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轉貼]浮標製作之專業理論

[轉貼]浮標製作之專業理論

浮標理論概括為七條口訣:
1、調高釣高,雙穩定; 2、調低釣低,雙靈敏;3、調高釣低,上遲鈍;4、調低釣高,下遲鈍;5、不多不小,輕觸底;6、淤泥池底,最難調;7、刁滑魚兒,最難釣。
這個口訣,就是貫穿《浮標新論》的精髓
一)浮標的材料及種類
台釣浮標材料有三大類。1、動物型 其代表以孔雀毛為主。也有刺猸毛等其他動物的翎毛。孔雀毛以老年自然脫落的為佳品。因為這種羽毛體內的海綿體已經老化,對氣溫度影響引起的冷縮熱漲反應較小。2、植物型 種類較多,以通草、桐木、蘆葦、巴爾沙木為常見。尤以蘆葦及現時最流行的巴爾沙木(又稱輕木)為主流,其特點是不受溫度變化影響。3、合成浮標 有寶麗龍(即發泡膠)、塑膠及碳纖等。這類浮標一般只有初學者才使用。
(二)浮標的自重問題
我看過很多國內外的釣魚書,一般人都認為浮標體積越小,浮力越大越好,更有人認為浮標是空心及充氣式最好,恨不得將浮標用無形空氣製作才叫好。在這裏我想舉個例子來說明問題。如果你拿一個棉花球向前投去,用力很大,棉花球飛行速度很慢,方向性也不準確。當然也並不是說浮標越重越好,一切都要有個恰當的度。純物理學及純力學的理論根本不能硬搬到釣魚理論中去。因為天氣、魚情、魚的食慾及吸食方式每天都在變。魚是有生命,有思維的。人釣魚,魚亦釣人。我與一位臺灣著名制標人討論過上述問題,他亦有同感。如果把浮標做到極輕浮力極大。我發現有魚訊的時候,浮標亂跳,很難有明顯下頓的動作。這種只有向上牽引力而沒有自身重力下壓的浮標根本不能用。雖然說浮標的浮力可以用增減鉛皮的重量來平衡,但減小浮標體積而增大鉛墜的體積及重量又有什麼意義!線組的受力分配一定要平均,任何側重於某個位置的變化都會出現問題。我們在製作的時候一直都在追求用不同的材料製作出特別適合魚類吸食動作的浮標。如果這問題不說清楚,這種模糊浮標概念還會繼續影響各位釣友。
要調好浮標,先要認識它。浮標大致有如下幾種:
1、貫穿型 以去殼孔雀翎製作的浮標為代表。中心用碳或玻璃纖維支撐,外包去殼孔雀。這類浮標外觀漂亮,但對油漆的要求很高。油漆既要有硬度又要有韌性,還得恰到好處,面漆硬了容易爆裂,太軟又會在揚竿瞬間出現的180度倒立中受水的阻力而呈現彎曲。試想,速釣的揚竿拋鉤在一分鐘內重複4-5次,浮標還來不及回直所出現的下沈,魚訊的動作會正確嗎?顯然,只有很專業的廠家才能生產出在外力作用下保持挺直的浮標。貫穿型浮標的特點是比較穩定,缺點是容易把外力影響下的微弱動作隱蔽掉,利弊參半。
2、不貫穿型 所用的材料就多了,較有代表性的是帶殼孔雀翎和蘆葦製作的浮標。它的製作過程是將標身材料剖開後兩頭分別插入標尖和標腳,再捆綁粘合成形。這類浮標如果製作得好,有外殼保護一般不用塗太厚的油漆,自重又比較輕。然而,有些產品為求介面圓潤塗了很厚的油漆,反而破壞了它輕靈的特點。與貫穿型浮標相比,它在輕微的外力影響下就有靈敏和活潑的標尖反應,具有將小動作放大的優點,可惜取材於未經修飾的天然物質,規格不能統一。它最經不起挑剔的地方是浮標頂部和標肢的結合部,要挑選一支完美的浮標不容易,如果用心選到一支好的,不失為利害的武器。
兩年前,我在東莞參加比賽。此前,我同友人到當地一台商開設的漁具店購物,老闆極力向我推薦巴爾沙木浮標。他說:「現在臺灣的高手全用這種浮標,孔雀翎標已經落伍了。我敢與你打賭,如果你能從他們的標盒裏找一支孔雀翎,我輸你一萬元!」我對他所說的「高手」是個什麼等級沒有追問,言辭也過於偏激,不過他這話證明了巴爾沙木是流行本色。
由於巴爾沙木浮標出現的時間不長,很多人不瞭解它。我簡單介紹一下:巴爾沙木是一種亞熱帶木材,我國主要產於雲南和廣西。這種木材的特點是質輕多孔,是世界上最輕的木材之一。據說,最好的巴爾沙木生長在南美亞馬遜河的熱帶雨林中。用巴爾沙木替代孔雀翎和蘆葦製作浮標,可以不貫穿生產,還可以任意成形,並具有孔雀翎和蘆葦浮標的優點。然而,它也有缺點,由於很輕,微孔又使它變得鬆軟,加上沒有外殼保護是很容易折斷的。如果廠家的塗料配製技術不過硬,其耐用性就難說了。
選購浮標應該從功能上來考慮,因為每支浮標在設計時就貫穿了適應魚種,咬鉤力度,魚訊表現等綜合因素,是預先就設定的。以一支浮標適用不同水情、魚情的萬能浮標是沒有的。一些人到漁具店選購浮標不分青紅皂白,對標尖左瞄右瞄,似乎買的是標尖而不是浮標。內行的做法應該是先旋轉,由標身的反光和手摸的感覺中得到表面是否光滑,塗層是否均勻,再看標體的形狀設計,中心垂直度如何,只有標體的完美才是重要的。之後,掂量一下浮標重量是否恰當,最後才是標尖標腳。有些人為標尖有一點點不直而放棄一支標體很好的浮標,反去選一支標尖挺直而標體不怎麼好的,真是捨本求末!
(三)浮標的調整及入門
一些初學釣魚的朋友向我討教釣魚之道,我總說一句話:「要教你釣很多魚容易,但要教你比別人多釣一條魚難!」君不見釣王、大師們為了比別人多釣一條而吃盡苦頭,釣得兩眼發花,滿頭冒油,直拚個你死我活!
調4釣2是蕭春平、廖心陽兩先生在推廣「台釣」時沒有辦法中的一個辦法,只是廖老先生將他寫的台釣入門書改了一個書名,叫《台釣秘笈》。
現在大家都在進步。浮標種類及可調性、可釣性都在改良,標尖長23釐米,15-16目標長,還有的是長9釐米,只有6目,還怎樣「調4釣2」?
每支浮標的浮力大小不同,標尖的目數有多有少,所表達的殘餘浮力也不同。「調4釣2」已不夠用,但魚要釣,標要調,怎麼辦?以我設計浮標的理念及長期施釣的體會是,不管你用一支什麼類型的浮標,必須調整出浮標的靈敏狀態和表達穩定的魚訊信號。其方法是:在當天釣魚的水域,先將魚餌拌好,然後開始調標。
步驟一:空鉤半水不到底 首先,將鉛皮慢慢剪去,一直到標尖露出水面半目或呈水平。然後,在雙鉤中的任何一鉤掛粒魚餌,再往釣區拋出。此時你會發現浮標往下沈沒,之後修剪鉛皮,重新掛一餌拋出。如此反覆,修剪鉛皮,直到量出一粒魚餌懸停在半水的狀態,標尖露出水面呈水平狀為止。但要切記,你用的魚餌大小要估計到它是不是就是在水底的大小。因為魚餌從水面下沈到池底的過程中肯定會溶化掉一部分,一粒正常的魚餌從水面到池底大概溶得只剩2/3左右。所以,調標時只能將要用的魚餌取出一小團搓粘,使它不容易霧化才對。以正常施釣魚餌的2/3左右半水調標,是一重要環節,一定要恰到好處才行,因為這粒魚餌的大小決定了今天調標的目數。如果你選用的浮標浮力偏小,或標尖的長度偏長,可以從修剪鉛皮中使浮標標尖露出1目或1目半。假使標體和浮力偏大,標尖又短(如空心尾),可以調整標尖露出半目或平水。
步驟二:兩餌輕觸底 調標完成後,再將不帶魚餌的空鉤拋至釣區,可見浮標下沈到某一目就不再下沈了,這露出的目數就是今天適合你使用魚餌的調目。以這種方法調標,完成雙鉤掛餌拋出,浮標一定會緩慢下沈,接著再將浮標往上移動,一直至雙餌到底露出2目就可施釣。我認為,這種方法比較科學,因為「台釣」的浮標功能主要是控制魚餌在池底的狀態(許多爭論文章都忽視了這個最基本的內容)。發生魚訊時,是以魚餌在水下保持輕觸底狀態的信號為準。這種調標法絕對保證魚餌到底,兩粒魚餌的重量既不會因浮標的浮力不夠而由池底大部分承托負擔造成遲鈍現象,更不會因為盲目的調幾目而造成浮標的浮力過大,現魚餌不到底和找不到底的事情發生。這種調法的目的是魚餌重量的一半由浮標的浮力向上牽引,另一半由池底來承托負擔。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