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何謂不可以少善根得生彼國?

何謂不可以少善根得生彼國?

                          何謂不可以少善根得生彼國?


阿彌陀佛經有一段話,很值得大家仔細深思---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玄奘法師對這一段譯成----舍利子,生彼佛土諸有情類,成就無量無邊功德,非少善根諸有情類,當得往生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清淨佛土。

這段文也可以說成---往生彌陀淨土、極樂世界者,皆是多善根、多福德因緣者。什麼是少善根呢?什麼是多善根呢?世間人對多與少都落在相對的思惟,以財富、學位、官位、權勢----來衡量福德多少?或者說,三藏經論,我能看懂的很少,也沒行菩薩道、廣作善行----,所以我是少善根。這些都是世間法的思惟,不是出世間佛法的本意。

我們先看佛說圓覺經的功德。----善男子,假使有純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聞此經名,及一句義。又說,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千恆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
世間的七寶再多,也是生滅法,是有限的,世間的福德因緣再怎麼的多,也有享完的一天,不論生在人間為帝王,或生天享福,都不免依然在六道輪迴中。究竟的法義,結下究竟的佛果,才是最圓滿的大功德。因此才說,不如有人宣說此經,分別半偈。

金剛經中也說,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在在明示不可以世間的有為法來度量出世間法的福德。
金剛經又說,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若復有人,於此中受持蓛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因此,能讓人直接邁向成就菩提,才是真正的無量無邊功德,而能聞此直証菩提之法者,則是具足多善根才能得聞。我們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這不是往昔的多善根才能相逢如此難遇之佛法嗎?何況往生彌陀淨土,乃是隨順佛之知見、乃是隨順佛之不思議願力,往生者一旦往生,皆必至阿鞞拔跮,而後成就菩提佛果。是以能聽聞此殊勝之佛願、並信受、發願往生彌陀淨土者,豈是少善根、少福德之所能?

佛說無量壽經中說,如來興世,難值難見,諸佛經道,難得難聞,菩薩勝法,諸波羅密,得聞亦難----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眾生難遇佛法,難逢善知識,這都是少善根眾生。而能信受此難中之難的淨土經典,實是非少善根之多善根者。

藕益大師說,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
彌陀發下四十八大願,攝受一切念佛眾生,令深重煩惱眾生,能信受佛名、信樂往生,於極樂世界一生成就菩提,此即是眾生的多善根。彌陀以永劫兆載的苦行成就名號的不思議力,令眾生不必長劫輪迴苦行,念佛即能往生佛國淨土,此即是眾生的多福德。

因此我們可以說
不信彌陀不思議願力,不信念佛即能往生淨土是少善根者。
自力修証的難行道,猶如寒窗苦讀十年,方能有個官位,而乘彌陀願力之昜行道,猶如生下來即是太子,當下即受萬人崇敬,是以信受彌陀願力,乃是察遇難逢的多善根、多福德者。
不須經過萬劫輪迴苦修,不須憂心突來的意外喪命時,是否會輪轉於惡道,並深信往生淨土即入正定聚,一生能成就正等正覺者,是多善根多福德者方能有此大幸。
念佛的當下,安心於佛光的攝受中,猶如嬰兒安隱的躺在母親的懷裡,此更是多善根才有此福德。
淨土門難遇能遇,難信能信,豈非是多善根多福德因緣者?

TOP

淨土門所謂橫出三界,並非指淨土行者的身心已橫出三界,而是指依仗著彌陀的願力----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住定聚,也是說不會因外在因素動搖菩提心,並在彌陀成就的極樂世界之正報、依報的殊勝莊嚴下,不會再墮入六道輪迴,並在極樂世界中,與彌陀、諸大菩薩,如觀音、勢至、----諸大菩薩為法侶,在佛菩薩的教導下,我們必定正見日日增長、必定在在法門相應的契機下,當生來圓滿菩提。這在此充滿複雜資訊的娑婆世界中是無可能的,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有段話,大意說,我們眾生於三惡道中長劫受苦,佛菩薩無限悲憫的救度,當眾生有機緣出離惡道後,又會因無明的心性,在道中作下惡業,如此回到惡趣中,如魚脫網,又被另一網所網住,如此不斷的受苦,如此不斷的長劫受教化下,才得以脫離苦趣証解脫。

又彌陀大願中---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這些都在在讓我們明白了解橫出三界的本意。




所謂法無定法,何以故?因眾生根機無量,眾生因緣無量故。世尊廣說八萬四千法門,總隨根性、因緣而說。而淨士門所以含攝三根,有點恰似今日的總合大學,由幼稚園教起,直至最高學位。依學員的根機而立無量方便,極樂世界的蓮花九品也只是慨略說,何以故?因眾生根機無量,所証即無量,但是往生彌陀淨土行者都必能直至圓滿菩提,因為這是彌陀不虛的願力。

有句話說,萬法唯心。我們的娑婆世界、地獄、天上,無不由心而顯。甚至於淨土,也不離法性法界。然而在六道的眾生,念念都被困於輪迴中,則是事實,我們說娑婆世界國土虛幻的嗎?行為沒有果報的嗎?如果說淨土是虛幻、沒有的,那麼也沒有所謂現今的五濁娑婆世界。

我們說緣起性空,在性空下,並沒有否定緣起的功能。就如我們的留言,字字不離有因有緣生,並沒有一個永恆的自体,所以說它是空性。但是我們心的能感受文字所言。因此,文字也能令人生起成佛的決心,也能令人作下無間地獄之罪。

心的功能無量,也具足一切功德,眼前的一念,雖說念念不離生減,但生起所念所緣的俱足本能,我們強名曰佛性、強名無相、無念、強名曰真。那麼一切由心之緣起,無不皆在佛性的性海中。就我們一言一動,無不是真性的流露。盡管緣起生生滅滅,法性依然不失,盡管眾生在輪迴中,生生死死不息,佛性依然不增減。

佛法有体用二處觀,於体而言,一泯一切泯,實際理地不受一塵,才有說處,已落染著。但它的別一面---法性無量功德力,乃由此而顯。我們在修証上,不能離事相而論体相,於事相上乃不捨一法,一真一切真,何況有淨土。若離事相欲覓佛性,豈不理事未圓融、豈不棄有執空?

佛菩薩在悲憫眾生無盡輪迴的苦趣,故從一真的法界,發起無止盡的願力,令一切有情在各方便法門中,得以認清無明、清淨本心。是以淨土行者,在一心彌陀下,念念無不流進一真的性海中,無不隨順彌陀大願力,而成就菩提乎?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