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逆隋 作者:老茅 (已完成)

第五卷 誰的大業 第九十二章教子

    在皇帝召見楊廣一日後,京城百官就被一條消息震驚的說不出話來︰“晉王釋放出來了。”

    現在已是大業十五年了,皇帝也整整登基了十四年,十四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與一些年輕人基本上將楊廣忘記不同,許多老人心中對于十四年前的京城流血夜還記憶猶新。

    當初楊堅病重,楊廣為了爭位秘密潛入京中,沒想到還沒有入京就落入太子手中,接下來京城掀起了一番血雨腥風,多少大家族在這場血雨腥風中倒下,甚至牽連到佛門,朝庭差一點滅佛,如今佛門被朝庭嚴格管束,早已沒有了以前的興盛。

    在很多大臣心中,若不是晉王野心勃勃的想爭奪皇位,無疑是一位非常賢明能干的王爺,只是歷來皇位之爭最是殘酷無情,莫說是兄弟,就是父子,妻女,自相殘殺又何者少數,沒想到當初的始作佣者,現在居然還有機會出來。

    從這個方面來說,當今皇帝算得上十分寬宏,這也是因為皇帝本身是太子,得位較正的原故,否則若是反過來,晉王成功登上皇位,絕沒有還留著原太子性命的道理。

    震驚歸震驚,這是皇帝家事,而且又過去了十幾年,沒有誰會相信晉王現在還有能力窺視皇位,大臣們自然不會做惡人,非要皇帝對自己的親兄弟處置,數天過去後。楊廣復出地消息就無人關注,不過,也沒有人重新與楊廣交往。楊廣到底是身負謀逆之人,雖然皇帝將他放了出來,只是誰也不願意輕易沾惹,干脆敬而遠之,而楊廣也深知收斂。幾乎是足不出戶。

    隨著離皇帝大壽愈近,到京城的地方官越來越多起來,全國一百九十余郡,幾乎一大半的郡守都親自趕到京城為皇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五卷 誰的大業 第九十三章蜀王

    楊儼並不是蠢人,听到母親的吩咐,馬上反應過來,連忙端著酒杯向楊廣所在的位置走去,楊格、楊裕等人也跟在楊儼身後,一時間十幾名皇子、公主浩浩蕩蕩向楊廣的方向而去。

    馬上就有官員發現了楊儼等人的動向,剛剛還在一邊大吃大喝一邊欣賞歌舞的大臣們頓時安靜下來,目光在這群皇子、公主和楊廣身上轉來轉去,許多大臣都是若有所思。

    “皇叔,佷兒敬你一杯,祝皇叔身體安康,心……心情愉快。”楊儼本來是想說心想事成,只是轉念一想,若是楊廣還想做皇帝怎麼辦,連忙換了過來。

    “祝皇叔身體安康,心情愉快!”後面楊格、楊裕等人也跟著道。

    “好……”楊廣端著酒杯的手有一點顫抖,他和蕭妃有二子一女,只是長子卻在十年前夭折,另外一子一女受他連累,此刻正流放在琉球,長子其實也是在琉球染病而死,這讓他深深自責,若不是他貪圖皇位,長子或許不會死,而另外一子一女也不必在海外島嶼受苦。如今看到楊儼等人,又如何會不想起自己的子女?

    將杯中的酒一干而盡,楊廣的眼楮濕潤了起來,楊儼卻沒有多大感受,對他來說向楊廣敬酒不過是完成父皇交給他的一項使命罷了。

    眾皇子,皇女向楊廣敬酒不過是這次皇帝大壽的一段小插曲,看到眾皇子已經向皇帝敬完酒,更多大臣涌了上來向皇帝敬酒,這段小插曲之後,百官不再對楊廣避如蛇蠍。對于皇帝心胸之廣更是暗自佩服。

    不過,也有人對皇帝此番舉動不以為然,猜測皇帝醉翁之意不在酒,恐怕更多是想打消遠在數千里外蜀王的疑慮。促使蜀王早日進京。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五卷 誰的大業 第九十四章挾持

    約定好之後,第二天,李世民帶著副使進入蜀王府的客廳,一路上李世民面色正常,表現坦然,只是副使臉上卻有點惶然,腳步明顯帶著慌亂,李世民連踢了副使幾下,那名副使才表現正常起來。

    為防有人對蜀王圖謀不軌,求見蜀王之人都不得帶有兵器,即使李世民與副使兩人身為欽差依然如此,不過,他們到底身份特殊,蜀王府的下人也不敢明著搜身,李世民衣袖中藏著一把短刃,今天若是發現蜀王還想推三阻四,他就會直接將短刃架在蜀王脖子上,讓蜀王跟隨自己一同入京,此事實在太過危險,稍有不慎就會失敗,若不是需要副使引開蜀王世子和護衛的注意力,李世民寧願自己單獨行事。

    兩人一進客廳,就看到蜀王世子楊明(瓜子為小名)笑容滿面的走了過來,只是連蜀王的影子也沒有看到,李世民心中格登了一下,心中涌起一股不妙的感覺,連忙問道︰“世子,不知蜀王殿下什麼時候過來?”

    楊明堆起了笑容,道︰“蜀道艱險,父王體胖,年齡已大,實在無法承受長途跋涉之苦,本世子不才,自願代替父王進京向皇上解說,兩位欽差就不必再與父王見面了。”

    “這如何使得,如何使得……”副使嘴里喃喃的道,他既為自己完不成差使而擔心,又仿佛松了一口氣,起碼不用擔著挾持親王的罪名。

    楊明的臉一沉︰“怎麼不行,父王是皇上的骨肉兄弟,皇上召父王進京,想必也是分開太久思念之故,只是沒有料到父王年齡已大,行不了山路。如今本世子代替父王進京,仍天經地義之事,又有何不可?”

    副使還想張嘴挽回一下,楊明冷冷的道︰“這是我家家事!”

    听到世子如此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五卷 誰的大業 第九十五章賞罰

    被自己帶來的人接應,李世民才松了一口氣,一時只覺得口干舌燥,雙腿發軟起來,剛才之事委實凶險萬分,尤其是出大門時楊明和一眾蜀王護衛緊緊盯著他們兩人,一副恨不得把他們生吞活剝的樣子。現在想起來還覺得後怕,這些護衛只要有一人沖動,他就要死無葬身之地,陪同他的副使更加不堪,干脆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走,馬上離開成都郡,回京城。”為免夜長夢多,李世民顧不得休息,稍一歇息便吩咐起程。

    “是,欽差大人。”

    見到蜀王是被欽差用匕首劫持而來,這些欽差護衛哪還不知道危險,草草替蜀王包扎了一下,馬上扶蜀王上車,然後打馬飛奔。

    若是要攔阻,蜀王府的護衛還有大把機會,或許由于蜀王不在,無人指揮的緣故,或許是其他原因,總之直到出了成都郡,蜀王府的人也沒有追出來。

    等到李世民帶著蜀王回到京城時,已是大業十六年的春天了,李世民能將蜀王從益州帶回來,讓眾多大臣感覺得不可思議,只是听到李世民所用的方法後,稍老成一點的官員無不搖頭,這種方法用來對付敵人還可以,蜀王到底是皇上的親兄弟,萬一皇上怪罪下來,豈不是落得個吃力不討好。

    “呂愛卿,你覺是這個李世民如何?”

    楊勇向自己心腹大臣問出這番話時,又已經過去了數月,轉眼已經是大隋十六年的六月了,蜀王回京後,楊勇對蜀王這些年一直不肯進京狠狠的叱斥了一通,最後下令對蜀王禁足,不許其出蜀王府,等于對蜀王進行了幽禁,又向益州派出相應兵馬。沒有蜀王主持大局。加上朝庭有大義的名份,蜀王世子和幾名王子根本不能調動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五卷 誰的大業 第九十六章遠航

    足足養了一個月的傷,李世民才能拄著拐柱下地,三個月後傷才完全好,這還得歸功于孫思邈配制的傷藥,否則以他的傷養半年也不一定會好,

    原先的時空中,這一年天下已經大亂,楊廣已被殺,李淵也起兵反隋一年,李世民在對隋戰爭中多次斬露頭角,只是現在的大隋卻正是歷代王朝中前所未有的強大,周邊滅國無數,連強漢也有所不及,李世民以前根本沒有機會展露才能,這一次,卻是等于受了當頭一棒。

    傷好後的李世民陡然變了一個人,以前的李世民聰明有余,沉穩不足,這一頓打卻讓他陡然成熟起來,連李淵也看不出兒子腦袋里想什麼。

    又是數年過去,此時已是大業二十年,大隋境內四海升平,百姓生活富足,溝通南北的大運河早已完成,皇帝又下令整修道路,分為主國道,郡道,縣道,其中規定國道,郡道必須用碎石,石灰,黃沙混合鋪就,國道可以容納八輛馬車並排而過,郡道可容納六輛馬車,縣道則需容納四輛馬車。陸路與水路仿佛象蛛網一樣布滿整個帝國,組成了溝通朝庭的迅捷通道。

    因為使用了數百萬異族俘虜,朝庭修建運河和四通八道的陸路,非但沒有讓百姓感到負擔,反而因為朝庭對糧食龐大的需求,使得普通百姓日子越過越好,絲綢,棉布等以前的高端商品進入尋常百姓家中。

    所有大臣和百姓都認為大隋已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就是三皇五帝的功業和皇帝也很可能不能相比,即使三皇五帝,又如何能讓全國所有百姓家家溫飽,而且武功極盛,周邊各國要麼被滅,要麼臣伏于帝國成為藩國。

    朝庭的藩國並不多,多是東南半島上的國家,朝庭不是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五卷 誰的大業 第九十七章 大結局

    對于楊裕自請前往美洲之地,楊儼和楊格兩人自然都樂得其成,雖然現在他們兄弟姐妹加起來已經有二十多人,只是最有資格繼續皇位的還是他們三人當中的一人,這不僅是因為他們三人都已成年,按皇帝現在的身體狀況再活個十年,二十年都沒有問題,真正到皇帝撒手人間時成年的皇子肯定不少,而是他們得益于自己的母親不但是貴妃,而且更是在皇帝未登基時就在一起,當然會比其他皇子更多的機會。

    楊儼與楊裕是同母兄弟,只是受到的壓力反而更大,畢竟在爭奪母親的支持上面,楊儼等于沒有優勢,如今楊裕一走,誰也不知什麼時候能回來,等于自行放棄了繼承皇位的資格,兩人自然是松了一口氣,不過,對于楊裕能走得如灑脫,內心又不羨慕不已,這麼一大片土地,若是經營得好了,雖然不能與中原相比,可是遠勝于一名普通親王所能達到的權勢。

    和楊裕一樣,這次乘船前往美洲的數萬人大部分是自告奮勇的年輕人,只有少部人是朝庭指定的人選,雖然故土難人,只是此時的大隋無論官民,骨子里的開拓和冒險精神遠勝于後世,這種開拓和冒險精神都是大隋立國以來一系列輝煌軍事勝利帶來的成果,這些年輕人多是家中的次子,或三子,四子……,他們自知繼承不了多少家業,更願意到外面去闖蕩一番。這次遠航的人當中,李世民也赫然在列。

    有了前次航行的經驗,大半年後,楊裕所領的數萬人順利到達,海上航行時所受到的損失也減少到了最少的地步,只有一艘船只沉沒。損失了十幾名人手,相當于數萬人地大船隊來說,這點損失只能算輕微了。

    在楊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