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禅修

禅修

禅修(Bhavana)是指心智的培育和發展。作爲一個朝向最究竟之解脫(涅盤)的宗教,佛教對于修習是非常重視的。修習的目的在于剔除種種擾亂心智的負面心理狀態和惡劣品性,同時培育各種有助于心智成長的正面心理狀態,最終達成如實地知見一切事物本性的最高智慧而證悟涅盤。

禅修訓練心的專注力,進而帶來輕安,更進一步地訓練修行者明晰地覺知,不斷生滅的有爲法。換句話說,佛教的禅修促成修行者洞悉世間無常、苦及無我的真相,因而得到心的淨化和智慧的生起。

禅修法是修禅的方式,也是培育定力及明晰醒覺力的工具。佛教的禅修可分爲止禅及觀禅兩大體系。

止禅(SamadhiBhavana)基本上是指純粹的培養精神高度專注(一境性)及平靜(輕安)的禅修法。這是通過把心專注在一個目標,然後不斷增強把心安住該目標的修持方式。

修持止禅能培育定力,而不同層次的定力培養出不同層次的喜悅和平靜,讓修行者暫時滅除心中的貪、嗔、癡。

觀禅(Vipassana)則是把心專注在不斷變化的目標上,進而探索身心變化過程的自然狀態。與止禅不同的是觀禅的目標是事物的真實相,而非概念。在觀禅的修持裏,整個身心變化過程的流逝皆是禅修的目標。修行者在修行時了了分明及如實地觀照心識的過程及目標。通過心對目標反複地明晰觀察,智慧將逐漸産生。

在觀禅的修持裏,定力也是一個必要的因素。與止禅的定力不同,觀禅的定力被運用在不斷變化的目標上。在觀禅裏,修行者專注在身體、感受、心識及心的目標這四大目標上,並在每個刹那專注地體驗它們。隨著定力與專注力的增強,心將越加明晰及平衡,修行者將清楚地體驗到一切事物和身心如何在每一個頃刻中變化,而明白身心的本相及了解本身是由名與色組成,並依隨著自然的法則(因果)生滅。修行者也將明白這些過程中沒有一個恒常的"我"或靈魂的存在。隨著對這些過程的洞悉,深奧的智慧將變得越來越明顯。在這種洞察的智慧生起時,中舍的心境也會隨之而來。在心完全平衡、平靜、精進及醒覺時,修行者將會體驗到這一切變動過程的息滅,而證到涅盤----苦的止息。

TOP

禪宗應該跟天分有關
你不懂就是不懂
拐不得人

TOP

不借外力?

雖   語言道斷  心行處滅  但只修禪能否究竟出離?
不立文字  嚇祖罵宗  殺佛
究竟有幾人懂得?
見性?  澈見自心之佛性
成佛?不執外修 不假外求  以智慧覺知自心真性而達目的?
誰能當下衝破煩惱生死之疑團迷雲,悟得覺體圓明知本面目?
幾人能懂  自性即無形,無相,無根,無本,無住處,除辟支佛莫屬
否則  不借外力能成道?  疑也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