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資訊教學》 社區大學課程教材:電腦生活與網際網路介紹

《資訊教學》 社區大學課程教材:電腦生活與網際網路介紹


第一篇:電腦、數位世界與生活
第一章、電腦與數位世界初探--電腦只是我們的僕人  
第二章、數位影像簡介--大家來用數位相機  
第三章、數位影片簡介--V8、簡易的電影與電腦動畫製作 葛皇濱
第四章、數位聲音簡介--電腦錄音與變聲遊戲  
第五章、數位音樂簡介--電子音樂及音效
第六章、數位多國語言簡介--英文日文與電腦及時翻譯 葛皇濱
第七章、數位文字簡介--光碟片與電子書  
第八章、數位原理初探--數位是什麼?數位很簡單  
第九章、電腦應用程式簡介--程式是家裡、辦公室的萬能小僕人 葛皇濱
第十章、個人電腦硬體拆解--動動手,打開數位的魔術盒  

第二篇:網際網路與地球村
第十一章、網際網路初探--繞著地球跑  
第十二章、網路溝通方式1--電子情書(E-mail)、影像電話的使用 葛皇濱
第十三章、網路溝通方式2--網路留言板、網路化妝舞會(BBS、News)  
第十四章、網路是一種多媒體1(WWW)--各類網站簡介  
第十五章、網路是一種多媒體2(WWW)--網路電台、網路電視台、網路唱片行(MP3) 葛皇濱
第十六章、網路原理初探--網路世界的資料傳輸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 本帖最後由 蔡逸竹 於 2006-9-23 23:02 編輯 ]

TOP

各章內容簡介
第1節、第一章至第三章簡介:電腦與數位初探、數位影像、數位影片
第2節、第四章至第七章簡介:數位聲音、數位音樂、多國語言、數位文字
第3節、第八章至第十章簡介:數位原理、應用程式、電腦硬體
第4節、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簡介:網際網路初探、電子郵件、留言板、討論群
第5節、第十四章至第十六章簡介:各類網站簡介、網路與媒體、網路原理



第一章、電腦與數位世界初探--電腦只是我們的僕人
1.過去電腦給人的印象:體積大、多人操作、功能少、費時
2.個人電腦:體積小攜帶方便、多功能、一人電腦、運算快速、設計越來越人性化、越來越像萬能的小僕人
3.未來課程的展望:瞭解小僕人的能力、讓大家都能夠去使喚這個小僕人、思考議題-僕人的反攻問題


第二章、數位影像簡介--大家來用數位相機
1.傳統vs.數位相機、相片
2.大家來玩數位相機
3.數位相機抓的住我-自製攝影貼紙


第三章、數位影片簡介--V8、簡易的電影與電腦動畫製作
1.動畫製作原理
2.動畫、電影觀摩
3.大家來作大導演


第四章、數位聲音簡介--電腦錄音與變聲遊戲
1.電腦錄音很簡單
2.大家來唱卡拉OK
3.變男變女變變變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第六章、數位文字簡介--光碟片與電子書
1.傳統vs.數位文字
2.大英百科全書,只是薄薄的一片?
3.光碟片語電子書未來的展望


第七章、數位多國語言簡介--英文日文與電腦及時翻譯
1.英文真難搞,中文也不牢靠
2.沒關係,有了翻譯器,遨遊網路美日英


第八章、數位原理初探--數位是什麼?數位很簡單
1.數位原理解析
2.數位資料的特性,無限複製與繁殖
3.數位與生活議題討論


第九章、電腦應用程式簡介--程式是家裡、辦公室的萬能小僕人
1.程式是什麼,它如何運作?
2.各種OS平台特色介紹
3.程式是生活的萬能小僕人


第十章、個人電腦硬體拆解--動動手,打開數位的魔術盒
1.大家一起來,把電腦拆開來
2.電腦各式零件解說
3.超級比一比,各式電腦現原形


第十一章、網際網路初探--繞著地球跑
1.網路是什麼、網路有哪些?
2.小心!網路早就上身
3.網際網頁介紹


第十二章、網路溝通方式1--電子情書(E-mail)、影像電話的使用
1.電子情書,談戀愛不會等無人
2.影像電話使用示範


第十三章、網路溝通方式2--網路留言板、網路化妝舞會(BBS、News)
1.國內外BBS、News介紹
2.BBS、News的特色
3.BBS、News各自形成的文化


第十四章、網路是一種多媒體1(WWW)--各類網站簡介
1.網站是一種多媒體
2.各類網站介紹
3.上網不必大海撈針,網站搜尋操作


第十五章、網路是一種多媒體2(WWW)--網路電台、網路電視台、網路唱片行(MP3)
1.各式多媒體網站介紹
2.網路電台,24小時收聽
3.網路電視台,全民開講
4.網路唱片行,隨你點撥


第十六章、網路原理初探--網路世界的資料傳輸
1.網路傳輸原理介紹
2.網路傳輸速度比較與感受
3.資料傳輸抓抓樂






[ 本帖最後由 蔡逸竹 於 2006-9-23 23:04 編輯 ]

TOP

第二章、數位影像簡介--大家來用數位相機

第二章、數位影像簡介--大家來用數位相機
第1節、電腦基礎1
一、電腦是真實工作環境的模擬
基本的電腦工作環境是個桌面,桌面上有一些圖示(Icons):

硬碟
資料夾、檔案
垃圾桶
滑鼠指標


電腦的工作環境完全是在模擬現實生活中的情景,這樣子你就知道電腦要怎麼用了,很直覺吧:


桌面:就是我們的工作桌
硬碟:桌子的檔案抽屜
資料夾、檔案:檔案抽屜裡面放了很多資料夾,資料夾中有很多文書、文件、圖片、照片等
垃圾桶:不要的東西就丟垃圾桶囉
滑鼠指標:就是代表我們的手啦
接下按一下開始按鈕看看有什麼什麼好用的東西:


二、閱讀使用說明
在開始按鈕中,有詳盡的電腦系統的使用「說明」(Help),可以幫助瞭解電腦系統如何操作,平常不妨養成多看使用說明的習慣:


這份使用說明中的《入門指南》手冊尤其適合初學者或是不太熟悉電腦操作的人慢慢閱讀學習:


三、滑鼠與視窗的基本操作
滑鼠操作的基本原則是,移到所需的圖示後:

左鍵:點一下是選取、點兩下是開啟
右鍵:點一下會有提示出現
視窗:

開啟、關閉、放大最大、縮到最小
四、資料的存放
資料存放的基本概念:
硬碟、資料夾、檔案
檔名、檔案類型(圖示、副檔名、檔案格式)
建立資料夾
檔案的複製、移動、刪除,拖-拉-放
檔案的命名、重新命名
開啟詳細資料
檔案總管、檔案系統、路徑
硬碟容量、檔案大小
電腦裡硬碟容量與檔案大小的單位是Byte(位元)

千位元:

1,000Bytes = 1KBytes,簡寫成1KB
譬如某個文書處理檔案的大小大約是50KB
百萬位元:

1,000,000Bytes = 1MBytes,簡寫成1MB
譬如某個影像檔案的大小大約是2.4MB
十億位元:

1,000,000,000Bytes = 1GBytes,簡寫成1GB
譬如某個硬碟的容量大小是13.6GB
五、程式的執行
程式的開啟
程式集:小畫家、Photo Editor(照片編輯器)、Netscape(領航員)、Internet Explorer(探險家)
基本的使用界面、命令欄、命令按鈕
Help(說明)的使用
訊息、對話框
檔案的儲存
多工的情況,同時開很多程式,工作列
六、閱讀本課程教材
利用Netscape(領航員)或是Internet Explorer(探險家)可以閱讀本課程教材。


[ 本帖最後由 蔡逸竹 於 2006-9-21 00:09 編輯 ]

TOP

第2節、影像如何進入電腦

1.掃瞄器
2.柯達數位相片光碟(PhotoCD),也是影像掃瞄
3.數位相機
4.數位攝影機
5.光碟圖庫:現成好用的圖庫、材質片、剪貼簿光碟片
6.網路抓圖、存檔:從WWW上抓圖來修改、拼貼、利用,省錢又方便
7.影像產生程式:如Painter(畫家)、Bryce(地景產生器)、TextureScape(花紋產生器),一些Plug-ins(特效插頭程式),或是3D影像處理程式。
8.螢幕照相(Print Screen)

TOP

第3節、圖片的觀看與整理

一、圖片的開啟與觀看
電腦中,圖片、影像、照片的檔案圖示(Icons),通常長得像是這樣:


如果已經安裝了與圖檔相關的程式,用滑鼠點兩下圖片的圖示(Icons),就可以將圖片開啟觀看。

二、圖檔格式觀察
每個圖檔的副檔名都不盡相同,譬如有bmp, gif, jpg, kdc, pcd, psd, tif, wmf等,這些就是圖檔的格式,不同的圖檔格式表示圖片儲存方法的不同。關於圖檔格式的詳細介紹請看第4節、電腦影像編輯處理的基本概念的六、圖檔格式

三、觀看圖片的程式
兩個專門用來看圖檔的的程式是:

ACDSee(看圖樂)
ThumbPlus(拇指小圖集)
這兩個程式幾乎可以瀏覽觀看任何格式的圖檔。若只是要觀看網路上常見的圖檔格式,如gif, jpg,也可以利用Netscape(領航員)或是Internet Explorer(探險家)。

四、圖片整理
將圖片分類,並將不同層次分類的圖片放入不同層次的資料夾中,形成一個合理的分類與檔案系統:


五、整理圖片的程式
除了瀏覽圖片外,ACDSee(看圖樂)與ThumbPlus(拇指小圖集)也是兩個專業的圖片整理程式,這兩個程式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幫幾乎所有的圖檔格式的圖片做一個小尺寸的預覽圖,於是整理圖片時,不需要一一的開啟圖片就可以知道圖片的內容是什麼,並可以直覺的拖-拉-放這些小預覽圖就可以移動圖片至不同的資料夾中。

TOP

第4節、電腦影像編輯處理的基本概念

一、電腦如何影像
電腦中形成影像的方法主要有兩種,點矩陣法和向量法:

點矩陣影像:影像由一顆一顆的有顏色的點(或稱像素,英文是Pixels)整齊的排排站所構成,有點類似印象派中點描法畫畫的方法。點矩陣法通常用來數位化相片、繪畫、人物風景寫生等比較寫實的影像。點矩陣類型的影像通常檔案大小會很大,常常需要壓縮。

向量式影像:影像由數學算式所形成的點、線、面所構成,這類的影像與工具,通常用來從事平面美術設計製圖、字形設計製圖、工業設計製圖、建築設計製圖等。與點矩陣的影像的寫實目的不同,向量式的影像通常是用來數位化比較人為的繪圖、製圖、圖案、商標等類型的影像。向量式的影像由於只記載數學算式,所以檔案大小通常不大,且尺寸放大後沒有鋸齒邊變大的問題。

二、顏色哪裡來
由RGB(紅綠藍)深淺可變化的的三原色的所調色混成:因為數位影像的關係,R、G、B的深淺程度各被規定成只有256種(0-255),所以可以調配成256(8-bit) X 256(8-bit) X 256(8-bit)=16777216(24-bit)種顏色,即所謂的「全彩」。電腦影像中,每個像素是一個彩色的點,其色彩的表示方法是以一組RGB的值來表達。

三、鋸齒邊與去鋸齒邊
鋸齒邊是數位影像不幸的宿命,所以後來發展出去鋸齒邊(Anti-Alias)的方法來解決。影像處理程式中大量的使用去鋸齒邊的技術使影像看起來比較平滑,在程式中只要看到去鋸齒邊(Anti-Alias)的選項都是指這個意思。

四、尺寸、解析度
我們去照相快洗店洗相片時,店員會問照片要洗成幾乘幾的,即相片的長寬「尺寸」各是幾英吋,如3X5是長3英吋乘以寬5英吋,4X6是長4英吋乘以寬6英吋等。在電腦裡,影像構成的最基本單位是前面所提到的像素(Pixels),所以影像尺寸的單位要用像素來表達,而非一般所用的長度單位(公分、英尺等)。如640X480指的是長640像素、寬480像素等。

當需要掃瞄或是列印影像時,得告訴掃瞄器掃瞄的解析度、列表機列印的解析度,即,每單位長度要掃瞄、列印多少像素,如每英吋300像素(300 Pixels/Inch)或是每公分28像素(28 Pixels/cm)等。所以解析度是跟掃瞄、列印才有關,如果影像只需在電腦與網路中觀看、交換、出版,是不需要指定解析度的,只需指定長寬各是幾像素即可。

五、檔案大小的計算與圖檔壓縮
如前述,電腦影像中每個像素是由一組RGB的值來記載顏色(各1個Byte),所以每個像素需要3 Bytes的儲存空間。我們以一張尺寸是長640像素、寬480像素的圖為例來計算圖檔的檔案大小。這張圖並不大,如果以如每英吋300像素的一般列表機來列印,則印出來的尺寸只有長5.4公分、寬4.1公分而已,約相當於兩吋大頭照的大小。

計算如下,其他不同尺寸圖檔依此類推:一張長640像素、寬480像素的圖,此圖共有307200像素(約30萬像素),因每個像素需要3 Bytes的儲存空間,故總共需要307200 X 3 Bytes = 921600 Bytes = 921.6 KB的儲存空間,這張小小的圖已經接近1MB的儲存空間,一張軟碟片已經快裝不下了,比起一整份文書處理的文件(通常大約是50-100KB的儲存空間)大了十倍以上!

由此可知電腦影像檔案是很佔據儲存空間的,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發展出眾多圖檔壓縮技術的原因----將電腦影像的檔案大小盡量壓小(是壓縮檔案大小而不是縮小尺寸)。如JPEG圖檔技術,可以將上述640X480像素的圖檔的1MB檔案大小壓縮儲存成只有30-50KB左右,比起原圖大約只有二十分之一的檔案大小。不過圖檔壓縮是有代價的,壓得越小影像的品質越差,失真更嚴重。一般會在影像品質與儲存空間、交換資料的可行性中依需要取得平衡點。

六、圖檔格式
圖檔格式是儲存圖檔的方法。每個影像處理程式,會依據程式的特殊功能與需求各自發展出專屬的圖檔格式,如常見的影像處理程式Photoshop(照片店)的圖檔格式是PSD、柯達數位相機的專屬格式KDC、柯達數位相片的格式PCD等等。有些圖檔格式,因為好用或是標準設定得比完善,後來成為大家通用的格式,以方便圖檔的交換、出版等,如網路上常用的影像壓縮格式JPEG、GIF,或是出版界常用的不壓縮格式TIFF等。

現將常見的圖檔格式簡介如下:

格式 說明 副檔名
BMP Windows與OS/2系統裡常用的不壓縮圖檔格式。 .bmp
EPS 出版、設計界常用的向量式影像儲存格式。 .eps
GIF 網路上通用的壓縮格式,專門用來壓縮圖案類的點矩陣影像,顏色最多只有256色。此格式亦可製作簡單的動畫形式。 .gif
JPG, JPEG 網路上通用的壓縮格式,專門用來壓縮相片、繪畫、人物風景寫生等比較寫實的點矩陣影像。 .jpg或是.jpeg
KDC 柯達(Kodak)公司為自己的數位相機發展出的壓縮圖檔格式,近來柯達似以漸漸放棄此格式而以JPG取代。 .kdc
PCD 柯達(Kodak)公司為自己的數位相片光碟(PhotoCD)發展出的不壓縮圖檔格式,柯達沖洗店可以為客戶的傳統底片掃瞄、燒錄成此圖檔格式的光碟。 .pcd
PNG 網路上新發展出的壓縮格式,類似JPG,但壓縮的方法比較進步。 .png
PSD 最常用的點矩陣影像處理程式Photoshop(照片店)專屬圖檔格式,是Adobe(土角厝)公司所發展的。 .psd
TIF, TIFF 出版界常用來交換傳輸圖片的不壓縮圖檔格式。 .tif或是.tiff
WMF Windows系統裡常用的向量式影像儲存格式。 .wmf

[ 本帖最後由 蔡逸竹 於 2006-9-20 23:00 編輯 ]

TOP

第5節、影像處理程式簡介

一、2D點矩陣影像處理程式
2D是數學上2維的意思,2D即平面,以下簡介幾個常見的平麵點矩陣影像處理程式。

1. Photoshop(照片店)
Photoshop(照片店)是目前最普遍使用的點矩陣影像編輯、處理程式,是Adobe(土角厝)公司所發展的。Photoshop除了影像編輯處理外,可以說是一個數位暗房、數位製版印刷與電視影像技術的結合,可以對影像、照片做聰明的選取、任意的拼貼、精確的校正調整、高效率的配色、精緻的繪製、細微的噴修、天馬行空的特效,是攝影師、平面美工設計人員、報章雜誌美編、印刷廠技師、電腦影像創作者常使用的工具。Photoshop的專屬圖檔格式是PSD(.psd),並轉存成大部分通用的圖檔格式。

Photoshop中使用的各類規格,如色彩校正、色票、色彩系統、分色、尺規等,是符合攝影、平面美術設計、印前、印刷的工業規格的,算是一個非常專業的程式。Photoshop還有一大特點是其使用界面非常的清楚直覺簡易,繼承了早期麥金塔系統的「簡單就是美」的原則。要嘗試電腦影像處理,不妨從Photoshop開始。

2. Painter(畫家)與Dabbler(潑灑潑灑)
Painter(畫家)是一個專門用來模擬傳統繪畫媒材的畫畫程式,如油畫、水彩畫、蠟筆、粉彩筆、鉛筆、炭筆、彩色筆、噴槍等等,並可以模擬各種不同的顆粒紋理的畫布畫紙,以及設定不同的畫筆、筆觸、顏料的濃淡黏滯度等等任何想得到的傳統繪畫性質。最有趣的是,還可以模擬幾個印象派畫家的筆觸,讓使用者可以梵谷、秀拉、莫內一下。因為滑鼠並不容易用來畫畫,所以Painter通常要配合一個叫做「繪圖板」的電腦周邊設備才好用。

大部分的作者並不是將Painter直接拿來畫畫,而是將照片載入其中,並利用Painter的各種繪畫工具與預設特效罐頭將照片編修成繪畫的模樣,這樣豈不是省去了慢慢寫生的麻煩了嗎?此外,Painter也可以一格一格的編修、加工電影底片,或者是一格一格繪製動畫。Painter目前由MetaCreation(創意多多)公司所出品。

Painter的使用界面比較複雜些。如果想要嘗試類似的畫畫程式,Painter早期給兒童使用專門設計的版本Dabbler(潑灑潑灑)程式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3. Fireworks(煙火)
由於網路出版日漸成為除了平面印刷出版以外一個主要的出版形式,而網路影像的用色、圖檔壓縮、切割、定位、文字圖、小按鈕、小動畫等各類特性與需求不同於平面印刷影像,所以各大程式公司開始發展一系列專門用來處理網路影像的程式。Macromedia(巨大媒體)公司的Fireworks(煙火)程式是其中之一,可以配合Photoshop(照片店)一起使用。這類的程式發展不久,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4. Plug-in(特效插頭程式)
Plug-in:特效插頭程式,是一些小小的影像特效罐頭程式,包含幾個已經設定好、使用方便的特效,可以安裝在上述的2D點矩陣影像處理程式中,用來擴充原有影像處理程式的特效功能,好比插頭插得越多,所提供的特效越多。

一方面通常上述影像處理程式公司需要盡全力發展程式的主要核心,故將特效、特殊功能的部份開放給其他大小公司來發展,以求集思廣益,所以配合主程式特效罐頭隨處可見。另一方面,特效罐頭意味著電腦影像處理與傳統影像繪製的極大不同。傳統影像中,「作者自己創造發明、原創原作、想出獨特的創意」是影像處理的核心概念,可是電腦影像處理中,核心概念反而變成了:如何從某張原稿,運用、組合大量別人的創意(即特效罐頭)加以修改成為有創意的影像----甚至連原稿都可以不是自己的。這是特效罐頭的由來。

對於Photoshop(照片店)、Painter(畫家)來說,常見的Plug-in(特效插頭程式)有Kai's Power Tools(小凱的萬能工具)、Alien Skin EyeCandy(外星人皮的眼睛吃冰淇淋)等。譬如後者可以做陰影投射、發光、玻璃、挖洞、髒點質感、梵谷漩渦筆觸等效果。

二、2D向量式影像處理程式
Illustrator(插畫家)、FreeHand(用手畫)、Draw(繪圖吧)
2D向量式影像處理程式最常見的三個程式是:

Illustrator(插畫家):Adobe(土角厝)公司出品
FreeHand(用手畫):Macromedia(巨大媒體)公司出品
Draw(繪圖吧):Corel(巨大媒體)公司出品
這三個程式互相類似,是給平面美工設計、繪圖、插圖、製圖人員使用,用來模擬取代原來美工設計人員的繪圖工具,如直尺、圓規、三角板、量角器、曲線板、丁字尺、鉛筆、針筆、彩色筆、美工刀、方格紙、色票等。目前報章雜誌上常見的解說插圖、美術插圖、花邊、Logo、商標、產品的特殊字體、配色、統計圖表,甚至像是公司的CIS的規劃設計等,幾乎都是利用這三個合乎平面設計、印刷工業規格的程式來製作。

這三個程式中,以Illustrator(插畫家)、FreeHand(用手畫)的使用環境較為直覺好用,並有良好精準的輔助線與長度、角度的標示,比較符合專業美工人員的工作習慣。另外,這些程式也具備加掛Plug-in(特效插頭程式)的功能,可以讓使用者隨不同需求加掛各類的特效罐頭小程式。

如同前述,利用這三個程式來設計、繪圖,與傳統工具最大的不同是,畫一張圖不需從零開始,而是盡量利用現成的半成品、成品,或者利用光碟、網路圖庫中所提供的圖,來快速的編修改造成新的模樣,電腦的世界裡,誰還需要傻傻的堅持原圖、原作、原創呢?結果才是比較重要的。

三、3D影像處理程式
如同2D的平面,3D即三維、立體影像的意思。3D影像處理程式通常是向量式的,利用數學算式的立方體、球體、圓錐、圓錐或更複雜的立體數學形式來構築各類的立體影像,如人體、動植物、昆蟲、機械、車子、飛機、建築、風景等,並可以設定精細的打光法,以模擬真實的場景。電影《玩具總動員》、《蟲蟲危機》就是大家熟知的3D影像處理的例子,各類常見的虛擬形式的電動玩具也都是3D繪圖的結晶。以及,目前所有的工業設計,如車輛、飛機與各類民生產品的設計,幾乎無不仰賴3D影像處理程式(工業與建築設計常用的程式是AutoCad)。

由於3D影像處理程式需要大量的數學計算,故需要較好的電腦硬體配備才能跑得動。另外,為了簡化數學計算量,3D影像處理程式常常會使用一些小招數,如,原本應該是立體實心的物體,卻使用幾個面簡單的牆搭起外表,再貼上材質,看起來像即可,有點像是搭電影場景那樣。

由於拉3D電腦影像是非常花時間的,3D影像製作如同2D影像製作一樣,絕對不會從零開始,通常也是利用現成的模型、模組、半成品,組合、編修、拉成自己需要的立體形狀。所以3D電腦影像製作的人員,常常需要蒐集各類造型的3D影像模組,或者仰賴現成的3D圖庫吃飯,或者整理拉好一堆3D圖庫提供給別人吃飯。

以下簡單的介紹幾個簡單有趣的或是比較業餘的3D影像處理程式:

1. Poser(擺個姿勢吧)
MetaCreation(創意多多)公司出品,裡面有男人、女人、小孩三個模特兒,可以拉動各個身體關節讓他們做任何的動作、擺任何的姿勢,並可以打光、設定鏡頭角度、遠近,方便漫畫家、插畫家揣摩各種觀看的角度的各種人體動作,取代原來這兩類藝術家常常使用的擺姿勢木偶。硬體需求低。

2. 3D Home(溫馨的家)
一個用來模擬室內裝潢擺設的簡單3D程式,裡面已經預設好形形色色的傢具、裝潢材料、門窗、壁紙、盆栽、電線配線、電器、水管、廚房、衛浴設備等等,可以依照房間、建築的尺寸,一一的擺入室內,並可以從各個角度、遠近觀看,並走入房間等等,以方便模擬、預覽裝潢完後可能的模樣,以免工程完後才後悔莫及。硬體需不大。

3. Dimension(異次元)
Adobe(土角厝)公司出品,一個非常簡單傻瓜的3D影像處理程式,真的只有立方體、球體、圓錐、圓錐、甜甜圈體等傻瓜立體,或是這些立體的簡單組合,並可以貼上簡單的材質。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從2D的向量式影像,傻瓜的轉成3D立體影像,方便做一些美編用途的簡單的立體小裝飾。硬體需求低。

4. Bryce 3D(地景製造機)
MetaCreation(創意多多)公司出品,像是製作地理模型一般,可以拉出高山、丘陵、大海、河流、小溪、潺潺流水、草地、沙漠、石礫、泥土地,不管是白天、晚上,可以有太陽、月亮、星星、雲彩、暮靄,幾乎可以製造出逼近於自然景觀的地景,並可以做出該地景在一天中任何時間、任何各種氣象條件、任何遠近觀看角度的景象,非常的神奇。硬體需求中等。

四、特別功能影像處理程式
以下再介紹兩個特別功能的影像處理程式,一個是用來從事專業的字形設計處理的程式,一個是簡單好玩的變臉程式。

1. Fontographer(字形家)
Macromedia(巨大媒體)公司出品,一個專門用來觀看、整理、編修、設計成套電腦字形,或用來設計企業CIS、商標、Logo中標準、專屬、成套新字體的工具程式。這類的程式,也常為平面美術設計工作室使用,其工作環境符合字體設計的工業美術規格與設計習慣。

2. SuperGOO(麵團變臉師)
Morph(變形、蛻變)是電腦動畫裡常用到的計算技巧,是很耗費計算時間的。這裡介紹的SuperGOO(麵團變臉師)是一個非常簡單好玩的傻瓜版臉部變形小小程式,可以及時變形,由MetaCreation(創意多多)公司出品,載入任何人的平板的大頭照後,拉動變形成任何誇張好玩吹鬍子瞪眼的猴子模樣。此外還可以更換臉部零件,髮型、五官、眼鏡、鬍子等。影像處理程式也可以娛樂,大概就是如此呵。

五、善用程式的使用說明
幾乎所有程式都附有詳盡的線上操作使用說明(Help),供使用者邊操作邊查閱使用方法,影像處理程式當然也不例外。附上完整的線上使用說明,已經是所有程式公司行之有年的工業習慣,即所謂的User Friendly----親切友善的對待使用者。所以使用程式時,與其花大錢購買一堆隨意拼湊寫出的電腦書籍來學習使用方法,不如仔細的查閱程式使用說明。

所有程式的工業習慣是,操作使用說明(Help)總是統一擺在程式命令欄的最後一項(最右邊)的「說明」命令中,選取「說明」命令的「說明主題」一項,即可開啟。使用隨程式附的使用說明最大的好處是索引清楚、查閱方便、使用迅速,可以設定好的超連結在不同的主題中跳躍穿梭,不用重頭到尾慢慢翻閱才能查到所需要的主題。

此外,程式使用說明(Help)附有很多問題解答,操作程式遇到突發性無法解決的軟體問題時,也是可以查詢使用說明以獲得相關的電腦知識與立即的解決方法。

所以,您養成善用程式使用說明的習慣了嗎?救命哪!對,請看程式使用說明,在命令欄的最後一項...

六、多個程式同時使用
使用電腦,很多程式並不會單獨的使用,而是以某個程式為主體,然後利用其他程式的某些功能、某些工具、某些特效,同時開啟參照交錯的使用,即所謂「多工」。如使用Photoshop(照片店)製作海報時,通常也會同時開啟觀看整理圖片的程式,如ACDSee(看圖樂)、ThumbPlus(拇指小圖集),以方便隨時調閱需要處理的照片到Photoshop之中作為底圖;同時可能也會開啟Illustrator(插畫家)中的所需的商標圖與小插圖的半成品,同時可能也會需要Fontographer(字形家)做些特殊的廣告字...

然後在程式與程式之間,選取所需要的圖形或其中一部份,複製、貼上。又複製、又貼上。再複製、再貼上。最後將所有海報中所需要的圖形元件一一貼在同一張海報上面,然後再一一的處理成相同的質感與統一的風格。

複製、貼上,這就是電腦程式使用的基本精神。

TOP

附錄1、數位相機簡介

一、基本原理與構造
數位相機與傳統相機在光學構造上幾乎是相同的,如鏡頭、光圈、快門、閃光燈、觀景窗等,最大的不同是傳統相機使用底片來感光和記錄影像,而數位相機利用CCD(光電元件)、記憶卡來取代底片----CCD用來感光,記憶卡用來儲存影像。

CCD是點矩陣的,計算的單位也是像素。如柯達DC290數位相機,CCD是1901 X 1212像素,約等於2.3百萬像素,即所謂兩百萬像素數位相機,拍出一張相片的尺寸為1901 X 1212像素左右,不壓縮的話,約需要6MB的儲存空間,很大的圖檔!CCD點矩陣的尺寸,隨著相機機型而有不同。

數位相機等於是一個小型的電腦,快門按下後,將影像從CCD中傳輸出來、計算、壓縮,通常是壓縮成JPG格式,然後儲存在記憶卡中。如前述柯達DC290數位相機,拍一張1792 X 1200的照片,壓縮成品質不錯的JPG後約是600KB左右。記憶卡有64MB一張的,共可以儲存約100張這樣的相片,如果影像壓得更小可以儲存更多。記憶卡如同電腦的磁片或是記憶體,有各種不同的容量,容量越大越貴。記憶卡中的照片下載至電腦後,可以清除重複使用,而傳統底片只能用一次。記憶卡目前有Compact Flash(巧克力)與Smart Media(薄片)兩種規格。

數位相機還有一個特點是隨拍即所得,機身附有小液晶螢幕,快門按下後可以馬上看到拍攝的結果,知道拍攝成功與否,如果不成功可以馬上修正拍攝數據並拍下一張。

數位相機由於需要大量的計算,並提供電源給液晶螢幕以及偶爾使用的閃光燈,所以類似筆記型電腦或大哥大,需要穩定、大量的電源供應,通常是利用4顆3號電池供電。傳統相機的電源使用量小,數位相機的電源使用量極大,這是數位相機目前待克服的難題之一。

二、基本控制
在光學上的控制與傳統相機極為類似,可以控制光圈、快門、對焦、閃光燈、鏡頭遠近、近拍、自拍、連拍。目前平價的數位相機都還是雙眼、全自動、傻瓜的,即自動對焦、光圈快門手動控制有限。

與傳統相機不同,數位相機可以控制每張照片的尺寸與圖檔壓縮程度。如柯達DC290數位相機可以設定4種照片尺寸:

2240 X 1500像素
1792 X 1200像素
1440 X 960像素
720 X 480像素
在圖檔壓縮方面,提供不壓縮(TIFF格式)與三種不同程度的JPG壓縮格式。所以每張記憶卡的可拍張數,隨著記憶卡的容量、照片的尺寸、壓縮程度的設定而有很大的不同。同一張記憶卡依需求,可能只能儲存幾張不壓縮的照片,或者可除儲存兩三百張尺寸不大、卻壓縮很多的照片。

儲存圖片至記憶卡時,數位相機會為相片自動編上流水號、取檔名。如柯達DC290數位相機拍攝時,每張相片會有像是P0016413.jpg的檔名,16413是流水號,表示從相機買來到該張相片,這部數位相機已經拍了16413張相片。

數位相機的液晶螢幕有幾種主要的功能:
像是電腦的螢幕,提供使用界面,用來操作數位相機,隨時改變拍攝數據的設定;
拍攝相片的立即顯現,隨拍即所得,並可以看見光圈快門等拍攝數據,作為隨時修正拍攝的參考;
有些相機可以提供如同V8一般的用液晶螢幕邊看邊拍的功能。
此外有些數位相機可以利用撰寫小程式(Scripts)來做自動化或特殊的操縱控制,數位相機就是一台可攜式電腦,電腦可以執行程式,不是嗎?

三、隨拍即所得
傳統相機拍攝時無法當場知道結果,是一個很大的學習障礙,讓攝影知識成為少數攝影家壟斷的專利----有經濟能力浪費很多底片累積拍攝經驗,以推測、轉換「觀景窗所見」和「底片實際攝得的情況」的差異。

數位相機的「隨拍即所得」讓相機一夕之間解放出來,快門按下後可當場研究拍攝結果,如果不好,馬上補拍,直到完美為止,攝影術不再是祕密。更有甚者,利用液晶螢幕邊看邊拍的功能,按快門之前,就已經知道結果了,可以任意調整到完美滿意為止再拍,豈不是更美妙?真是絕佳的攝影學習工具。另外,數位相機不用底片費、沖洗費,一張記憶卡可拍攝數百張照片並重複下載使用,拍不好的照片又可以刪除,按快門時的經濟壓力小了許多。

四、照片下載進入電腦
數位相機記憶卡拍滿後,必須將照片從記憶卡「倒入」電腦硬碟中儲存。電腦需要名為「讀卡機」的周邊設備,這個讀卡機有點像是軟碟機一樣的儲存設備。

將記憶卡從數位相機中抽取出,然後像是軟碟片插入軟碟機中的方式插入讀卡機。讀卡機插入記憶卡後,檔案總管中可以瞧見記憶卡的圖示,接下來的操作跟拷貝軟碟片中的資料至電腦硬碟中類似,將相片檔案從記憶卡中拷貝至硬碟中即大功告成。這時可以將記憶卡中的照片全部刪除,於是又是一張空白的記憶卡了,插入數位相機繼續可拍數百張相片。

數位相機也是電腦,電腦和電腦之間拷貝資料不過是如此,如果會用軟碟片拷貝檔案那肯定會用記憶卡拷貝照片。只不過記憶卡拷貝照片的速度快非常多,跟硬碟拷貝資料的速度相當,從記憶卡拷貝64MB的照片資料至硬碟只約需40秒。

如果電腦沒有讀卡機這樣的周邊設備,通常數位相機都提供了與電腦平行埠連接的傳輸資料的選擇,只不過平行埠傳輸資料過慢,並不是實用的下載照片的方法,從相機經由平行埠拷貝64MB的照片資料至硬碟約需5小時以上!

五、照片的觀看與整理
一部數位相機拍攝一兩萬張以上的相片是常有的事情,儲存、分類、整理、備份數位相片,等於是管理幾萬個電腦檔案的資料庫一樣,需要仔細謹慎的規劃。君不見前述柯達DC290數位相機流水號P0016413.jpg,柯達預設這部相機可以拍攝一千萬張相片哩!

數位相片通常是先下載至電腦硬碟,利用ACDSee(看圖樂)、ThumbPlus(拇指小圖集)這兩個程式來觀看、分類、整理。一般數位相片都詳細記載著拍攝數據的資料,如光圈、快門、焦距、閃光燈、尺寸、壓縮程度、拍攝日期等,方便照片的分析研究。

等到硬碟累積到一定的照片數量後,再移至光碟燒錄儲存。燒錄光碟片一片的容量是650MB左右,若是柯達DC290數位相機1792 X 1200像素壓縮成600KB左右的JPG格式數位照片,共可以儲存1000張左右,所以大概每積滿1000張相片就可以燒錄一片光碟。目前硬碟常見的容量是10GB左右,即10000MB,可儲存約1萬7千張600KB左右的照片,大約需燒錄成15張光碟片。

一兩萬張數位相片雖然已經比一兩萬張傳統相片省空間、好管理許多了,但最大的挑戰是如何為這些相片分類、編目、索引,甚至建立一個可搜尋的資料庫,這樣才能方便日後快速整理、調閱所需的相片,不然也是陷入大海撈針一般,拍了等於沒拍。

六、數位暗房
傳統攝影裡,相機是一大知識的壟斷,擁有一間暗房、瞭解暗房相關知識與從事沖片、洗相,更是有如登天。為什麼?並不是暗房是多麼高深的技術,而是設備過分昂貴,沖印太花時間。還有也是如同攝影,不能預先知道結果,做錯了不能重來,只有經過長時間的訓練與經驗累積,才能可熟悉暗房操作,造成知識壟斷在少數專家手裡。

電腦的年代,數位暗房意味著兩個攝影知識解放的方向:
雙眼傻瓜相機的拍攝→快速沖洗店的沖印→數位暗房的照片編修、處理
雙眼數位相機的拍攝→數位暗房的照片編修、處理
第一個方向是給只有傻瓜相機的:不需太多的攝影知識、不需顧慮底片的高檔與否、不需較昂貴單眼相機與鏡頭組、不需擁有自己的暗房、不需太講究快速沖洗店的沖印技巧,一切攝影、沖印設備都是設定在「全自動」的狀態。相片從快洗店拿回來後,以掃瞄器掃入電腦,最後再利用數位暗房來從事傳統暗房的工作,將照片編修處理成所需要的品質與美學。

第二個方向是給有數位相機的:情況更簡單,數位相機設定在「全自動」,拍完以後不需沖片,直接可以載入電腦,進入數位暗房編修處理程序。等於是從攝影機,到沖片,到全套的暗房設備,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數位攝影、數位暗房最重要的地方是可以不斷的嘗試錯誤,經驗與知識在錯誤嘗試中累積,這不就是原本攝影專家在做的昂貴的事情嗎?那,誰是電腦上的數位暗房呢?就是Photoshop,照片店啦!

七、照片的輸出與列印?
數位相片是虛擬存在的東西,與其說是照片,不如說只是電腦硬碟中的資料,並不是一個實際存在的物體。觀看數位相片需要使用電腦,如果沒有電腦與網路,數位相片等於是不存在。熟悉傳統相片的人,並不是很習慣透過螢幕來看相片,看全家的生活照等等,總是希望能列印出來,或是輸出成相紙,希望能「永久保存、喚起記憶」----雖然日子久了相紙是會退色的。

隨著電腦與網路的普遍,電腦漸漸的取代了書桌、工作桌、相簿、資料櫃,網路漸漸的取代了部份傳統的報章、雜誌、媒體。有很多事物,變成了從頭到尾都是在電腦、網路的虛擬時空裡面發生的。「數位攝影+數位出版」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不少網路雜誌,攝影用數位相機、寫稿用文書處理程式、美編有數位暗房,最後用網頁編輯程式,整合照片圖文排版成一期的雜誌完稿,放上網路出版,發行全世界,連讀者都是透過電腦閱讀的----從頭到尾沒有任何東西需要列印出來。

數位攝影其實意味著「出版」與「發表」的,出版是媒體的面向、發表是事物的記錄與研究。畢竟,若只是為了拍生活照,是不需要買比傳統傻瓜相機貴上近十倍的數位相機,再買部笨重無比的個人電腦,去拍上兩萬張家庭生活照的。

此外,將數位相片輸出成與傳統相片一樣的畫質,算是非常的昂貴的,如果只是用彩色噴墨印表機列印,效果不會太好。這也是為什麼傳統攝影仍有其存在的理由。

八、數位相機的問題
目前數位相機仍是有一些缺點與使用上的麻煩之處,這些缺點通常精美動人的數位相機的廣告都不會告訴大家。說明如下:

價格過高
目前市面上的數位相機都只有傳統傻瓜電腦的操作與光學而已,可是中階的、可用的數位相機都需兩三萬元左右,再加上周邊的記憶卡、讀卡機、電池組、充電器,加起來是非常可觀的,幾乎是個人電腦的價格。低階的數位相機雖然價格可至一萬元上下,不過品質又非常的差。

耗電
數位相機其實是一台攜帶型電腦,用電量不小。4顆3號鎳氫充電電池充飽了電後,大約可拍攝100-150張相片左右,如果常使用閃光燈、鏡頭遠近與液晶螢幕,可拍攝的數量更少。如果要長途旅行攝影,電力供應是個很大的問題,需要帶充電器與3-4組以上的充電電池。如果無法充電,需要帶更多組電池,或甚至背幾顆重得要死的鉛酸電池(摩托車用的那種)。

記憶卡昂貴
記憶卡的數量也是一個問題,如果長途旅行攝影需拍攝很多相片,是需要多帶幾張記憶卡的,就好比傳統攝影要帶很多捲底片出門一樣。記憶卡是很貴的東西,每片動輒要三五千元,容量又不是很大,拍完了又不方便在旅遊當地下載照片至路人的電腦----除非帶一部筆記型電腦專門用來下載照片。帶筆記型電腦上山下海旅行,更是瘋狂。

連拍速度
傳統相機拍了一張,捲一格底片,可以馬上拍下一張,連拍之間,幾乎不需要等待。數位相機拍一張後,需要等CCD中的影像傳出、壓縮圖片計算、再存入記憶卡後才能拍攝下一張,有時候甚至需要等上10-20秒,幾乎沒有連拍可言,尤其在動態的影像紀錄如表演活動拍攝時,常常會錯過了好鏡頭。隨著CCD的尺寸越做越大,新型的數位相機仍有連拍速度不佳的問題。

當機、怕水
能想像相機也是會當機的嗎?數位相機是一部小型電腦,所有電腦會秀逗的事情數位相機也會有。常見的當機情況有:
電力不足、過熱、程式有錯誤常常是造成當機的原因,相機並沒有重新啟動鈕,有時候當機要重新開機會很麻煩。
照片壓縮儲存失敗而毀壞,有時候因為機體過熱或是電力不足,會有連續失敗的情形,正有好鏡頭要拍時會很惱人。
情況嚴重的,有些時候甚至會毀壞記憶卡的檔案系統,拍回來的相片部份或全部化為烏有。
如同大哥大手機,數位相機也是非常怕水的,而且電子產品在惡劣的天候中,太冷太熱,通常不太能運作,這時候傳統機械式的相機就能顯現其好處了。

影像的髒點
由於CCD影像的特性與影像壓縮的關係,數位相片看起來通常都有髒點遍佈整個畫面的現象,當曝光量較弱時,CCD的雜訊增強,髒點看起來更是明顯的離譜。這是數位相機目前還沒有辦法與傳統攝影機匹敵的地方。不過數位暗房Photoshop(照片店)中是可以減低去除髒點,而且目前網路的數位出版,影像的尺寸需求不大,照片尺寸縮小後這些髒點會消失大半。

九、數位相機使用的解決方案
以下簡介一位雜誌攝影記者所使用的數位相機與相關設備,供做參考:

相機:柯達(Kodak)DC290數位相機,CCD是1901 X 1212像素,照片拍攝尺寸選1792 X 1200像素,壓縮成品質不錯的JPG後約是600KB左右。
記憶卡:64MB一片、30MB兩片、20MB一片、15MB一片,柯達是用Compact Flash規格
電池:3號鎳氫充電電池5組(每組4顆)、鎳鉻充電電池1組(每組4顆)、6伏特鉛酸電池兩顆。
充電器:3號充電電池的快速充電器1個(一次充4顆),變壓器1個(用來充鉛酸電池)。
讀卡機:PCMCIA讀卡機一台,提供記憶卡中的相片下載。讀卡機內接在個人電腦中,外型像是軟碟機,需要PCI或是ISA控制卡一片。
燒錄機:燒錄機一台,當硬碟累積一定數量數位相片後,將相片燒錄至光碟片中保存。

十、數位相機廠牌機型簡介
數位相機也是有規格戰爭,主要是在記憶卡的規格上,有Compact Flash(巧克力)、Smart Media(薄片)、Memory Stick(棒棒糖)三種記憶卡規格,另有一種非記憶卡的抽取式儲存設備Click!(卡擦一聲)40MB碟片。美系的相機比較喜歡使用Compact Flash(巧克力)、日系的多偏向Smart Media(薄片)、新力公司使用特殊的Memory Stick(棒棒糖)。

這些記憶設備中目前以Compact Flash(巧克力)的記憶卡可製造的儲存量最大。在Compact Flash(巧克力)的數位相機中,以柯達(Kodak)DC系列與尼康(Nikon)CoolPix系列比較令人滿意,但各有一些優缺點:

柯達的數位相機色彩較為逼真飽和、軟體的操作界面比較親切合理、相片可自動產生流水號式的檔名、可以執行小程式(Scripts)做一些特殊操控或是自動控制,但是相機對焦速度較慢,光圈快門焦距較不可手動控制,且沒有如傳統相機方便的旋鈕來調控光圈快門。

尼康的數位相機的好壞正好與柯達相反,由於尼康本來就是做相機的,所以在傳統相機的方面的性質都較佳,如自動對焦快速、附有調控光圈快門的旋鈕、以及可以手動光圈快門焦距,以及極佳的近拍距離。但是在軟體上的控制就不是很合理,如相片流水號檔名到達999會重新歸零,在整理照片上,極容易造成檔名相衝的問題。

TOP

附錄2、數位相機實用介紹

以下數位相機的應用實例取材自最近出版的一本關於數位相機的書:

植物草藥研究、借貸憑證、搬家時的整理箱備忘錄、複雜的電器配線記錄、汽車房屋的買賣、參觀新產品展覽時的記錄(新產品的商機)、業務簡報、典禮記錄、運動姿勢的示範矯正、製作網站網頁、快拍速洗證照與大頭貼、利用網路傳照片給遠方的親友
以下〈柯達數位相機的應用領域〉取材自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1.簡報市場:
可利用數位相機拍攝實品,用PowerPoint或Harvard Graphic等簡報軟體以插入圖片的 功能與簡報結合,使你可輕鬆做出一場生動完美的簡報。
2.型錄製作:
各式商品拍成影像資料庫,供客戶選擇。節省賣場場地成本及昂貴庫存成本,且可 加快成交速度。而簡易型錄可用Word或WordPerfect之類軟體用『插入圖片』的方式來作簡單排版。 較複雜的型錄或使用手冊製作可用PageMaker或QuarkXpress作圖片穿插及排版工作。另外海報可用 Photoshop、Corel Draw、Illustrator等軟體來製作。
3.學生、員工管理:
可利用數位相機拍攝學生照片,可做學籍管理;企業也可以用來製作員工識 別證及人事管理。
4.快照、證照:
相館及快照店等可利用數位相機拍攝,電腦修片,再由熱昇華印表機輸出,過程 僅需10分鐘,成本低廉。
5.營建、工程:
利用數位相機,可拍攝工程進度及品質管制,利用電腦管理可隨時掌握工程狀況。
6.保險、產險:
當保險事故發生時,利用數位相機,可作事故管理;另保險人事資料也可用電腦 管理、增加效益。
7.仲介業:
無論車子、房屋、人力資源....的仲介,關鍵都是『資訊的流通』,利用數位相機,可 以快速擷取資料,再加以網路流通,對仲介業的競爭力會發生絕對性的影響。
8.研究單位:
利用數位相機,可即時將資料與研究內容結合,加快研究進度,也可將研究報告或 操作手冊作的更為生動活潑。
9.新聞工作:
利用數位相機,可即時將現場新聞攝入筆記型電腦, 再經由數據機傳回總社出刊, 可真正做到即時新聞。
10.Internet:
國際網路是目前全球最熱門的商品,不管任何單位,如果利用數位相機拍攝產品 再上Home Page,將可獲得事半功倍之廣告效果。因DC20、DC25數位相機拍攝之影像檔案小,效果好, 故在Internet上是相當熱門的產品。
11.打樣製作:
DCS420、DCS460可應用於廣告公司平面廣告打樣;影像工作室製稿;印刷廠印前 作業.....各式各樣應用。
12.可以用數位相機做生活日記,將平時點點滴滴記錄下來,不受固定底片張數的限制,走到哪裡拍到哪裡;您也可以記錄小寶寶的成長過程、愛情的點滴、居家生活及製作Home Page等,媒體工作者、房屋仲介、案情蒐集等各行各業需要快速獲得影像資料的行業均相當方便。

TOP

第三章、數位影片簡介--V8、簡易的電影與電腦動畫製作
第1節、電腦基礎2:網路芳鄰
一、網路芳鄰:拜訪你的好鄰居
在我們的桌面上,常常可以看到這個圖案,它叫做網路芳鄰:


「網路芳鄰」是微軟(Microsoft)公司所提供的一個網路程式,顧名思義,我們可以透過它相連到和我們在同一個網域(Domain)的其他電腦,也就是我們的鄰居,做資料分享的動作。每台電腦都可以自由設定任何檔案或資料是否要在「網路芳鄰」上面分享(Share)出來,而且也可以決定是否要設定不同的權限(唯讀或完整的讀寫),以維護自己系統的安全。透過工作群組(Work Group)將許多的電腦分類,這樣可以有效的區隔不同工作性質的使用者,因此每台電腦都會有一個自己在網路芳鄰上的名稱,以及所歸屬的工作群組。

二、動動手,跟你的鄰居打聲招呼吧!
我的電腦叫什麼名字:請先選取桌面上的「網路芳鄰」,接著按下右鍵,點選「內容」,接著請選取「識別資料」,接著會出現「電腦名稱」:表示你這台電腦在網路芳鄰上面的名字。「工作群組」表示你這台電腦所歸屬的群組名稱。

到「網路芳鄰」上面去認識自己:請點選「網路芳鄰」,接著再點選「整個網路」,依照剛才看到的「工作群組」,進到自己的群組,接著請試著辨認出自己的電腦。

到「網路芳鄰」上面去認識自己的鄰居:選取鄰居的電腦,你會看到什麼?在鄰居電腦裡看到的資料夾,就是鄰居的電腦中分享出來的資料夾,我們有沒有分享資料給別人?請點選一下自己的電腦。

請將這星期的作業從鄰居的分享中拿過來:請到助教指定的同學電腦中,找到E磁碟,將這個星期的教材拿一份回來。

三、網路芳鄰的進階知識
網路芳鄰(Network Neighborhood)的通訊協定是使用NetBEUI(NetBIOS Extended User Interface),是屬於微軟與IBM在區域網路(LAN)上使用的通訊協定。區域網路是指區域性的、距離不會太遠而相互串連的網路方式,所以當我們在家裡只有一台電腦時,就很少機會使用到網路芳鄰,但是有兩台以上就可以使用這項功能。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