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回到三國的無敵特種兵 作者:終南道 (全書完)

第九四四章 鄴城這次要倒霉

趙興一道軍令,把圍困長安的西北軍折騰的不淺,連整個作戰方略都被臨時進行了調整,原因便是要保護好長安城,今後好將大漢的帝都定於長安。而遠在黃河以北的朱儁老巢鄴城,就沒有這麼好的命,這座經由袁紹十多年精心修築,後來又被南軍進一步加固的堅城,卻要迎來神武大將軍炮的怒吼。

由趙雲掛帥的東路大軍,主要是由黃河以南的飛虎軍、東萊軍和黃河以北的雄武軍與黑山軍四支部隊組成,說白了,就是將冀州軍團和青州軍團合在了一起。

目前冀州的形勢已經亂成了一鍋粥。先是黑山軍向南準備渡過黃河截斷夏侯惇軍的後路,結果半路上遭遇了朱儁派出的三萬部隊,如今正在清河國境內進行拉鋸戰。緊接著,隱藏在黑山一帶的遼東軍趙振邦夥同雄武軍一起急速南下,直撲只有三萬大軍防守的鄴城,結果年輕氣盛的「小趙同學」終於在正面戰場上吃到了苦頭。

臥虎統帥部關於五路大軍的將帥任命通令傳到冀州時,趙振邦本該率領三萬遼東軍前往晉國接受北路軍元帥徐晃的指揮,但這位在鄴城吃了虧的少主硬是紅著眼睛守在鄴城之外不肯離去。

鄴城距離臥虎城不過數百里之遙,雖然隔著一道壺關和太行山脈,但大兒子在冀州戰場吃虧的消息還是第一時間被東路軍聯合指揮部報告了趙興。

趙興得知自己的大兒子終於碰到了硬釘子,當時竟然十分開心地笑了。他對身邊的馬謖等人說道:「這個釘子碰的好啊,要是振邦總是在戰場上一帆風順的,倒讓我為他的將來擔心。這次遼東軍在鄴城之下遇到了頑強的抵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九四五章 檄文可抵百萬兵

趙興在洛陽外圍調兵遣將,集結大軍發起了聲勢浩大的統一大戰,身處洛陽朝堂之中的皇帝和文武大臣如今就算裝作不知也不可能,因為晉國發行的報紙已經正式刊發了平西王趙興的署名文章《告大漢同胞》,堂而皇之地提出了統一華夏,建設新國家的口號,在輿論上徹底佔據了主動。

趙興的聲明中說的很清楚,他這次發動的統一之戰,不為改朝換代,也不會誅滅漢室後裔,只是因為晉國試行多年的全新治國之策已經到了驗證,事實說明晉國的一套制度完全優於大漢現行的僵化體制,可以推廣至大漢的全境。

趙興還說,上古以來,帝王之位從來都是由堯舜禹這樣的聖明人君擔任,並非世襲,只是到了後來才變成了「家天下」,這樣的承襲制度其實是造成朝代更迭的重要罪魁禍首,而且也是退化的一種做法,應該被徹底廢除!

經過了這些年的隔河分治,趙興在晉國以及他所控制的區域內推行的是完全與朝廷不同的政治理念,但毫無疑問的是趙興的一套理論和政策明顯要優於大漢朝廷落後腐朽的制度,得到了天下普通百姓的強烈擁戴。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擁護趙興的政策,特別是擁有大量私田的世家大族,因為僅僅是趙興土地統一收歸國有這一條政策,便斷絕了這些人不勞而獲的權力。還有那些想著舉孝廉出仕做官的士人們,也對趙興搞的所謂的義務教育和官員選拔考試十分憎恨,如果讓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讀了,今後他們還有什麼優勢可言?

更讓這些士子們難受的是,晉國體系內的官吏不問出身,只重實踐能力和民望,這讓天下士子們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九四六章 遷都許昌可殘喘

隨著平西王的《告大漢同胞書》日漸深入人心,洛陽周邊的形勢又發生了一些變化。

對長安城採取圍而不攻策略的西北路軍團,終於讓城內的皇甫嵩狠狠地嘗了一次苦頭。眼看著圍城的部隊撤走了大部分,只留下先鋒軍一支部隊圍困長安,城內的皇甫堅壽便有些氣悶,心想先鋒軍也太托大了一些,竟然只憑六萬人便敢圍困長安城。於是皇甫堅壽向父親皇甫嵩請命,要求率領一支部隊出城給先鋒軍點顏色看看。

皇甫嵩到底要比兒子能夠沉得住氣,他認為這是關羽和賈詡故意擺出的誘兵出城之計,所以沒有批准皇甫堅壽的出兵請求,仍然緊緊關閉長安城的十二道城門,不與城外的晉國部隊接戰。

過了一些時日之後,三輔地區各地傳來消息,卻是分散出去的晉國部隊佔據了長安附近的大小各縣,似乎有意將整個關中地區都派兵佔據。皇甫嵩從這些消息中分析出了兩點:一是城外看來只有六萬先鋒軍駐守;二是關羽沒有打算用火炮硬攻長安。

得出這兩點結論之後,皇甫嵩依然穩坐城中,不急於派兵出去收復被晉國部隊佔據的各縣,因為他覺得時間還沒有到。皇甫嵩不著急,可聽到風言風語的城中地主富戶們卻坐不住了,他們當中許多人家的主要田產便在長安城外的各縣之下,這要是被晉國的部隊給收了去,今後可就斷了財富之源。這些富戶們於是聯合起來到皇甫嵩的府邸外面請命,要求皇甫嵩派兵出城作戰。

這些地主豪強不懂什麼軍事,也看不出城外可能埋伏著的巨大陷阱,只知道一味逼迫皇甫嵩出兵為自己看家護院,著實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九四七章 盧太傅破釜沉舟

今年已經六十有四的太傅盧植,比之當年率軍平定黃巾之亂時,看上去蒼老了許多,但用老而彌堅來形容他才最為貼切,這位在朝堂之上威望和地位高過三公的老者,才是支撐著搖搖欲墜的大漢始終沒有傾覆的頂樑柱。

劉備出任丞相、曹操官拜大將軍之職,如果沒有盧植在幕後鼎力支持,幫著說服了皇甫嵩和朱儁兩位掌兵大佬,豈會如此容易。在盧植看來,與其讓曹操和劉備變成第二個、第三個趙興,還不如許以高位,將這兩位確實有本事的雄傑綁在漢室這條船上,共同抵禦來自北方趙興的威脅。

事實證明,盧植的寬宏和放權是對的。若非曹操和劉備執掌朝廷軍政大權之後實行的一系列策略,或許朝廷都支撐不到今年。不是曹操和劉備不用心,實在是他們面對的對手太強大。無論是離間江東、吞併荊州,還是聯合司馬家這些合縱連橫的手段,都沒有問題,可惜到了最後總是不能實現,這才使得形勢一步步惡化到了今天這個地步。

盧植自認為若是全部由自己來謀劃的話,最多也就做到曹操和劉備他們的水平,甚至僅僅是撮合曹操和劉備聯合起來就是個巨大的難題。

如今,當初在洛陽城內名噪一時的「販酒將軍」,已經走到了問鼎天下的地步。盧植想起當初自己在府中接見趙興的情景,還有癭陶城外與趙興會師的情形,只覺得人生真是充滿了無法想像的變數。到了現在,盧植內心深處實際已經看不到多少扭轉大勢的希望,但他仍然堅定不移地恪守著自己的原則,準備破釜沉舟地阻攔趙興南下的腳步。

皇帝和大臣們雖然都撤往了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九四八章 崇文尚武百萬軍

趙興下令防守箕關的臥虎軍讓出箕關,並非一時頭腦發熱或者情緒激動做出的決定,他有把握和信心攔住盧植親自指揮和率領的這九萬大軍。

箕關之內雖然沒有雄兵百萬等候盧植,但卻有四百萬晉國子民在等著盧植和他麾下的九萬大軍。與其讓交戰雙方的十數萬大軍在箕關南北殊死搏鬥,還不如讓晉國這數百萬百姓淹沒了盧植的九萬部隊。

現在的晉國百姓,在趙興十幾年如一日的影響和啟發發,不僅有著強烈的國家歸屬感,更有著濃郁的尚武精神。晉國的百姓是天底下最講究規矩和秩序的百姓,但同時他們也是天底下最不懼怕外敵入侵的百姓。按照平西王所教導的,一旦發現有敵人進入了家園,老百姓們會在預備役官兵們的組織下,將每一座城池、每一片村落、每一寸土地都變成戰場,讓敵人見識到什麼是眾志成城,什麼是人民戰爭!

從箕關通往臥虎城的道路上,盧植的心情變得越來越沉重。沿途所至,他看到的只有手持各種武器怒目相向的百姓,這些百姓沒有主動對朝廷的大軍發起攻擊,但看他們擺出的架勢就知道,只要朝廷大軍侵入了他們的田園和村落,那就一定會遭到殊死的反抗。好在從箕關通往臥虎城的道路是足夠寬闊的官道,而盧植帶的這支部隊也有充足的糧秣,所以前往臥虎城的一路上,朝廷大軍並沒有與晉國的百姓發生大規模的流血衝突。

盧植不是土匪頭子,他率領的九萬大軍也不是山賊流寇,如果衝入晉國境內便開始大肆燒殺淫掠,那麼趙興絕對不介意以最為激烈的手段進行還擊。盧植的大軍之所以能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九四九章 上陣還是父子兵

看到從臥虎城內湧出來的十數萬百姓時,盧植終於明白了趙興放開一條大道讓他兵臨臥虎城下的用意。。趙興是在告訴盧植如今誰才是得道多助,誰又是失道寡助!

盧植對於趙興在臥虎城外排出八萬大軍的陣型「迎接」自己,感到非常的滿意。這就像兩個相同級別的高手,雖然明知道是要以命相搏,但必須要給對手以對等的尊重,才顯得出風度來。

既然刀槍早已擦亮,戰馬已在嘶鳴,遠處的晉國「觀眾們」更是熱情高漲,那就來一場堂堂正正的大戰!

身處中軍位置的盧植,對身邊的副帥,也是多年的老搭檔宗員說道:「此次北征,卻是將你也連累進來。片刻後便是兩軍對決之時,這一仗吾親為先鋒,一旦吾兵敗身死,君不必隨之,可令餘下的將士就地投降,趙國昌從不殺俘,這次也會善待君和洛陽子弟。」

宗員聽完盧植這番話,淚水奪目而出,但卻沒有表示反對,因為他知道這是亦師亦父的太傅大人留下的遺言。雖然宗員很想隨著盧植一起戰死沙場,但他還需要對戰敗的兄弟們著想。

遙遙相對的晉國中軍大營內,此時的氛圍卻明顯沒有盧植軍中那麼壓抑沉悶,只見主帥徐晃正跟大侄子趙振邦叨咕著什麼。

趁著其他將領忙著調度之際,徐晃小聲對趙振邦說:「待會大軍衝鋒時,你給我老實地待在後面,不差你一個人!」

趙振邦笑瞇瞇地回答:「二伯,這事你說了可不算!咱現在好歹也是一軍之長,你要是給我下一道命令,我保準堅決執行,可這私下裡說的話麼,可當不得軍令來聽!」

徐晃狠狠地瞪了趙振邦一眼,訓斥說:「哼,就知道你這渾小子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九五零章 平西王揮師南下

隨著潰散的朝廷部隊後方傳出收兵的鑼聲,步步緊逼的晉國大軍在主帥徐晃的一聲命令之下,齊刷刷地停在了原地,默不作聲地看著剛才還在進行著殊死搏鬥的對手從面前撤了回去。

不多時,盧植隕落的消息像一陣微風般刮過了朝廷這方的軍隊,將士們聞之無不嚎啕大哭,如父長逝。宗員將盧植的遺言曉諭三軍,然後派出使者來到陣前向徐晃請降。

徐晃在陣前說道:「傳我帥令,今日戰事已畢,晉國獲勝。朝廷一方剩餘將士卸甲去裝之後,向北轉移十里,等候收編。派人立即清理戰場,救治雙方受傷士兵,清理戰死士兵遺體,按照陣營分置兩處,等候平西王前來弔唁之後入土為安!」

不多時,徐晃的帥令便傳遍戰場各處,同樣也傳到了朝廷投降的士兵這一方。宗員於是讓士兵抬著盧植的遺體,緩緩向北而去,離開了這片讓他們魂斷欲絕的土地。

戰後經過清點,此役晉國這方參戰的七萬五千士兵,犧牲九千餘人,重傷一萬二千餘人,輕傷一萬五千人。如果將雙方的傷亡對比一下,就會發現晉國的這場勝利來得也不輕鬆,只能說是小勝而已。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趙興麾下的軍隊,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很低的死亡率。就算一些士兵重傷退出現役,但他們畢竟留下了生命,今後還有晉國優厚的撫恤待遇,並不用為生計發愁。

不多時,平西王被城內的百姓們簇擁著來到了沙場之上,看著眼前血肉模糊的景象,就算兩世為人見慣了戰場之上支離破碎場景的趙興,還是於心不忍,差點落下淚來。

趙興沉聲對身後的官吏們說道:「將吾方殉國將士登記造冊之後,清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九五一章 深藏心底的道路

當一支浩蕩的車隊從洛陽城正西的雍門駛入時,新近才負責把守西門的臥虎軍將領和官兵們,齊刷刷地向著正中那輛馬車行了軍禮,然後目送著平西王的車隊緩緩駛向南宮。

坐在馬車之中的趙興,透著半透明的紗窗玻璃,向外看著當初曾經走過的雍門,此時心中並不平靜。

十八年前,那時的趙興還是一個十六歲的青年,帶著小跟班李進思、李鐵柱、二夫人胡杏兒、表妹許婉琳、師妹趙雨,從箕關南下渡過黃河,來到帝都洛陽,販賣許氏酒坊新釀的長河大曲。

在洛陽城內短短不到半年的光陰,趙興便連續兩次完成了華麗的轉身,不僅用重金從漢靈帝的手中買來從三品的平北將軍封號,還在御筆亭中憑借幾首驚世傑作名動洛陽,最後在張溫和袁隗等朝中大佬的算計之下,拐帶著郭嘉和田豐二人順利逃出洛陽,從此一飛沖天,再不曾有失魂落魄的遭遇。

當年白白喝了長河大曲的皇帝宦官和朝中大臣,如今只剩下一個何進逃到洛陽苟延殘喘,其他人則都化作塵土隨風而逝;當年算計過趙興的蠅營狗苟們,要麼已經被趙興連根拔起,要麼現在正瑟瑟發抖地躲在南陽,不知道下一步又該逃向何處;當年被趙興拐帶的人,如今位高權重、受人敬仰,與趙興一同走向了人生和事業的高峰,而且未來的道路更加寬廣。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尚未進入洛陽之前,趙興已經開始召集人手,準備為新生的大漢帝國搭建頂層的國家機構和體制。

在過去的幾年之中,趙興反覆在心中思考著如何能讓帝國避免陷入無休止的皇權爭奪和朝代更迭的歷史宿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九五二章 已露雛形的內閣

懷著複雜的心情,趙興終於再次踏入昔日曾經有幸光臨過一次的洛陽皇宮,此時整座皇宮除了警戒的臥虎軍士兵之外,便再也看不到其他的閒雜人等。

宮內的太監宮女們已經簇擁著皇帝劉辯轉往許昌,雖然時隔數月晉國的軍隊才開進洛陽,但這座皇宮依然保持著足夠的整潔,看來皇帝遷往許昌之後,太尉府還是經常安排人員前來打掃一番。

在南下的時候,趙興一直在琢磨盧植為何明知北上可能會一去不返,卻還是固執地堅持帶著洛陽地區的全部兵力北渡黃河攻打箕關和臥虎城。等他看到一座保存完整的洛陽城時,終於明白了盧植心中的想法。盧植肯定聽說了趙興要求西北路軍不准用炮火轟擊西都長安的命令,這位當世大儒不願意放棄心中的堅持,又不想洛陽城和城內的百姓遭殃,所以便帶走了洛陽地區的全部兵力,以一種最為壯烈的方式向世人和趙興做了臨終的告白。

隨著盧植在北方身亡,太傅府中的盧植幼子已經帶著家人前往王屋山為盧植守墓,所以現在太傅府也成了門可羅雀的一座空宅。盧植本有三個兒子,其中盧毓最小,另外兩個兒子早年隨盧植南征北戰,皆亡於沙場之上。如今盧毓一心為父守墓,隱居於王屋山中,卻也是為盧植留下了一脈。趙興敬重盧植的品德和操守,撥出重金為盧植修建陵墓,在他的如此照拂之下,盧氏後人終有再次興旺的時日。

趙興闊步邁入往日皇帝和朝中大臣們議事的廳堂,舉目環顧四周,並沒有多少豪氣干雲的情愫在胸中升騰,反倒是有一種淡淡的哀傷和感歎縈繞在心頭。

趙興轉頭對身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九五三章 炫富裝逼遭雷劈

趙興關於改制的思考和設想還有很多具體的細節,尚且需要等幾位最為值得信賴的謀士和內政官員聚齊之後,經過反覆的商議和論證之後才能推行,不過他也不急於這一時,畢竟現在中原地區潛在的兩個最大敵人曹操和劉備,還佔據著兗州、豫州和揚州等地,需要費一番氣力才能完全平定。

自從趙興住進昔日的院落以後,這裡變成了臨時的統帥部,各級官員整日裡進進出出,向趙興匯報著天下各地的形勢,許多事情都需要由他親自拍板之後才算解決和完成。這樣一來,可把當慣了「甩手掌櫃」的趙興累得夠嗆,心裡愈發的盼望著自己的內閣班子早日組成,也好將他從繁瑣的國家事務中解放出來。

局面穩定之後的洛陽,比之以往的暮氣沉沉,明顯增添了活力和生機。從各地湧來的商販、工匠、手藝人、生意人、學子、旅客……迅速搶佔了倉惶逃往許昌的達官貴人們騰出來的大片空間,以最快的速度在洛陽城內落地生根,很是自在地過上了他們在北方已經過慣了的生活。

洛陽城內原本被摘了牌子,許多年不許經營的五家醉仙樓全都修繕一新,如今重新開張之後,生意比之當年更加火爆。以前,洛陽城內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實在太多,他們宴請賓朋大多是在自家的府邸之中,頂多是讓醉仙樓送一些酒食過來。如今,達官貴人們全跑光了;依附著達官貴人們生存的許多「牆頭草」,也跟著跑光了;唯一沒有跑的就剩下一群生於斯、長於斯的底層百姓。

醉仙樓重新開張之後,在北方喝慣了長河大曲、吃慣了銅鍋羊肉的洛陽新居民們,一掃往日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