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 李松桂牛蛙養殖甘苦談

李松桂牛蛙養殖甘苦談

采訪完珍元公司鄭智遠之後,他帶領我們一行人驅車前往另一個鄉鎮-屏東縣新園鄉,實地參觀養蛙場。蛙場主人是年輕的李松桂,他在退伍後聽朋友說養殖牛蛙還不錯,也花了2百萬設蛙場,一股腦的踏入養蛙界。

   從臺21線省道轉入新園鄉僅6米的鄉間小道,道路兩旁都是稻田,偶爾穿插著畦水車揚動著的魚池,不久,我們來到李松桂的養蛙場,占地約0.5公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許多磚造的矮墻所隔成的蛙池,整齊的排列著,墻高1~1.2公尺,上面架設黑色的遮陽網,在南臺灣的簡樸鄉村裏顯得格外醒目。

  走近蛙場,一聲聲宏亮的牛叫聲此起彼落,不知情的人還以為進了養牛場,“牛蛙”果然名不虛傳,數萬只牛蛙齊鳴聲勢驚人,近距離談話得大聲咆哮才聽得見,真夠誇張。

   蛙場裏一格格蛙池整齊的排列著,每格蛙池大約十幾平方米(4~5坪),墻高及腰,每池都有一個進水口及排水口,進水口由上端往下噴到池中央,池底地面有一點斜度往排水口傾斜,墻外即是排水溝,走道寬約1米多。除了蛙池外,另有一存放飼料的倉庫及人休息的房間,整個養蛙場建設相當的簡單。

  這個面積0.5公頃的蛙場主人李松桂看起來30歲不到,卻已經有7年的養蛙經驗。他說當初退伍後沒事,也是聽朋友說養牛蛙還不錯,「不要看這個蛙場簡簡單單,前前後後也花了新臺幣2百萬。」

  李松桂的蛙場共有130池,每一池飼養500~2,000只牛蛙,每年生產約15萬臺斤(90公噸),一年養一期,一個人看顧。

  李松桂向筆者表示每年立春時放養幼蛙,蛙苗向專業育苗場購買,每只約新臺幣1.5角。放養幼蛙每池約放1萬只,大蛙時要疏散。飼養用水連續不斷的進排,不過水流很小,池水臟了才清。「有的人經常清蛙池,也有人飼養期間從來不清理,看個人的想法。」李松桂繼續說,養蛙的每日例行工作主要就是餵飼料,他每天要花3小時來餵飼料,順便看看池蛙的健康狀況。

  牛蛙的毛病還算不多,主要有皮膚病、黃病、紅腿病及產氧單胞菌及鏈球菌等,李松桂每星期用BKC消毒一次。「最可怕的是感染鏈球菌,傳染速度快,2~3天就全池死亡,而且會感染別池。黃病的話,在蝌蚪時期就會發生,變腳後1~2個月內都仍會發病,在天氣熱時較易發生黃病,死亡率可達15%。」

  李松桂說,如果價錢可以,他自己養到5兩重就開始出售牛蛙,養到大(10兩)才賣價格好壞很難說。養蛙的育成率約60~70%,也有人早賣,損失很少,當然也曾見過全部陣亡的例子。

  牛蛙的飼養管理最重要的是飼料要用好的質量,一般牛蛙飼料的缺點是水中安定性好則消化必定不良,消化好則水中安定性差,還有就是粉末過多容易汙染水質。經過特殊配方設計金牌牛蛙浮性飼料,客戶使用後反應兩者都能兼顧而且牛蛙排便順暢,成長較一般快速,也不必擔心粉末碎屑汙染水質,造成管理上的困擾。

  在屏東新園鄉一帶的養蛙場大多是買幼蛙來飼養,而鹽埔一帶則是自己留下一些成蛙做繁殖用。買苗來的雖然要花錢,但是可以整批購買,自己留種繁殖的成績好壞不定。蝌蚪變態成青蛙後,飼養6個月體重就可達10兩(375公克),這時已性成熟,每只牛蛙約可生產1萬只蝌蚪。如果要自己繁殖下一批蛙苗的話,可視自己的養殖需求量來留下種蛙數量。

  牛蛙原產地是北美洲,原本適合在較寒帶的地區生長,不過可適應的溫度範圍相當廣,3~40℃都可存活,寒冷的地區雖然較適合牛蛙習性,但是生長慢,不符合飼養的經濟效益。臺灣屏東的屏北地區有非常適合養殖的氣候,此地牛蛙的生長速度比臺灣北部快3個月,因此臺灣的養蛙場多集中在高屏地區。

  在提到養蛙的辛苦時,李松桂說前幾年的杜鵑臺風把他的遮陽網吹壞,雖然加了水深,但是池蛙直接在陽光下曝曬下,使得牛蛙有1個月不大吃飼料,雖然遮陽網只損失10萬,但牛蛙的失重高達5,000臺斤(3,000公斤),當時行情30元,價值15萬,來來回回的損失,把利潤都吃掉了,使得該年做白工,還好是價格不錯,否則就要賠錢。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