文俗名:Gray-sided Laughing Thrush
科別:畫眉亞科
棲息地:中低海拔山區


竹鳥為台灣特有亞種。在台灣分佈於中海拔山區,於鳳凰谷鳥園天然賞鳥區(海拔約700公尺)中,整年都能夠觀賞到牠們的芳蹤。

竹鳥多棲息於闊葉林或針闊葉混合之林下、雜草、蔓藤等叢生處,常成小群3~5隻,或7~8隻活動。性膽怯畏人,所以很難接近牠們。鳴聲富於變化,為圓潤的喉音。

此外,竹鳥也是畫眉科裡較大型的鳥類,體羽呈紅褐色,腹部灰紫色,尤其眼睛周圍裸出之藍色,非常美麗。主食昆蟲,也好吃植物嫩芽、漿果等
成鳥約長 :28公分

TOP

 20 12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