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春秋我為王 作者:七月新番(連載中)

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


    雖然冬雨暫歇,雪花也還未飄落,但十月底的濟水之畔已經很寒冷了。三桓召集的三萬大軍聚集在河東,等待孔子前去與趙無恤「和談」的間隙,卿大夫們可以擁著暖爐在車輿內縮著,徒卒們則只能在寒風中乾瞪眼。

    最初時攝於大戰在即的緊張感,眾人都沒有說話,可隨著日頭一點一點西偏,他們來到濟濱已經半個時辰,前面卻還沒半點要打起來的跡象。士和國人們便懈怠起來,他們在地上坐得橫七豎八,有的人還燦笑著問軍吏,能不能找點木頭來,就地燒火取暖。

    軍吏們也有保暖的狼皮或兔皮裘、帽、鞋,自己暖和,哪管徒卒挨凍的苦。他們冷冷瞪了手下一眼:「執政還在前方,汝等居然想在後面生火,驚擾了駟馬怎麼辦?都給我忍著!覺得冷就多說說話!」

    於是兵卒們便只能不斷活動手腳,或者擠到一塊兒取暖,最初的緘默沒了,閒聊聲起初很小,慢慢則變得大了起來。

    「我來自曲阜城郊,不知汝等是從何處來?」

    「陽關。」

    「根牟。」

    「梁父!」

    從閒聊中得知,他們來自魯國各邑,口音不一,經歷卻出奇的相似,大都曾是淳樸的平民百姓,從沒離開自己的裡閭哪怕十里地。直到某一天,鄉老將懵懂的他們召集到了一起,傳達來自大夫的命令。

    「外面打仗了,大夫有召……」

    直到此時,許多山坳裡的民眾才第一次知道自己是某位大夫的屬民。過去時不時來徵收稅畝、丘甲的就是這些素未謀面的領主。

    大夫們承諾他們若能加入軍隊,則會免除明歲一年勞役,不從者。則追加勞役和加倍的賦稅,他們別無選擇。於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


    一年前,三桓出於自保和外戰外行的慣例,不約而同地缺席了大野澤西岸的那場齊趙大戰,所以他們沒親眼見識過幾千人追著幾萬人跑是什麼模樣,可今時今日,三位卿士卻切膚感受到了當時齊侯心中的苦楚。△¢,

    叔孫州仇做夢也想不到,原本季孫斯說好的半渡而擊,將趙無恤軍切為兩段,到頭來卻變成了三桓和諸大夫的軍隊全線崩潰,就因為一個簡單的後退命令,就因為陣中有人高呼三桓已敗。

    當側翼伏兵出現,河中舟翼橫絕,千弩齊發時,叔孫州仇便知道己方恐怕是輸了。果不其然,他臨時徵召來的人幾乎沒作抵抗,有的拔腿就跑,更多的屈膝投降,高呼饒命!

    叔孫州仇不再試圖約束手下,不顧大夫們眼中的自己是不是表現得很懦弱無能,他只想逃……

    西面是濟水河,南面是大野澤,北面是掩殺過來的數千趙氏兵卒,所以三桓只能往東跑。郈邑、郕邑、曲阜都在東面,只要能躲進城池那高大的牆垣後,叔孫州仇便又能瑟瑟發抖一些時日了。

    但屋漏偏遭逢連夜雨,當幾百輛戰車你爭我搶地逃跑時,本應該用來攪斷敵軍徒卒腳骨的長長車轂反倒成了製造交通事故的利器。混亂中,叔孫州仇的坐駕和另一輛車追了尾,飛馳的駟馬脫韁而去。車輿側翻,御者飛了出去。撞到地上頭皮血流,而叔孫州仇也被壓在一個輪子下。不能動彈。

    「快來人幫我……」

    他面色蒼白,向經過的車馬步卒伸出手,卻無人理會他,兵敗如山倒,趙兵銜尾追擊,在場的人都恨不能爹娘給自己生了四條腿,哪還有功夫來管叔孫州仇。也怪叔孫氏凋零得不行,領地幾乎全部喪失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53章 成王敗寇


    十月底的這場濟東之戰裡,叔孫氏那些烏合之眾在潰逃中支離破碎,大多數降了趙氏,尤其是從郈邑強徵來的那些民眾,更恨不得倒戈相向。

    但更有序的季氏和孟氏卻多半成功逃脫,孟氏五千人撤往郕邑,季氏五千人撤往曲阜。

    而濟水之畔,對萬餘俘虜的盤點正在進行中,大夫和地位較高的士被邀請上了船舶,趙無恤安排人以禮相待,雖然端上來的宴饗無一人敢動。這七八個被俘大夫多半是曲阜以東的千室邑領主,對趙無恤沒有太直觀的感受,被季孫斯忽悠著來參與墮都之事,孰料一照面便打了敗仗,現在是囚徒與勝利者的關係,他們惙惙不安,憂慮趙無恤會如何處置他們。

    趙無恤卻沒功夫去管這些敗軍之將,先撂上幾天加重他們的恐懼,對話時效果會更佳。他此刻與孔子兩人相對而坐,灰捲鬚的老者拉長了臉,用看亂臣賊子的眼神盯著趙無恤,而趙無恤則爭鋒相對。

    「正與不正,忠臣與逆賊,有時候只隔著一道薄薄的紗夫子熟知夏商周三代史事,難道不知道官方之史從來就是黑白顛倒的記錄麼?」

    孔子微微閉目:「雖說不乏有篡改者,但多半是如實記述,小司寇做下這等事情,就算不怕洶洶輿情,難道也不怕死後汗青留下像華督、崔杼、慶封那樣的惡名麼?」

    趙無恤嘆息道:之所以會留下惡名,是因為他們最終落敗,勝者王侯,敗者賊寇,天下之事,歷來如此。」

    孔子慍怒,這句話大大踰越了他的底線:「勝者王侯,敗者賊寇?趙小司寇竟然如此認為!?」

    「然!」趙無恤今天對孔子沒有以往那樣客氣。孔子的知識源於他對夏商周三代典籍的掌握,對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


    「因為敵軍在尚未接觸前便自亂敗退,所以季氏和孟氏尚能組織起行伍,各有數千人撤離,彼輩分別撤往曲阜和郕邑。武卒騎兵的戰馬在宋國折損大半,僅剩的已經無法起到追擊截留的效果。步卒們從宋國輾轉歸來也疲憊不已,主要俘獲了被落在後面的叔孫氏之兵和諸大夫們。不算死於亂軍之中的叔孫州仇,共計有上大夫一位,中大夫兩位,下大夫四位被俘,其餘上士、中士不計其數,有俘卒一萬四千人」

    距離濟水邊的不戰而勝已經過去了兩天,趙無恤毫不拖泥帶水,收拾好戰場後立刻帶精銳前進,不費吹灰之力收復了中都。到了第三日,更是繼續前進到了洙水之畔,此處離曲阜只有半天的行程,在這裡,他遇到了提前抵達的堂弟趙廣德。

    「稟堂兄,駐紮濮南的數百溫縣兵從大野澤東岸北上,可惜人數有限,僅截住了季氏的千餘人,還請堂兄責罰。」

    「這是哪裡話,季氏之兵實力不弱,堂弟辛苦了。」

    趙無恤拍了拍體格健壯的堂弟,他從去年的齊趙大戰後便留下來為趙無恤鎮守濮南那幾個邑。和趙無恤實力直追趙氏大宗一樣,趙廣德所轄的人口和地域,也差不多和他父親,溫大夫趙羅差不多了。

    這一年多的歷練,讓趙廣德褪去了以往的嬌生慣養,變得沉穩起來,他守成有餘,是除了張孟談外,能託付大本營的人選。這次追擊已經達到了趙無恤預定的目的,反正後面還有後手,若是季氏全軍覆沒,曲阜那邊反倒不太好辦。

    「你快將曲阜、費邑的情形與我分說。」

    費邑是一個五千戶大邑,魯國東部的核心,原本是季氏主邑,但從前一任家主季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但是!」趙無恤在心裡告誡自己,欲速則不達,不要忘了在晉國時腹背受敵,最後被人暗算驅逐的教訓!

    「我能絕之,亦能繼之,我會承襲魯國的一些傳統,我會讓魯人沿襲禮樂的文化,我會尊君,讓魯侯之位萬世不移,我也會保留許多大夫的領地……但前提是……」

    孔子強打精神,追問道:「前提是什麼?」他現在相當於魯侯的代表,大夫們的代表,士和國人的代表,他今日一定要從趙無恤處得到一個明確的答案。

    趙無恤道:「卿大夫們要降服於我,順從於我,各自為政只會導致分裂,在魯國只能有一個聲音,這就是我的要求。在魯國,順我者則昌,逆我者則亡!」

    「存亡均決於己手麼?小司寇離獨夫真是越來越近了……」孔丘嘆了口氣:「魯國的大夫們一向唯強是依,這一點小司寇倒是不必擔心。」

    趙無恤皺起了眉:「我擔心的是國人,曲阜國人才是中堅,季氏實際上已經垮了,現在抵抗公山不狃的,正是那些國人。他們封閉,排外,他們尊重的人不多,而我對他們施加的影響太小,我可不想出現一場國人暴動,我也不想讓曲阜裡閭街巷再度流滿鮮血,所以我需要夫子的幫助。」

    「我能幫上什麼?公山不狃不是將小司寇視為盟友麼?」

    「此人太謹慎了,一直對我有所提防,我剛剛經歷宋國的大戰,能調撥過來的兵卒不多,聯合國人,將公山氏甕中捉鱉才是穩妥之策。也能少些殺傷。」

    「夫子是大宗伯,是代相,教授禮樂贏得了國人尊敬。誅殺少正卯震懾了宵小。季氏和費宰公山不狃在曲阜鏖戰正酣,有消息稱。東門、南門均已被攻破,但西門尚在國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


    得知孔子要去季氏之宮,弟子們大驚:「夫子,費人正在強攻那裡,不能去啊!」

    孔丘自嘲地笑道:「汝等忘了麼?我是個三日無君,則惴惴不安的人,國君待我以禮,我便要侍之以忠,此時此刻,我應該呆在國君身邊」

    子貢跪在地上,不讓他走:「夫子,費邑之卒以千計,交戰正酣,去的話太危險了!」

    孔子低頭,將他扶起來,彈去他身上的灰塵,說道:「我知之。」

    曾點的瑟沒了,他今天用襁褓背負著幼子曾參,苦著臉道:「夫子,現如今公山不狃已經殺紅了眼,恐怕無法再勸」

    孔子在早慧的小曾參頭上憐愛地摸了摸,這是他點名要教的弟子:「我知之。」

    「夫子,事不可為,君子不涉危局啊!」所有弟子都在勸說。

    孔子將手籠在袖裡,一隻腳登上了車輿:「我亦知之,但明知不可為,但還是要為之,我就是這樣固執的人啊!」

    有些事情他必須去,有些責任他必須擔負,就像父親叔梁紇力托城門一樣。

    但面對這場大亂,即便是隻手能提起車輿,卻也不夠

    公良孺一跺腳,大聲說道:「無論前方是水是火,吾等皆願與夫子同往!」

    「吾等願往,吾等願往!」一眾弟子都聚集到了馬車左右。

    孔子喝退了他們:「賜為我駕車,由在我身側陪伴,如此便可,,點,你二人約束好弟子們,看好城門,等趙小司寇入城,他才是能消弭大亂,避免公山不狃弒主君。劫國君,讓魯邦保留最後一點尊嚴的人」

    至於我孔子想起老子對他打的比喻,他就是一隻撲騰著單薄翅膀,毅然飛向火焰的飛蛾。

    曾點突然很想鼓一曲瑟為夫子送別。顏恭敬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57章 虎


    又是一年冬至日。?

    按照魯國傳統,每逢冬至,君主卿士都不過問國家大事,而要聽五天音樂,百姓們也可不事生產,在家盡情休憩。在和平的時候,還要在毫社和周公之廟舉行慶賀儀式,高峰時期朝廷休假三天,卿不聽政,民間歇市三日,商賈歸鄉團聚。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魯國人每逢冬至,便只顧得上祭奠死去的親人了。

    大前年與齊、衛、鄭鏖戰不休,前年陽虎之亂,去年齊國侵魯,今年則又是孔子和三桓墮四都引的大亂

    如今,曲阜城的戰事已經結束半月有餘,洙水泗水裡的屍體已經清理乾淨,只是岸邊卻多了許多墳冢。

    大夫死後棺槨兩重,墳墓墳封土高大,周圍種滿了秋冬常青的松柏。士死後棺槨一重,封土僅高數尺,有樹一株。庶民死後無棺槨,用蒲蓆一裹草草埋葬,僅有一個小墳包,上面插著幾根野草而已。

    死者長已矣,生者當如斯,這一日,披著素衣麻布,祭奠完親朋的國人們開始返,卻在洙泗之間遇到了一隊打西邊來的車隊。

    有旌節,有旗幟,有衛隊,有駟馬戎車,這是一支來魯國聘的問使節團。

    為的,是一位丹鳳眼,白深衣,貌如冠玉,舉止儒雅斯文的青年君子。路過的年輕女子們極少見到如此俊朗的君子,不由看呆了,再仔細一瞧卻又皺起了眉。

    原來與那位君子同車的竟是一個身材矮小如侏儒,樣貌醜陋如鬼魅,蒜頭鼻長滿黑點,聲音尖銳難聽的男子。

    這就好比一塊無瑕美玉旁放著一塊又黑又醜的石頭,怎麼看都覺得彆扭。

    那矮個子模樣討路人嫌棄,但車上的冠帶君子卻不嫌,反倒對他和顏悅色,禮數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58章 永以為好也


    韓虎的姐姐韓姬前年嫁給了趙氏長子伯魯,韓虎知道她的性情,這位韓氏長女目高於頂,驕傲到了極點,韓氏家傳的謙遜美德似乎沒傳到她身上。

    非諸侯、世卿不嫁,非嫡長子不嫁,非宗主不嫁!這便是韓姬還是女兒時出名的「三不嫁」。

    趙伯魯雖然是韓氏子侄,但韓姬對他一向不冷不熱,最後迫於宗族之命才許婚,這還是看在伯魯乃趙氏長子,未來家主的份上。

    然而那時候,趙無恤還是個賤庶子,聲名不顯,趙氏也沒有太多的奪嫡之虞。等到趙無恤被逐出國,晉人也以為趙氏的世子這下肯定能落到伯魯頭上了吧,於是就這樣讓他們成婚……

    可現如今,趙無恤雖然不在晉國,但他無時無刻不散發光芒讓晉國的同齡人睜不開眼。反觀伯魯,三年前是什麼樣子,現在還是什麼樣子,頂多能留在下宮,接人待物而已,趙鞅連晉陽都不放心交給他。

    「管不了那麼多了……」韓不信一向疼愛孫女,這次卻板起臉,不管不顧起來。

    「現在想回去,三年前卻是我做錯了,趙氏誰當家主,家主是不是韓氏的子侄女婿有何關係?在晉國,姻親從來就不是最可靠的,范氏和欒氏夠親密了罷?范氏卻能狠手滅了欒盈全族。所幸你平常為人和善,又懂得忍讓,比你父親強多了,你曾賣了一份人情給趙無恤,若是國君派人去聘問宋、魯,你便主動請命前往罷,也是時候讓你去國外歷練歷練了。」

    韓不信所料不差,宋國那邊才結束戰爭,魯國這邊卻又生變亂。

    前來通報消息的使節十月中旬抵達溫縣。正好趕上在那監督邯鄲氏伐衛的趙鞅。趙鞅沒帶多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59章 十九歲的卿(上)


    魯人阿諛之詞不絕於耳,而那兩千人則齊齊呼喊:「永以為好也!」震得韓虎耳膜嗡嗡作響。

    他和段規面面相覷,都能看到對方臉上的震驚。

    兩千張弓?當年周襄王感謝晉文公勤王,也不過是送了晉國兩百張弓

    去工坊轉上一圈就知道,弓這東西可不好做。製作弓,取用干、角、筋、膠、絲、漆六材必須依照季節,六材都具備後,再由心靈手巧的弓人將它們加工組合。短則三月,中則半年,長的甚至要兩年方能馴成!

    段規掃了一眼,這些弓還不是殘缺破損的,而是完好的。

    而兩千把良弓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能讓韓氏在戰爭中多武裝兩千人!

    太闊綽了,趙無恤出手太闊綽了!

    「太貴重了」韓虎如此說道,他三年前借的兩百把弩,事後的確肉疼了很久,其實換成弓,頂多值四五百張。

    「一點不,比起趙韓兩家的友誼,比起我與子寅的交情,這區區兩千張弓算不了什麼」趙無恤擺了擺手,讓韓虎收下,這些弓是戰後從季氏、孟氏、叔孫氏家中府庫裡搜刮出來的,借花獻佛,一點不心疼。

    更何況他已經決定,武卒將以弩為主要遠射武器,匠人的精力要集中到蹶張弩,甚至是大型重弩的製造使用上。當然,不可能完全放棄弓手,但魯國這種小家子氣的漆弓比起製作精良的弩,無論力道還是射程都不如,趙無恤可看不上眼。要制就按晉、燕和戎狄的弓來制,曲阜數千工匠在手,兩千把弓花上半年就能製出。

    送給韓氏,看上去能增強盟友實力,可實際上若能將韓氏對弩的重視帶歪,讓韓氏勁弩死在萌芽。日後少了一個競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60章 十九歲的卿(下)


    冬至期間,魯國朝堂罷朝三日,話雖如此,其實魯國朝堂大會在三桓專權後早就有名無實,偶爾才舉行一次。?

    可今日一早,外面還下著霜,曲阜的大夫和地位較高的士卻不約而同地乘車來到兩闕前等候朝會開始。

    「秦邑大夫,早。」

    「高魚大夫也早。」

    穿著暖和裘服的兩位大夫相對行禮,在東西兩觀前笑著寒暄,他們在內亂中站對了隊,如今只需要等待分享勝利。但多數人卻苦著臉,彷彿這裡還有少正卯屍體的臭味。

    作為那場功敗垂成的「墮四都」開端,少正卯的屍體早已從東觀拖走,以士之禮草草埋葬。現如今,朝堂外的流血已經停止,但廟堂上的暗流卻遠未平息。

    當那輛黑蓋、朱兩轓的乘車在一眾騎從、甲士護衛下緩緩駛來後,魯宮兩闕間的大門才正式打開,大夫們立刻噤若寒蟬,步行跟著乘車入內。

    以往能乘車進入的有三人,便是季氏、叔孫、孟氏三桓,本來孔丘也被國君恩許,但固執的他卻婉拒了這一榮譽。

    但今日,唯一人而已!連從晉國來的使節韓虎,也只能亦踩著濕滑的條石地基,望著那個在車上傲然站立的身影亦步亦趨。

    韓虎沒抱怨什麼,只是有些悶悶不樂,而今日能來的大夫們更不敢有意見,無論願意與否,他們已經在暗流裡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前些天的事情告訴他們一個道理,刀劍勝於詩,而現在握劍的人是乘車上的趙無恤。孔丘曾言,名不正則言不順,上大夫和小司寇是沒資格把持朝堂的,所以今天韓虎和大夫們來此,是要為趙無恤的「正名」儀式捧場。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