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屏東] [屏東] 國家步道--古排灣步道

[屏東] 國家步道--古排灣步道

[南台灣] 國家步道--古排灣步道
資源類型:歷史人文類
步道主體特色:為昔日排灣族社路之總成,整體系統可含括古排灣秘道、排灣舊社縱貫古道、崑崙坳、浸水營、及內文阿朗衛等古道。古排灣秘道及排灣舊社縱貫古道皆為銜接古魯凱各社至古排灣各社間之主要道路,排灣舊社縱貫古道更串接崑崙坳、浸水營與內文阿朗衛古道。崑崙坳古道為台灣第一條開山撫番道路,亦是拓建姻親道路為官道之範例。浸水營古道原為早年原住民利用往來於東西部之山徑;清代為開山撫番,遷徙平埔族人之用;日據時期,修築為真壓排灣族的理番道路,為人們使用頻率最高、最長壽的越嶺道。內文阿朗衛古道為此系統中最南端之步道,亦為昔日排灣族的重要社路之一。
步道含括路線:古排灣秘道由三地門經瑪家、射鹿、北大武山北鞍、比魯溫泉、金峰、嘉蘭至太麻裡,排灣舊社縱貫古道由霧臺經去霧、阿禮、舊好茶、射鹿、佳平、舊來義、力裡社、丁的、南世至枋山。崑崙坳古道跨越高雄縣與台東縣,由高雄縣鳳山(昔稱鳳山郡城),經由芎蕉腳莊、烏鼠州莊,兩魚山、雙溪口、內社、大石巖、諸也葛、虷仔崙、大貓裡至台東縱谷(昔稱卑南覓),全長約105公里。原浸水營古道以枋寮鄉玉泉村(石頭營)為起點,經崁頭營、歸化門、浸水營、出水坡、姑仔崙社至台東的大武。目前走訪古道者,則從枋寮鄉的水底寮至新開村上山,沿著大漢營區興建的大漢林道上山,在林道廿三公里處,即所謂的「大樹林」和舊古道會合。內文阿朗衛古道由南世經巴卡路卡路、內獅村、內文社、內麻裡巴社、阿朗衛社至達仁。

(一)古排灣秘道
【遊客利用類級】
步道長度:約133公里,部份路段由產業道路或林道串接。
所需天數:目前行走記錄甚少,無法估算正確時程。
困難度:目前大部份路徑因少有人使用而不明顯,必須對古道有深入研究者方可能行走全程,故困難度很高。
【經營管理類級】
環境限制:部份經過茂林國家風景區,無特殊生態環境敏感性。
設施類型/開發強度:限制大量開發,以保有自然狀態、局部整修現有步道為主,必要時仍應考量管控遊客數量,屬國家步道系統設計規範之第二類步道。
【環境現況說明】
地理區位:古排灣秘道橫貫路線西起屏東縣瑪家鄉瑪家村,經比魯溫泉東至台東縣金峰及太麻裡鄉,縱貫線則北起屏東縣霧臺鄉阿禮村步,經舊好茶、巴達因、泰武社、舊來義、力裡社、割肉、草山社等地至屏東縣枋山鄉。步道除銜接多處原住民舊部落外,更由北至南串接崑崙坳古道、浸水營古道及內文阿朗衛古道,形成一條南北四條東西古道串連的古排灣國家步道系統。
交通方式:
由北側進入古排灣秘道登山健行之遊客,可經由高雄、屏東都會生活圈出發,由台 24 線至阿禮進入縱貫方向北側步道入口,或至三地門接外環路由瑪家進入橫貫方向步道西側入口。
由東側進入古排灣秘道登山健行之遊客,可經由台東都會生活圈出發,由台 9 線至太麻裡轉東 64 鄉道,經金峰至馬奴爾橋附近進入登山口。
由南側進入古排灣秘道登山健行之遊客,可由屏東都會生活圈出發,由台 1 線至枋山進入步道口。
環境現況:古排灣秘道之橫貫路線近年因北大武至比魯溫泉段逐漸出名,而有不少登山健行人士行走,惟路況仍相當原始荒涼,非一般民眾適宜嘗試。而南北縱貫路線雖在台灣南北綠色山徑縱走的形成中,由三地門至力裡社的路段,兩度有縱走隊走過,但目前利用民眾仍屬少數。另在連結道路方面,台 24 線、台 9 線及台 1 線、屏 185 縣道路況均佳,惟接近動線之來義林道及大漢林道部份路段稍有崩塌及落石,進出需小心。
主要銜接生態旅遊系統:高屏山區旅遊線。
主要聯絡道路:台 24 線、台 9 線、台 1 線、屏 185 縣道。
轉運站:三地門、太麻裡、枋山。
接近動線:東 64 鄉道、來義林道、大漢林道。

(二)崑崙坳古道
【遊客利用類級】
步道長度:昔日古道由今高雄鳳山(昔稱鳳山郡城)至台東縱谷(昔稱卑南覓),全長約105公里,今古道僅存來義至金崙約40餘公里路段。
所需天數:目前行走記錄甚少,無法估算正確時程。
困難度:困難度很高。
【經營管理類級】
環境限制:無特殊生態環境敏感性。
使用強度/設施類型:限制大量開發,以保有自然狀態、局部整修現有步道為主,必要時仍應考量管控遊客數量,屬國家步道系統設計規範之第二類步道。
  崑崙坳古道原為居住於東西部的排灣族與卑南族,因姻親關係、親人往來所走出的一條山徑。清同治13年(西元1874年)爆發牡丹社事件後,清朝決定於台灣開發北、中、南三條撫番道路。崑崙坳古道則是南段的撫番道路,由袁聞負責帶隊開鑿,由於本為排灣族與卑南族的「姻親道路」的關係,原住民願意提供人力支援,開工的時間比八通關古道早一年,名副其實為台灣最早的撫番道路,亦是第一條拓建姻親道為官道的範例。經歷124年的歲月摧殘,除了少數當年清兵駐紮營盤的附近路段外,原本6公尺寬的道路和上下陡坡舖設的石階,早已湮沒於樹叢林間,難以尋覓。
  崑崙坳古道海拔介於200公尺~2,068公尺之間,植物種類主要有筆筒樹、楓香等,此外該地區的穗花杉為瀕臨絕滅的國寶級台灣特有種植物。當地環境適合各類動物棲息,故分佈於此區段的動物資源豐富,動物種類包括有魚類,如金崙溪中的苦花;哺乳類動物,如台灣獼猴、台灣野豬、華南鼬鼠、鼬獾、白鼻心、白面鼯鼠、赤腹松等﹔鳥類,如台灣藍鵲、藍腹鷴、樹鵲、橿鳥、五色鳥、白耳畫眉、冠羽畫眉﹔爬蟲類,如赤尾青竹絲、過山刀與白梅花蛇;兩生類,如小雨蛙、盤谷蟾蜍、褐樹蛙及莫氏樹蛙等。
【環境現況說明】
地理區位: 崑崙坳古道西起屏東縣來義鄉古樓村,經台東縣金峰鄉,東至台東縣太麻裡鄉金崙村。步道位於原住民部落,西與山地門(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瑪家、霧台、好茶等;東與金峰、土板(排灣族竹竿祭)、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等形成「原」味十足的旅遊線動線。
交通方式: 由西側進入崑崙坳古道登山健行之遊客,可經由屏東都會生活圈出發,由台1線接屏185縣道(沿山公路)、轉屏110鄉道,經古樓、轉來義林道至12公里處登山口進入古道。由東側進入崑崙坳古道登山健行之遊客,可由台東都會生活圈出發,由台9線(南迴公路)經金崙轉東66鄉道,接產業道路至歷坵登山口進入古道。
環境現況: 步道西側部分,185縣道為路寬約7-8m之雙向車道,路況良好。沿途岔路繁多,缺乏明顯且正確的指示系統。而屏東縣來義鄉的來義與義林,是兩個極有特色之社區部落,社區中適切運用圖騰藝術、強烈表現出部落色彩,可見其原住民文化氣息相當濃厚。尤其是位於義林大橋鄰近的義林社區公園,是勞委會永續就業工程計畫下所補助設置的社區公園,其交通便利、幅員亦尚稱寬廣,未來如可結合設置轉運諮詢中心,將可發揮極佳的服務功能。另外在接近動線方面,來義林道在9公里前有多處崩塌,之後路段則是部分過陡造成車行不易的情況,應予留意。而東側部分,台9線沿途景色優美且串聯多處遊憩景點,路況十分平整良好。
主要銜接生態旅遊系統:高屏山區旅遊線。
主要聯絡道路:屏185縣道、屏110鄉道、台9線。
轉運站:來義、義林、金崙。
接近動線:來義林道、東66鄉道。

(三)浸水營古道
【遊客利用類級】
步道長度:約47公里。
所需天數:全程約需1到2天時間。
困難度:困難度低至中等,需注意部份季節路況較為濕滑。
【經營管理類級】
環境限制:部份經過浸水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設施類型/開發強度:在非保護(留)區部份應限制大量開發,以保有自然狀態、局部整修現有步道為主,必要時仍應考量管控遊客數量,屬國家步道系統設計規範之第二類步道;在自然保護(留)區不適合開發,未來應管制遊客數量,屬國家步道系統設計規範之第三類步道。
  浸水營古道西起屏東縣枋寮鄉的水底寮,越過中央山脈到達台東縣大武,全長約47公里,由於它所通過的中央山脈越嶺點最低,所以成為人們使用頻率最高的越嶺道,再者受到先人妥善維護,它亦可說是最長壽的越嶺道之一。
  早年原住民利用這條山徑往來於東西部,清同治13年(西元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使得清廷展開了闢建開山撫番的工程,光緒8年(西元1882年)正式修築這條平埔族人移民之路。由於古道起點附近有清朝屯軍的三條崙石頭營,所以清代地方志中記載此官道為「三條崙道」,一直到清末,本古道都是唯一可通往後山的道路。日據時期,於明治39年(西元1906年)起即8次修建清朝的三條崙道,使之成為真壓排灣族的理番道路,也因為道路經過最高的警備據點為浸水營,所以路名不沿襲舊名,而被稱為「浸水營越嶺道」,經拓建的浸水營越嶺道路徑大致與三條崙道相同。步道上現存的人文遺址包括有出水坡遺址、浸水營清代營盤址、浸水營日警駐在所等。
  浸水營古道海拔介於200公尺~1,450公尺之間,其環境適合各類動、植物棲息,最著名的是台灣穗花杉。而分佈於此區段的動物資源豐富,動物種類包括有哺乳動物,如台灣獼猴、台灣野豬、華南鼬鼠、鼬獾、白鼻心、白面鼯鼠、赤腹松鼠、條紋松鼠;鳥類,如大冠鷲、領角鴞、黃嘴角鴞、台灣藍鵲、藍腹鷴、樹鵲、橿鳥、五色鳥、頭烏線、白耳畫眉、冠羽畫眉、竹雞﹔爬蟲類,如赤尾青竹絲、過山刀與白梅花蛇;兩生類,如小雨蛙、盤谷蟾蜍、褐樹蛙及莫氏樹蛙等。
【環境現況說明】
地理區位:浸水營古道位於屏東縣及台東縣境內,西起枋寮鄉水底寮,越過中央山脈東下台東縣大武鄉,幾乎平行崑崙坳古道南側。
交通方式:
浸水營古道西側:由西測進入浸水營古道之遊客,可由台1線或台17線(台17線於枋寮鄉水底寮與台1線交會)轉185縣道(沿山公路)至枋寮鄉的嵌頭上山,或由嵌頭接大漢林道至步道口進入古道。
浸水營古道東側:由東側進入浸水營古道之遊客,可沿著台9線(南迴公路)經大武轉東69鄉道,接產業道路至加羅?部落附近之登山口進入古道。
環境現況:
浸水營古道西側:鄰近大鵬灣風景區、東港(黑鮪魚祭)、沿山線原住民部落可串連成旅遊動線,繼續向南則可與恆春半島旅遊動線連結。
浸水營古道東側:台9線(南迴公路)沿途山巒疊翠,依山傍水景觀優美。沿台九線可與土?(排灣族竹竿祭)、知本溫泉、知本森林遊樂區、太麻裡金針山、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等遊憩據點連結。
主要銜接生態旅遊系統:高屏山區旅遊線。
主要聯絡道路:台1線、台17線、台9線、屏185縣道。
轉運站:新開、大武。
接近動線:
浸水營古道西側:大漢林道。
浸水營古道東側:東69鄉道、加羅?產業道路。

(四)排灣舊社縱貫古道
【遊客利用類級】
步道長度:約133公里,部份路段由產業道路或林道串接。
所需天數:目前行走記錄甚少,無法估算正確時程。
困難度:目前大部份路徑因少有人使用而不明顯,必須對古道有深入研究者方可能行走全程,故困難度甚高。
【經營管理類級】
環境限制:部份經過茂林國家風景區,無特殊生態環境敏感性。
設施類型/開發強度:限制大量開發,以保有自然狀態、局部整修現有步道為主,必要時仍應考量管控遊客數量,屬國家步道系統設計規範之第二類步道。

(五)內文阿朗衛古道
【遊客利用類級】
步道長度:約30公里。
所需天數:目前行走記錄甚少,無法估算正確時程。
困難度:目前大部份路跡不明顯,行走全程困難度很高。
【經營管理類級】
環境限制:無特殊生態環境敏感性。
設施類型/開發強度:限制大量開發,以保有自然狀態、局部整修現有步道為主,必要時仍應考量管控遊客數量,屬國家步道系統設計規範之第二類步道。

[ 本帖最後由 philxyz0316 於 2006-11-5 23:24 編輯 ]

本帖最近評分記錄
  • 別理 經驗 +3 感謝您分享的寶貴資訊 2006-9-9 01:40
  • 別理 金幣 +5 感謝您分享的寶貴資訊 2006-9-9 01:40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