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中國風水理氣、巒頭與龍穴起源之研究

中國風水理氣、巒頭與龍穴起源之研究

第一章
中國風水理氣觀念之起源與形成


一、中國傳統風水理論與易經哲學有何關聯?這是研究者必須先了解的!其實它是根據易經哲學演化而來!然而它們的起源都來自河圖與洛書,再經過太極八卦演化而來。圖與書雖早已失傳,但也留下傳說中的圖騰及口訣理論。根據易經•繫辭傳上曰:「天賜神物,聖人責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從以上的易經記載,可得知風水的理論與易經哲學有很深的淵源關係,所以明白這層關係,就能對易經風水理論有初步了解,現一一說明如下:


(一)河圖與易經風水的關係


傳說中在聖人時代伏羲氏為王時,黃河出現龍馬,身上有星點(白點為陽,黑點為陰),古人將之紀錄繪成圖案,稱為河圖。(如圖一所示)








河圖古訣:「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山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從河圖留下的古代口訣,可推知:河圖是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及風水方位最早的源頭。即是:


北方水(一•六屬水)生東方木。


東方木(三•八屬木)生南方火。


南方火(二•七屬火)生中央土。


中央土(五•十屬土)生西方金。


西方金(四•九屬金)生北方水。


河圖的方位都是陰陽相配。如:天一生水(一為陽數),地二坐火(二為陰數),天七成之(七為陽數)地六成之(六為陰數),這象徵宇宙萬物需有陰陽相配合,才能生成。就如周易‧繫辭傳所云:「一陰一陽之謂道。」所以有很多研究易經的學者認為伏羲先天八卦是由河圖導引畫卦而出的,而易經的形成就是淵源於先後天八卦。





(
二)洛書與易經風水的關係


傳說中在大禹治水時,洛水出現一隻神龜,龜背上有裂紋(白點為陽,黑點為陰。),古人將之紀錄繪成如圖二所示:









洛書古訣:「載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腹中。」依此古訣所行進的數字遞增或遞減路徑架構,就是風水學飛星的基本理論起源,如圖三順逆飛星盤所示。



圖三洛書與應用飛星盤

TOP

二、易經風水與伏羲先天八卦、文王後天八卦之關係


易經是世界上出世最早的典籍,是經過伏羲神農黃帝文王周公孔子六大聖人循序漸進而完成的;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哲學、科學經典,也是中國四部群經之首。周易繫辭下傳云:「古者包犧氏(即伏羲)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輿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又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從以上得知:古代君王是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模仿鳥獸生存法則,選擇有利的生存環境,改變不利的自然環境,並且發明創造易經的基礎學說–八卦(如圖四所示)。在宇宙陰陽未分,渾沌不明時期之無極到太極,進而分為陰陽兩儀,再進而以春夏秋冬,象徵四象,最後演義為八卦(震巽坎離、乾坤艮兌)定吉凶,此為八卦的起源與易經基礎理論。






(一)伏羲先天八卦


周易‧說卦傳云:「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邵子也云:「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兌居東南、震居東北、巽居西南、艮居西北,所謂先天之學也。」以上是說明伏羲先天八卦的卦義及方位。根據圖五先天八卦的方位次序為:乾一、兑二、離三、震四之四卦為逆時針,方向右旋轉;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之四卦為順時針,方向左旋轉,這兩種左右旋轉氣流有「S」形曲線的磁場形象,它類似太極「陰陽魚」更類似天成自然宇宙磁場!在建築景觀風水學應用上,是以「先天八卦為體,後天八卦為用!」也就是說,測量坐向或方位、數理五行生剋,都是以後天八卦為主。







   

(二)文王後天八卦


  文王八卦又稱為後天八卦,方位與伏羲先天八卦不同,坎北、離南、震東、兌西為四正位;乾(西北)、巽(東南)、艮(東北)坤(西南)為四隅位。運行方式有一定的順序排列。如圖六:「說卦傳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文王後天八卦說明如下:


帝出乎震:震卦為東方(羅盤方位:甲卯乙),太陽東昇,大地現生機,象徵:競爭的開始。


齊乎巽 :巽卦為東南方(羅盤方位:辰巽巳),上午時刻,太陽照耀萬物,象徵:要努力付出。


相見乎離:離卦為南方(羅盤方:丙午丁),太陽最旺盛,萬物鮮明,象徵:轉機。


致役乎坤:坤卦為西南方(羅盤方位:未坤申),太陽由旺轉弱,養育萬物,象徵:成熟時期。


說言乎兌:兌卦為西方(羅盤方位:庚酉辛),太陽西下,有秋收之喜悅,象徵:承接。


戰 乎 乾:乾卦為西北方(羅盤方位:戌乾亥),太陽已下山,陰陽互為爭鬥,象徵:錢財入庫。


勞 乎 坎:坎卦為北方(羅盤方位:壬子癸),黑夜已到,萬物要休息,象徵:沉寂、黑暗。


成言乎艮:艮卦為東北方(羅盤方位:丑艮寅),黑夜將離,光明將到,象徵:搶佔有利的戰鬥位置。




(
三)易經六十四卦


易經六十四卦是由兩個八卦相互堆疊而成(如圖七所示)。因此,與伏羲先天八卦、文王後天八卦如同唇齒相依的關係,是密切不可分割的。




圖七 易經六十四卦

TOP

第二章
中國風水巒頭的起源與變遷



一、中國風水巒頭的起源是老祖宗從黃土高原窯洞開始發展,到巢居時期再到仰韶文化時期的農耕社會,開始穩定生活,進入新舊石器時代,之後再由生活的體驗慢慢形成風水概念雛形,從中國最原始聚落西安半坡遺址的佈置可看出。經歷三皇五帝朝代替換演變及無數的先賢記錄與著作所累積下來風水智慧,第一部首推晉朝郭璞《葬經》一書,它是影響中國巒頭風水最深遠的一本書,其至理名言如:「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始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等名言,受到後代學者的推崇及引用。



二、到唐代,再由楊筠松撰寫《青囊經》、《青囊奧語》、《天玉經》、《都天寶照經》、《撼龍經》、《疑龍經》等,風水書籍巨著。加上卜則巍著作的《雪心賦》,才使巒頭風水理論架構完備。至於理氣風水的起源則是由易經哲學開始,根據《易經繫辭傳上》云:「天賜神物,聖人責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所以理氣是由天賜神物之河圖(最早的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相生觀念與風水方位最早的源頭)、洛書(載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腹中。是風水學飛星理論的源頭)開始,經過伏羲、神農、皇帝、文王、周公、孔子六大聖人完成之《易經》為依歸,歷經朝代的演進、演譯及先賢的著書立說,使理氣風水學說完整且成熟。



三、在一九八八年時,陜西師範大學及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研究所,進行實地考察,發現中國風水的源頭最早可能在寒冷多風的黃土高原。老祖先發現窯洞能避風取暖,窯洞的取得一為天然岩洞,一為野獸洞穴。天然岩洞是地殼變動或水流侵蝕而形成的。野獸洞穴是將野獸如熊、獅、虎…等大型猛獸驅趕,作為自己的穴居。無論那一種洞穴,都必需考慮有否生活條件,如新環境的食物、飲水是否取用容易及足夠?能否防風…擋雨?最後還要考慮其安全舒適性,黃土高原上的窯洞大多座落在山腳下,而且是背山近水、坐北朝南的型態,這樣就是風水的雛形概念。老祖先長期居住在岩洞中,體驗出岩洞有其先天的缺點,例如:岩洞內空氣不流通過於黑暗、地面不平(坑凸不齊)、地面滲出地下水、人口越來越多,天然岩洞少,不敷使用…等天然因素無法克服,於是「巢居」就出現了。所謂巢居,就是像鳥巢般的住宅。老祖先應用石斧、石刀等工具,裁減樹木並以樹枝、藤蔓做為建屋材料,之後選一棵或二棵以上壯大、穩固、樹葉茂盛的大樹在其樹上蓋屋。時至今日,雖然很少見到巢居的蹤跡,但在中國、東南亞、非洲各地卻有其遺跡存在。



四、巢居的老祖先,起先是不分位置及門口的方向,只要地面平坦、食物、水源虞不匱乏就可以了,但在長期居住體驗中,發現二種天然因素非重視位置及門口方位,那就是風與陽光。居住在風頭的族群,因風太大,以致常常生病,繁衍能力降低,最後不得不改住風尾,以求藏風,這是老祖先在生活體驗中的風水原則;老祖先世體驗出陽光的重要,東西坐向的容易曬太陽,會太熱不舒服,而南北坐向的房屋,比較冬暖夏涼可以充分利用陽光,這也是風水的原則。



五、在中國,巒頭風水之術所以發生革命性的改變,是受到晉朝郭璞《葬經》的影響,經云:「葬者乘生氣也。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生而為雲,降而為雨,行呼地中而為生氣。生氣行呼地中,發而生呼萬物。人受體於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蓋生者氣之聚,凝結者成骨,死而獨留,故葬者,反氣內骨以蔭所生之道也。經云: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是以銅山西崩,靈鐘東應,木華於春,栗芽於室。氣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止,丘壠之骨,岡阜之支,氣之所隨。經曰: 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始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其中「生氣」形成的理論尤為重要,因「生氣」能生萬物,現將繪成如圖八所示說明。



圖八<<葬經>>生氣形成圖

六、中國風水所說的龍脈就是山脈的起伏的形態走勢,有山就有水,山水相依,山脈有起伏,水就能流動轉折,在這樣的自然景觀下,勘輿家把它看成有生命體的現象,並以中國人最崇拜的「龍」,做為尊稱。這樣的稱呼對學習風水的人,都能接受,日久自然而然,就將高山的山脈形態稱為「龍脈」。龍脈的源頭,為最高的山,稱為:「太祖山」。依全世界地理而言,喜馬拉雅山為全世界的太祖山(最高峰聖母峰,標高8882公尺) 。玉山是台灣最高的山峰(標高3952高尺),為台灣的太祖山。太祖山是龍身初起發脈之山,如同人之始祖,山勢尖聳高大,石骨嶙峋,是群山之首,山形多為火星,火星之山頭尖簇高大,石稜磊落。換言之,龍脈出行龍身頓起高大星群,稱為太祖山。


七、太祖山高尖稱為:「樓」,圓平:稱為「殿」,辭樓下殿有單池,稱為:「天池」,也有雙池的形態,辭樓下殿,不遠千里而來,問祖尋宗,豈可半途而止,祖宗聳拔者,高大的太祖山如辭樓下殿般,龍身出行,至分枝時頓起高峰,這個高峰稱為:「少祖山」,祖山聳拔者,所孕育的後代子孫愈尊貴,是枝幹之祖。如圖九所示:




圖九 太祖山龍行形態

七、龍脈發祖之初,會有不同或多條龍脈行走,出脈的形態各異,有左出、右出或中出,中出之幹為祖龍,兩旁分枝的護龍稱為「夾龍」,以出脈的正或旁來定枝幹龍,但無論是太祖山或少祖山都是高大粗糙、岩石之山,被稱為:「老龍」,如同老婦一般,無生育之象,通常是不結穴的。孕育龍穴的過程中要再經過多重山脈(稱為:間山)的開帳、束氣,層層剝換,使粗變細、老化嫩,脫洩煞氣,猶如老樹發新枝葉、蛇之脫殼蛻變,才能成為少龍。少龍大抵山脈起伏有致,山水秀麗有情,年輕有力,生育旺盛,常有結穴,稱為:「父母山」。父母山之下,所結之穴,會有龍砂、虎砂來保護,像父母的雙手呵護小孩般,不受其傷害。「風水家是以左邊的山稱為青龍,左邊的山稱為白虎。有地理風水的寶地,必受龍虎二山保衛,使穴場周密、生氣融聚,但若龍穴高於父母發賣脈之龍虎砂,則稱為:「露胎」,為不好的風水地理,最好不要建造陽宅,以免影響居住者之財富。如圖十所示。




圖十 祖山落脈與父母山結穴圖




八、何為開帳呢?。開帳者,就是龍身行走有力挺身展翅是真龍發舒旺氣形態,這形成龍血條件換言之,就是龍脈開帳的形態,猶如大鵬展翅飛行一般,龍脈要開帳,龍身才能行走,行走的龍脈帶有龍氣會再頓起另一座山巒,依此動態循環下去,最後到父母山就能結穴。開帳對龍脈結穴是很的重要的,護龍是沒有開帳也沒有過峽所以力量小,而真龍開帳多,過峽束氣也多,所以力量大,是尊貴的象徵。龍行開帳展翅,大或數百里、數千里,小或數里、一望之地。是旺氣發紓之現象,但必須再集中,才能推動龍脈之氣再出發前進。過峡就是分水嶺,也是兩水初分之處。由過峡之處分開的兩水會隨著龍脈行走,到龍盡之處兩水匯合,這個匯合之處稱為:「界水」。界水則龍氣停止前進,氣止則穴結。

TOP

九、真龍為何要有束氣?因為真龍開帳發紓旺氣之後,旺氣會再次集中,這位置稱為:「束氣」,在祖宗山之間稱為:「過峡」,其實就是束氣。龍身行走,要脫胎換骨,脫卸煞氣,非要過峡束氣不可。但過峽束氣是關係到龍身的生死,就如同人的咽喉一般,至為重要,最怕風來吹、水來截斷,所以必須在其兩側有枝腳迎送砂護衛,以保周全。龍身兩旁保護龍脈的山巒,如同人的手腳四肢稱為枝腳砂,束氣之前的枝腳砂,謂之:「送砂」;束氣之後的枝腳砂,謂之:「迎砂」。護衛之枝腳砂形態可分為:有送無迎、有迎無送、有迎有送及雙迎雙送四種,其中有迎有送、雙迎雙送對於過峽束氣保護最周密、最佳。前面提過,過峽束氣是龍身生命交關之處,特重保護,因此必須有迎送砂,以免龍氣被八風吹散,至於過峽束氣之形狀以窄而短之「蜂腰鶴膝」最有力、最為尊貴。蜂腰之意就是峽脈細嫩兩頭大而中細欲斷如蜜蜂而鶴膝之意就是峽脈氣旺使其中間起節,兩頭小而中大如鶴之膝龍祖自發脈至結穴,除了要開帳,使龍行轉彎有活潑姿態外,還必須要有過峽束氣。龍若無帳峽則無轉折起伏,流於臃腫不貴,雖龍身頓起高峰,只是做他人旗鼓護衛之砂手而已,非真龍。龍行開帳以後,束氣正中並且正中央出脈者,稱為:「穿心」。《地理琢玉斧》,云:「龍行開帳龍方貴,脈出穿心脈始尊,一重數重為上格,偏脈偏出為下局。」如圖十一所示。




圖十一龍脈走勢與開帳過峽之圖


十、父母山是龍脈盡頭之山,山下是結穴的穴星體所在。也就是說穴星體是由父母山所孕育出來的,為龍脈生氣凝聚之處,通常稱為:「龍穴」,是最適合蓋陽宅的地方,若以陰宅角度,則是埋葬祖先骨骸的好穴場。但陰陽宅之地理有別,不可以陰宅之穴場,來蓋陽宅,也不可以蓋陽宅之穴場,來做陰宅。真正的龍穴堪輿家的標準卻是很高的。例如,穴星體四周一定要砂環水抱,羅城周密,不可砂飛水走,八風吹入,否則只是虛花假穴而已。所謂:「明堂」,「夫明堂者,天子之堂,向明而治,百官考績之所聚,天下朝獻之所歸也,地理家以穴前之地借名於此,亦以山聚水歸其象,殆相彷彿焉此明堂之所由名也。」明堂可分為三層:內明堂(穴前,龍虎砂內)、中明堂(龍虎砂外,案山前)、外明堂(案山外,朝山內)如圖十二所示。




圖十二 穴前三層明堂與朝案山圖解




十一、前聚水之地,因水靜止而映天光,呈現光明之象,所以稱為:「明堂」。三層明堂中,最重內明堂,要緊密才能聚氣,不可太寬闊,以免龍氣不聚。若內明堂不能緊密時,元辰水(穴前明堂之水)傾走而洩龍氣,則中明堂要周密瑣住龍氣,否則就成了虛花假穴。至於外明堂則以寬廣開闊為貴、為佳。《雪心賦》云:「入山尋水口,登穴看明堂。」就是要看穴前的內明堂有無藏風聚氣,以辨別穴的真假。另外,論龍穴的真假,也不能忽視流水。「入山尋水口」是尋龍點穴最重要的相地法之一,水口不可空缺,要有水口砂關攔交鎖,使水不能直洩而出,鎖住旺氣,才能結穴。《葬經》云:「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風水之法,得水為上。」《地理啄玉斧》云:「未看山先看水,真龍落處水聚;真穴落處水纏。若有曲流之水,定有曲轉之砂,此可知尋地之法,水為要也。」又云:「登穴看明堂,入山尋水口,誠重之也。常見大地之結或印浮水面或禽居水口或天開地軸之橫攔或華表捍門之雄峙或日月鎖龍喉或北辰鎮地戶,無非取其砥柱狂瀾,交牙截水而已。」以上得知,入山尋水口的目的,要看龍脈水口有無緊密就可判斷是真龍結穴或虛花假穴。




十二、水口砂對尋龍點穴非常重要,《地理人子須知》云:「水口砂者水流去處兩岸之山也,切不可空缺令水直出,必欲其山周密稠疊、交節關鎖、狹而塞高。」又云:「凡一鄉一村必有一源水,水去處謂之水口,若有高峰大山交牙關鎖、重疊周密不見去水,即其中便可尋地。」常見的水口砂是父母山放脈而下的龍虎砂,因龍虎砂具有攔水之功,能凝聚穴場的生氣,使龍氣不致於隨水流直出而散去,是水口砂的一種。另外常見的水口砂還有下列五種,分別說明如下:



(一)羅星:去水方向,有小山或土或石擋於中間,使水流繞道即是。

(二)獸星:去水兩岸的山,山形如獅象、龜蛇守住水口,水流從中而出即是。


(三)捍門:去水兩岸的山,山形如日月、旗鼓峙立水口,水流從中而出,如門戶般捍衛穴場。


(四)華表:去水方向,有高聳如天表的高山,擋於水口中央即是。


(五)北辰:去水方向有高聳參天之獨秀高山,其面向北,擋於水口中央,是千不逢一之極貴尊星。

TOP

第三章 「鯉魚躍龍門」之龍穴實證案例

凡是真龍結穴,其龍穴必有佐證,本龍穴有八個佐證,其證穴有:


(一)朝案山證穴(二)明堂證穴(三)龍虎砂證穴(四)護龍砂證穴(五)水局證穴(六)唇氈證穴(七)天心十道證穴(八)穴心證穴。


在馬來西亞檳州大山腳「積福山莊」內,尋找到一塊龍穴,(如圖所示:)「龍穴」,能讓您大旺財官,福蔭出優秀子孫。龍穴是山川大地所孕化出最精華之地。面積雖小,磁場能量卻很強大!能興旺家運,百年難得一見!






第四章   結論



中國風水理氣、巒頭與龍穴起源之研究後續研究與未來展望


一、中國風水理論在未來研究方向上,除了繼續從文獻資料或專業書籍中,以蒐集、分析、比較、歸納之科學辯證方法為基準,來觀察、驗證探究真相,找出風水理論的真實性與正確準則外,就是要以實際建築景觀案例來驗證,提高風水理論的學術地位。目前國內博碩士論文,有關風水的學術論文相對偏少,尤其是實際案例驗證的論文更少。所以在未來風水研究上,急需要應用「未來學方法理論」達成未來研究建築景觀風水的目標。



二、中國風水學主要用於建築景觀設計的理氣有八宅明鏡、紫白飛星、三元玄空…多種理論,研究發現八宅明鏡與紫白飛星的風水理論,用於室內景觀設計不會隨著時間、元運不同而改變。但三元玄空風水學,會因時間、元運不同而改變室內佈局,如七運(民國73年~92年)、八運(民國93年~112年)及九運(民國113年~132年)的玄空飛星盤各不同,所以室內設計景觀自然也會不同。因此,中國傳統風水學之三元玄空理論具有未來的時空發展,值得後續研究應證的。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