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春秋我為王 作者:七月新番(連載中)

第581章 干將莫邪


    「我父歐冶子乃越國鑄劍大家,最初只鑄青銅劍,他開赤堇之山,破而出錫;又竭若耶之溪,涸而出銅,鑄造了大劍三把、小劍二把: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

    趙無恤望著廳堂內那個三十餘歲的紋面吳女,她果然是大名鼎鼎的莫邪!

    在這個時代,此女的名頭遠不及她的父親歐冶子,以及丈夫干將,但後世干將莫邪的故事成了傳奇,流傳甚廣,所以趙無恤才有耳聞

    他一邊聽莫邪講述自己的故事,一邊問道:「汝等既是越人,又為何帶著寶劍到了吳國?」

    莫邪用生硬的中原話說道:「吳越鏖戰,吳軍征服了五湖一帶,大肆擄掠工匠,我一家不得已隨他們北上,除了純鈞、巨闕留在越國外,其餘三把都被我父帶到了吳國。他因為名聲在外,被吳王僚尊以上賓之禮,成了王室的鑄劍師,正是此時,他才收我夫干將為徒。」

    談及夫君,她本來冰冷僵硬的臉上難得露出了一絲笑,卻又轉瞬即逝。

    無恤問道:「專諸用魚腸劍刺殺了吳王僚,這與你們有何關聯否?」

    莫邪搖了搖頭,否認了:「魚腸劍被相劍人薛燭說成是不祥之劍,說它逆理不順,不可服也,臣以殺君,子以殺父,於是越王不敢用,轉而贈送給吳王僚,吳王僚又賜給公子光,最終竟應驗了預言……不過我家去吳入楚,倒是和王僚之死有關。」

    「噢?且說來聽聽。」

    「吳國太子光無道,殺王僚自立,其後又坑殺千人以殉其女,吳人悲怨,我父我夫受王僚之恩甚重,也大為不喜。於是便在楚國相劍師風鬍子引薦下,攜帶湛盧寶劍入楚……楚國令尹還為此編造了湛盧入楚,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82章 鐵與血


    趙無恤將廳堂內眾人遣出,只留下穆夏、漆萬兩名親衛,他的手指敲打著案几,望向那對一心想要復仇的孤兒寡母,她們的眼睛告訴他,這對母子是認真的。

    她們心裡充滿了復仇的怒火,想殺了楚王。

    先秦,是個復仇之風盛行的時代,從杜伯鬼魂殺周宣王復仇的故事,到齊襄公的九世亡紀,再到伍子胥那震撼人心的有仇必償,掘墓鞭屍,都給此時的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更是最迫切的復仇。

    但倘若復仇的對象變成坐擁千里疆域,統治數百萬生民,甲兵十餘萬拱衛的大國諸侯呢?

    天子亦不懼,諸侯又如何!?

    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相信面對父仇,不少士人都會挺劍而起。

    但這畢竟不是千里之外飛劍取人頭顱的傳奇小說,殺楚王,這應該是世上最困難的復仇了。

    趙無恤端詳她們許久,然後才開口道:「殺楚王熊珍,何其難也?你是要我重金尋找刺客,效仿專諸刺王僚之事麼?但魯國與楚國相隔千里,楚國關卡眾多,新國都鄀都城高池深,穿犀牛皮的宮甲圍著重重楚宮,我聽聞楚王經歷過一段流亡生活後變得很謹慎,刺客恐難以進入。」

    莫邪卻沒有絲毫退卻之色,她說道:「我知道刺殺之事很難,我一度想親自潛入楚宮殺之,可惜我能鍛劍。劍術卻不精,故我想學的不是專諸。而是伍子胥!」

    「你想學伍子胥的謀國復仇?」趙無恤啞然失笑。

    伍子胥復仇的事蹟這幾年傳遍了全天下,他本為楚臣。但宗族卻被楚平王和令尹子常屠滅,伍員憤慨,抱著公孫勝入吳,協助公子光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83章 問鼎之志


    楚國的中心是江漢,這裡有川澤山林之饒.

    與冬麥開始金黃的齊魯之地不同,江漢的顏色是綠色的:起伏不平的山川一片綠意,漢水兩岸的窪地到處是插著綠色秧苗的稻田,湖沼池塘裡還有大片大片的荷花和菱角,荷葉菱葉綠得發亮,荷花則只是骨朵。採蓮女劃著小船遊走其間,拔出蓮藕和菱角,進貢給居於湖邊高台上的王室貴人。

    這座高台是楚靈王之時建造的,是那個游宮、細腰、巫音時代的遺留,在此可以眺望整個鄀郊東湖。台上,楚國最美麗的長公主季羋穿著絲質的紗衣,她取過侍女獻上的菱角,親手輕輕剝開,擺放在青煙裊裊的祭案上。

    現在是春分後第十五日,是清明祭祀親友之時,季羋在為六年前死於吳師入郢的一位閨中友人祈福招魂,她生酷愛菱角。

    季羋跪坐在蒲蓆上,細腰襯托得身材更加玲瓏,她閉目輕輕念道:「肴羞未通,女樂羅些。《涉江》《采菱》,發《揚荷》些。魂乎歸徠!無東無西,無南無北……」

    六年前她還只是個十四歲的少女,如今卻已嫁做人婦,但那逃亡路上的恐懼依然魂牽夢縈,她在王兄庇護下是僥倖逃走,但留在郢都的女伴們,據說下場極其淒慘,吳國人,真是一群禽獸……

    就在這時,身後傳來輕輕的腳步聲,以及男子的話音,打斷了她的祭拜。

    「楚國的老令尹屈到也喜歡吃菱角,死前還囑咐後人以菱角祭祀,但這不符合禮儀,於是他的兒子屈建沒有遵從。祭國君要用牛,祭大夫用羊,祭士用小豬和狗,祭普通人用烤魚。竹籩木器裡裝的果乾和肉醬,則從國君到普通百姓都可以用。但!唯獨不能不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


    孔子一行自三月從曲阜啟程後,就一直呆在顓臾,孔丘祭拜了東蒙山,在鄉野裡尋找賢人,尋找失落的禮儀蹤跡,卻一無所獲.他失望地想要繼續啟程時,春夏之交的驟雨卻將他們困在這個夷人的城邑裡,雨停之後,卻又碰上顓臾人武裝抵制設縣,將幕府使者扔下城牆的事件。

    其實這件事真不是孔丘及其弟子在使壞,而是顓臾人的性情使然。

    顓臾的位置位於蒙山附近,距離費邑不過三四十里,是座方圓三里的中等城邑。

    這裡的土著本是風姓太昊之後,在****之際乃東夷人建立的方國。到了周成王定天下,本著存滅繼絕的原則,便封顓臾之君為子爵,也不求進貢,給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祭祀蒙山,延續太昊的社稷。

    到了魯僖公時,顓臾國小勢弱,就變成了魯國的附庸,顓臾名存實亡,成了魯國內臣,卑於三桓。但此邑也不可小覷,他們一直用夷禮,保留著夷人擅長射箭狩獵的風俗,有射士數百,徒卒近千,故多年來季氏屢次想將此邑收歸己有,卻一直未能得逞。

    去歲的內亂,顓臾人固守城中,所以未受波及。今年局勢穩定後,考慮到這裡離費邑太近,位置緊要,趙無恤便想將其劃入費縣治下。他派人來要求顓臾獻出城邑、兵甲,準備迎接縣吏鄉吏,卻被桀驁不馴的顓臾人扔下城牆,活活摔斷了一條腿!

    他們將使者送回曲阜,並派人請求,讓顓臾保持一直以來的半獨立狀態,至少也要和東地大夫們一個待遇。

    但趙無恤的回答卻只有一個,他派出了一師兵卒,以冉求為帥,而東地大夫們也要有所貢獻,他們紛紛讓家司馬帶著人數不等的徒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85章 泗上諸侯


    所謂「尊王攘夷」,是在百餘年前那個「南蠻與北狄交侵,中國不絕若線」的特殊時代裡,在管仲輔佐下,齊桓公存邢救衛,伐山戎,救助周王的一系列舉動。

    孔子對此事評價甚高,他曾當著子貢的面讚道:「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將尊王攘夷視為保存中夏文明的重要舉措。

    然而這個口號到了趙無恤口中,卻好像變了味道。

    面對冉求轉述的話,孔丘說道:「不然,如今的情形與管子之時不同,魯國並無夷狄之擾。我曾聞,中國、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夷狄伐中國則御之,不伐則容之,何苦驟然興起戰事,甚至想要通過征伐夷人讓魯國富庶強大?這是割肉充飢啊!」

    孔丘雖然支持尊王攘夷,但思想卻一直停留在被動反擊上,若無事,加以防備即可,切不可悍然伐之。

    他與趙無恤一個是「昔我殷武,奮發荊楚」的主動開拓,一個是「以德治國,懷柔荒服」的被動守成,注定說不到一塊去。

    冉求解釋:「夫子有所不知,大將軍告訴過我一個道理,民之性,飢而求食,勞而求逸,苦則求樂,辱則求榮,生則計利,死則慮名。所以,大將軍才頒布了軍功授田、進職之法,如此可以讓貧者羨慕以軍功致富者,以此作為他們戮力本業,耕織立功的動力。而為了讓此國居安思危,像我一樣的底層士、民有躋身的機會,戰爭也必不可少!」

    其實趙大將軍說過,這場戰爭可打可和,之所以堅持動兵,除了決不能讓這種反抗的勢力抬頭外,還有時不時消耗下東地大夫的力量、糧食的打算,最後,還得讓將帥們積累點攻城經驗。

    隨著內外形勢的轉變,一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


    時間進入五月,天氣一日熱過一日,魯宋淮泗一帶的夏熟作物陸續收穫。」

    無恤冷笑道:「那些邾婁沒安好心,這是效仿齊侯請晉景公稱王一事,想把我放到火上烤啊!」

    在山東半島的邦國裡,齊最大,魯其次,邾國、莒國又次之。邾國人口十餘萬,如今仍號稱6乘戰車的兵力,是今泗上眾多小國中的佼佼者。它在歷史上與魯時戰時和,雖然落於下風。卻一直依靠大國如齊、晉扶持,保持著獨立狀態。

    「故邾國來聘是假,觀魯虛實,想讓我得意忘形。成為眾矢之的是真!」

    趙無恤望著輿圖上夾於魯、宋之間的邾國,眼中閃過一絲寒意。

    「邾國是打算以虛名加於我,卻不付出任何東西,但既然自己送上門來,不脫層皮就休想歸去!」

    張孟談笑道:「然,按照主君的吩咐。彼輩先去宮中朝見國君,在那兒自有子華接待,魯國在主君治理下強大到了什麼程度,子華一定會一一展現給他們看的!」

    ……

    泗上諸侯的使者們進了魯宮,得到了符合身份的高規格待遇,與形如傀儡的魯侯匆匆一見後,接待他們的是公西赤。

    公西赤接人待物彬彬有禮,而且見廣識多,學問淵博,他在一陣寒暄後1暢談國際形勢,將齊國的軟弱,楚國的衰落,吳國的無力北顧,晉國的保守誇大地說了一通,將小國行人們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總之,公西赤給他們造成了一種印象:晉楚失霸,齊吳也不會將手伸到泗上來,如今魯國便是這一地域的老大!

    待差不多水到渠成後,他又對眾人說道:「諸位行人應當知曉了,寡君打算重拾伯禽之業,尊王攘夷。須知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


    所謂的「條約」,其實幾張兩尺見方藤皮紙,上面以魯國篆字寫,字體工整清晰,捧在手裡很輕很舒服。

    但在薛國使者手裡,這幾張紙卻重如千鈞,這是一份由魯、宋兩國牽頭的盟約,上面一共有四個條款的內容。

    其一,薛為魯、宋之從,交相見也。意思是,薛將作為魯、宋的僕從國,對魯宋之君三年一聘,五年一朝。

    其二,魯、宋兩國會保護薛國的領土完整,同時免受齊人和蠻夷的侵擾。但薛國也得付出一些「盾牌錢」,每年要向魯國輸送糧食三萬石,輜車百輛,向宋國輸送糧食兩萬石,輜車五十乘。

    其三,魯、宋的軍隊可以在不借路的情況下通過薛國。

    其四,薛國的市場要禁止使用齊刀幣,改用在魯、曹流通的趙氏孔方錢,魯、宋、薛、曹四國的貨物入境也不再相互徵收關稅。

    薛國使者細細看完後心涼了一截,若是答應下來,薛國就徹底成為魯、宋的附庸了,便道:「這外臣不敢做主,還得去請示寡君。」

    趙無恤知道他在遲疑,便微微一笑:「其實不妨告訴尊使,滕國也得到了一份類似的條約,只不過他們僅是魯的附庸,與宋無涉。每年要向魯國輸粟五萬石,藤盾五百張,與薛要付出的相差無幾,但滕使可是拍著胸脯說一定會答應的」

    薛使大駭,他們唯獨不能落後於滕,連忙解釋道:「寡君也一定會給大將軍一個滿意的答覆!」

    在薛使想來,反正薛國過去就常來朝見魯侯,在弭兵之會後長期作為宋的附庸,不得與諸侯盟會,直到平丘之會後才依仗晉國的支持擺脫這種低下的地位。他們做小做慣了,重拾舊業也沒什麼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88章 神靈的居所


    郎囿是魯國、宋國和邾國交界處的一個苑囿,「囿」便是圈起來養鹿等動物供諸侯、卿大夫圍獵的地方。此處位於泗水北岸,這裡甚少人煙,小獸極多,肥狍野兔、山雞竹鼠數不勝數,是個狩獵的好地方。而苑囿邊還有個廣數里的山中小湖,名為濱湖,湖邊有座用茅草和涂泥搭建而成,供奉太昊的小廟,不知已存在多少年了,這是神靈的居所,如今早已廢棄不用。

    廟外竹林茂密,竹葉青翠欲滴,風來婆挲,伴著經久不息的蟬鳴聲沙沙作響。

    廟內的喘息聲卻漸漸平息,蒲蓆上相擁而臥的兩具軀體結束了持續的糾纏,一隻女子的玉臂從薄紗被縟裡伸出來,摸索著扔在外面的衣物,她濃郁的黑髮披在肩頭,遮住了白皙的容顏。

    心滿意足的趙無恤拉住了佳人的手,笑道:「不許穿。」

    那女子只得放下褻衣,又半推半就地鑽進他懷中,肌膚相親,真個是溫香暖玉抱滿杯,香骨珊珊,所碰處清涼細膩,溫潤柔軟。

    「真美……」

    趙無恤放肆地上下打量,眼下是粉光緻緻的誘美肩頭、再下面是光滑的脊背……

    「大將軍,你這是多久沒碰女子了?」南子也不害羞,更不遮掩,那雙柔婉的玉臂轉而撫上了他的胸膛,聲音甜蜜而嫵媚。

    「自我的妾室薇有孕顯懷以來,起碼兩三月了罷……」趙無恤迷戀地把玩著南子,他如今年紀十九,身體完全成熟,在房事上食髓知味,這幾個月可把他熬壞了。

    南子調笑著問道:「君子執掌魯邦,威服泗上,不知有多少百乘之家的卿大夫想將各種嫡女庶女獻上,群芳任君擷取,何苦連個侍候的人也無有?要不要我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89章 將神權交予你手


    濱湖水面倒映著藍天,平靜處如同一塊巨大的碧藍美玉。若有好隱於山林的士人來到這裡,定會驚喜不側耳傾聽竹林中的天籟,望著湖中的游魚,悠然自得一個上午。

    但此刻,湖邊閒坐的一男一女聊得卻不是風月,而是深邃無比的天、地、人、神。

    「神靈,只是牧民的工具?」南子姣好的面容微微一呆,瞪大了眼睛,縱然她敢和情郎在太昊之廟裡公然歡好,縱然懷疑世間有無鬼神,卻從未敢凌駕於其上,視之為工具。

    趙無恤道:「然,我曾聞,老子有一句話,叫做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既然天地無情,將萬物都等同祭壇的貢品;聖人也無情,對一切百姓都任其自生自滅。將此調轉,天地何嘗不是人賴以生存的居室,聖人何嘗不是百姓可用利用的犧牲?這是規律,誰都逃不過,包括天地間滋生的種種『神明』,不管是真是假,既然利用人的尊崇平白享受血食,也會反過來被人利用!賜福、降雨、求子這世間可有無所欲的神?豈有無所求的信徒?」

    南子咬了咬嘴唇,上一代的大巫一直教導她,要崇敬神靈,他們巫祝只是天神腳趾下的奴僕,是代他們言的低賤芻狗,但趙無恤一席話卻顛覆了她的認識。

    「君子此言,當真駭人聽聞」

    無恤知道要洗刷南子固有的觀念可不容易,他道:「我也不說太遠的事情,就舉盤庚的例子。盤庚遷殷幾乎遭到舉國上下的反對,大多數貴族貪圖安逸,不願意搬遷。一部分有勢力的氏族還煽動平民起來反對,鬧得很厲害。盤庚只得借助天帝和祖靈來讓反對者閉嘴,南子你還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590章 諸神的黃昏


    「好教君子知曉,宋國的崇拜依然沿襲了殷商的傳統,糅合了一些淮夷和楚人的神祇。」

    南子對自己的本職還是極為認真去瞭解和學習的,她為人聰慧,很快就掌握了幾乎所有的儀式,那些難讀難懂的甲骨文字也開始慢慢轉譯出來。在商丘時,她常常要熬夜到很晚,靠著牛油蠟燭和靈子為她配置的醒腦熏香才能保持精神清晰。

    她將宋國的宗教和信仰徐徐道來:「宋人平日問卜的對象分為三大類,即天神、地祗,人鬼。而在一切神靈鬼魅之中,威信最高,權力最大的神便是帝。帝是宇宙的主宰,萬王之王,管自然及人間的一切事務,宋人對他崇拜已極。」

    「帝的地位至高無上,其餘天神組成了『帝廷』供其驅使。帝統帥著日、月、風、雨、雲、雷等天空諸神和土、地、山、川等地下諸神。上述諸神,各有不同的祭法,火祭祭祀天神,沉埋祭祀山川地祗。他們各具不同的職能,不過都是帝的下屬,聽命於帝。」

    「此外宋國還信仰人鬼,重視對祖靈的祭祀,這事關每一個家族的興衰。所以宋人祭祖極為虔誠、隆重、頻繁。歷代宋公雖然開始用周人的謚號,但依舊以忌日的天干為廟號,祭日與忌日相應,不過殺人殺牲的習俗倒是漸漸少了。」

    趙無恤聽著聽著,腦子裡不由冒出了後世在民間廣為流傳的玉皇大帝和天庭來,這相似度真是高,難道源頭在此?殷商和宋國人的神明雖然還沒直接人格化。但已經有這個趨勢了,而且眾神地位差別明顯。不僅是宋人。其實秦、趙等嬴姓後裔的鬼神信仰也大致如此,聽南子這麼一說。倒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