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歷史軍事] 回到三國的無敵特種兵 作者:終南道 (全書完)

第九九四章 江南之地皆歸心

孫堅有兩個十分了得的兒子,大兒子孫策被委任為吳州都尉,其實就是擔任了吳州軍分區司令員,今後和周瑜一起仍然在孫堅手下聽用。孫堅作為一等國公兼領吳州牧之職,手下一文一武又是自己的嫡系,實際上還是控制著吳州,這也算是趙興對孫堅跟自己結盟的一種獎勵。

趙興並不擔心今後吳州會孤懸東南一隅,甚至扯旗造反,因為他相信吳州在孫堅和孫策父子兩代之後,一定會完全歸於大漢的管轄之下,除非江東孫家沒有看到海外殖民的巨大利潤和好處。

以孫堅手下那多如牛毛一般的能臣幹吏,治理一個吳州絕對綽綽有餘。吳州境內的山越族,也需要孫氏繼續進行同化和鎮壓。在趙興看來,與其小肚雞腸地提防著江東孫氏,還不如大大方方地將吳州以及周邊地區交給孫堅去打理,這樣既可以避免內部紛爭,又能有效地實現帝國在江南的管理。

孫堅是趙振邦的岳父,而且對自己這個女婿是越來越滿意。如今金龜婿成了大漢帝國的皇太子,他孫堅便是未來大漢的國丈,所以將來無論如何,只要趙振邦的地位不動搖,孫堅都不會生出半點的不臣之心。孫家人如今看得很明白,想要在趙興一手締造的新帝國內另立山頭,那將是一件比登天還困難的事情。既然不用折騰便可以坐享巨大的政治利益,誰又會腦殘到自尋滅亡呢?

趙興如此大方地安置江東孫氏,孫堅自然要投桃報李,所以他便將二兒子孫權和魯肅、顧雍、虞翻、闞澤、凌統、徐盛、丁奉、朱恆等能力出眾的年輕文武幕僚都推薦給了中央朝廷,希望趙興能夠加以委任和重用。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九九五章 家和才能萬事興

漢歷元年二月,正逢農曆的春節,為了慶祝天下歸於太平,興和皇帝在長安城內大宴群臣和各地民眾代表,酒席從正月初一持續到了正月十五,才算是告一段落,真把當了皇帝不久的趙興給整慘了。

幸好皇帝有七位身份平等的皇妃,可以帶著趙興的子女代表趙興本人出席一些不太重要的場合,否則趙興只怕要被自家釀製的長河大曲活活地淹死。

作為帝國最富有的人,趙興家族掌握著整個大漢所有新興產業的股份,雖然比例不是很高,但湊在一起仍然是個十分驚人的數目。因為趙興帶頭不給皇家置辦任何田產,所以皇室的開支主要依賴於趙氏家族在工業和商業方面的收入。

雖然趙興家族如今是帝國首富,但老百姓卻沒有太大的意見。所有已經富裕起來的地方和百姓,當初都曾經受益於趙興的各種惠民政策以及各種發明構想。古人講究飲水思源,對於引領他們走向富足安康之路的趙興,大家心裡始終存著一份感激之情。正因如此,當趙興提出將自己所佔據的一些行業股份折價出售給當地百姓時,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對。

老百姓派出來的代表向趙興反應群眾心聲,他們都說:「哪怕是興和皇帝只在本行業持有一成的股份,大家心裡也會覺得踏實。因為皇帝的招牌既是信譽和質量的保證,更是行業持續發展而不會遭受地方家族打壓和侵吞的最大靠山!」

確實是這麼一個道理,試想皇家持股的行業,還有誰敢去隨便亂打主意呢?更何況皇室乃是帝國尊嚴與榮耀的象徵,如果皇帝自己是個窮光蛋,不僅大漢百姓臉上沒有光彩,也容易導致皇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九九六章 開設五院利國家

經過一個冬天的修養生息,原本就充滿活力的大漢帝國迎來了蓬勃旺盛的春天,於是各地一片繁忙的景象,竟然再也看不見昔日烽火硝煙過後殘留下來的一些痕跡。

原臥虎農業院已經由皇帝親筆題詞,更名為大漢農科院,位列諸學院之首,院長仍由醉心於農業增產的棗祗擔任。可別小看了這院長之職,棗祗如今可是享受部級的待遇,論起爵位來,那也是堂堂的二品國公!

棗祗享受如此之高的爵位,卻也不是浪得虛名,而是憑著實實在在的功勳受到冊封。經過連續十多年的辛勤付出,棗祗硬生生地將大漢各地的糧食產量提高了兩倍不止,這也正是大漢內部雖然連年戰爭,卻再也沒有餓死人的原因。戰爭之中雖然損失了一些人口,但因為黃河兩岸連續多年的糧食豐收,大漢人口竟然增加了將近千萬。

在生產力極端落後的時代,農業便是國家的根基和命脈,趙興如此重視農業增產,給予棗祗和農科院下屬如此之高的待遇,便是要鼓勵和激發他們始終為大漢的農牧漁殖等行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裝備支持,確保大漢帝國在不斷向外擴張的進程中不會遭受糧食危機。

排在農科院之後的便是大漢工程院,其前身是臥虎裝備院,院長由同樣位列二品國公的馬鈞擔任。此前馬鈞的主要精力都用來研究如何製造殺人利器,偶爾會涉及到一些關乎民生的新式器械製造,但仍然是為提高部隊的戰鬥力服務。如今天下戰事漸漸平息,以大漢軍隊的裝備水平,已經足以橫掃境外的各個國家,所以馬鈞現在的主要任務便是將一系列先進的軍用技術轉為民用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九九七章 十萬大軍去平倭

延州最南端的凱旋灣,是當初黑山軍從東勝國(濟州島)登陸三韓半島的一處港灣,如今經過三年的擴建,已經成為延州南端最為繁華熱鬧的港口,承擔著徐州東海港經東勝島至延州的海上航線吞吐與運輸任務,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航線。

每隔十天左右的時間,都有大型的運輸商船在大漢水師的保護之下來往於東海郡與延州之間,船上裝載的各種貨物讓來往於兩地之間的海商們賺得盆滿缽滿,於是招惹了更多富有冒險精神的年輕人加入到海上淘金的大潮之中。

延州向大漢內地主要輸送的是上等的木材、各種珍稀藥材以及金銀銅鐵礦石等資源內的貨品;大漢內陸則向延州輸送各種消費性商品,如農具、服飾、糧食、木器傢俱、成品藥丸、書籍、日用百貨等高附加值的貨物。

延州的人口如今尚不足百萬,其中有一半是漢人,一半是當地土著,許多地方還處於待開發的原始狀態,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淘金客」從大漢內地湧來,用不了二十年,這裡便會成為大漢帝國最為重要的東北門戶。

實際上,不等更多的淘金客到來,延州半島上的百姓們似乎已經看到了延州大發展的宏偉遠景。這全都是因為半年之前陸續向凱旋灣集結的晉國水師大軍給延州半島帶來了許多發展建設的機遇。

整整十萬大軍從晉國的幽州、冀州、青州和徐州向延州南端集結,大船之上的將士們絕大多數都是參加了中原大戰的老兵,他們的兜裡揣著厚厚的一疊銀票以及因為作戰有功而得到的賞金,在延州百姓看來,那就是幾萬個財神爺。

因為十萬大軍的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九九八章 揮師西進如卷席

當太史慈率領十萬水師大軍東渡倭奴的時候,興和皇帝登基以來發動的最大一次遠征也終於吹響了號角。這次曠日持久、兵力驚人的向西征伐,也是大漢帝國延續一千多年間為數不多的幾次遠征,在帝國輝煌燦爛的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被後人們時常歌頌和傳揚。

為了這次偉大的遠征,大漢帝國整整準備了三年之久。雖然一年之前趙興還未正式登基,但秘密籌備翻越蔥嶺向西征伐的工作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趙興不停地從玉門關內遷移漢人前往西域,不停地將各方勢力投降的俘兵送往西域,不停地將張任、嚴顏、法正、曹仁、于禁等將領調往西域,不停地將獲得中原大戰勝利之後的騎兵調往西域……這一步步走下來,目的卻只有一個,那就是積蓄足夠的力量,一舉向西橫掃萬里如卷席!

趙興不是成吉思汗,但他想要超越成吉思汗。趙興不想學彎弓射大鳥的鐵木真,只會做個屠城的劊子手,卻不懂得建設和開拓,到了最後只剩亂糟糟一地雞毛。趙興如今有足夠的信心讓大漢帝國的鐵騎橫掃極西之地,讓那裡從此處處飄揚著大漢帝國的翔龍旗,直到千百年後,仍然屹立不倒,迎風招搖。

興和皇帝的強大信心來源於西征大軍的超級將帥和各軍將領。有關雲長、趙子龍、張文遠三人作為元帥,張郃、呂布等人為副帥,郭嘉、徐庶、龐統、陸遜、法正等人做軍師,馬超、張任、顏良、文醜、葉雄、龐德等人擔當開路先鋒,更有田豫、臧霸、曹仁、于禁、馬岱、馬休、慕容平等眾多得力的將領帳前聽用,趙興實在想不出來這天下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九九九章 子承父業可長久

或許是連上蒼都覺得趙興想要橫掃世界的念頭過於逆天,從漢歷二年開始,獲得重生的大漢帝國便開始遭受接二連三的打擊,若非皇帝擁有遠超常人的氣魄和聲望,若非大漢各級官府新上任的官吏們能力強悍,帝國發動的第一次西征很有可能便要因為後繼無力而不得不中斷或者功敗垂成。

漢歷二年春夏兩季,西北地區大旱,河套乃至關中地區顆粒無收。帝國動用了儲備在朔方和西域的兩座戰備糧庫,力保西北地區無一人餓死。因為天氣大旱,許多河川斷流,趙興命令西北四百萬勞力吃著賑濟糧,人人皆參與到挖掘河道、興修水利、開山採礦的行動中來。其餘的老弱婦孺則要麼在家紡線,要麼前往中原地區學習各種技術,總之受災地區的老百姓都不能閒著,必須人人有事可做。

為了支援西北地區,長江以南的荊州、吳州和揚州等產糧大州緊急籌措稻米五百萬石,先經長江入海運至青州,然後由黃河河道送至洛陽,再從洛陽派出車隊送往西北各地。

第二年,也就是漢歷三年,西北的旱災仍在持續,北方的草原上卻又遭受了重大的雪災,凍死牛羊無數。皇帝似乎早就預料到這種更加複雜和嚴峻的局面,在前一年冬季到來之時,便向堯興、黃軒和炎晟三族發出指示,要求三族民眾入秋之後便從遙遠的北方趕著牛羊向南遷徙,這才使得三族在遭遇百年難遇的嚴重雪災時,凍死的人員並不十分嚴重。

三族民眾越是向南而來,便可以快速接受到更多的救濟,尤其是沿路修築的一些應急救援點,平時看不出來作用,但到了大雪埋屋的時候,便發揮出難以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第一千整章 天下無敵爍古今

漢歷九年,晉國水師在漢歷七年派出去探索大陸的探險船隊終於抵達瀛州東北部的一處修軍港。雖然回來的船隊看上去破爛不堪,人員也僅剩下四成,但他們卻實現了皇帝的願望。

親自前往港口迎接勇士們回歸的趙振邦,流著眼淚登上了探險船隊的甲板,不停地對看著就像野人一般的水師將士們說道:「帝國一定會記住你們的你們完成了一次最偉大的航行和探索,為帝國的明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整整四年,擔負探險任務的水師將士們沿著皇帝親自為他們標繪的海圖,歷經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終於抵達了地圖上命名為南美洲的地方,還從哪裡帶回了土豆、玉米、辣椒等許多大漢帝國境內不出產的珍稀物種。雖然很多兄弟為此付出了生命,但這次充滿奇幻色彩的遠航,卻也讓倖存下來的官兵們覺得一生值了。

主動請纓率隊探險的徐盛,精神振奮地對太子匯報說道:「啟稟太子,此次遠航探險,我們不僅準確標繪了航海圖,而且按照皇帝陛下的指示,在沿岸易識別的島嶼、海岬、港灣等地方修築了航標和燈塔,今後帝國水師只要選准季節沿著這些標識向東航行,便可以順利抵達的大陸。」

趙振邦重重地拍一拍徐盛那結實的臂膀,然後說道:「這三年,真的辛苦徐將軍了。我這就為你和兄弟們向皇帝請功。」

漢歷十年,在長安待了足足十年的曹操和劉備終於登上了遠航的大船,隨他們一同遠航的除了有帝國五千水師官兵,還有夏侯惇、張飛、程昱、荀攸等人,以及曹劉二人家族中七成以上的族人。

為了給曹操和劉 ...

提示: 遊客只能瀏覽部分內容,請 登入註冊

TOP

好詳細、好長跟豐功偉業的一本新三國傳。讚!!!

TOP

感謝大大的無私分享!

TOP

我只是進來看頭像而已...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