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資訊教學》 社區大學課程教材:電腦生活與網際網路介紹

第2節、數位影片(Digital Film)及數位動畫(Digital Animation)的觀看與基本概念介紹

第2節、數位影片(Digital Film)及數位動畫(Digital Animation)的觀看與基本概念介紹
一、數位影片及數位動畫的原理
電影裡的影像為什麼會動?電視、卡通為什麼也都會動?其實它是利用我們人類眼睛的一個特性:「殘像」。如下面這張卡通動畫: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卡通在動,其實它是由一張張單張的圖所構成,當我們將這些連續的圖串連在一起,並且在很短的時間內變換,它看起來就好像會動了。我們用GIF動畫變速箱2.6(GIF Animation Gear 2.6)這個程式將這個檔案給剖析出來:


這些連續的圖片,除了第一張是百分之32秒以外,其餘的44張都是百分之8秒的時間,也就是說45張圖,在3.9的時間內就跑完了,平均一秒鐘會跑過去11.5張圖。這時間是非常快的,快的可能讓眼睛無法看不出每一張圖在轉換時的空隙。如果我們將它調慢一點:


跟上面兩張圖比較一下,看出來了嗎?這張動畫幾乎已經不太像是一張會動的動畫了。數位影片呢?那就更快了,平均是每一秒鐘有30張圖格(Frame)連續通過,因此也只有這樣的速度,人眼自然是更感覺不出其中影片的交互替換了,也自然而然的認為是影像在動。

因此影片的原理我們介紹過了,接著數位影片及數位動畫有什麼特別呢?在視覺殘像的使用原理是一樣的,不過因為輸入的資料是數位化,因此有了革命性的改變,過去如果我們要畫一部卡通,必須耗盡大筆的人力,一張一張的畫,現在不用,因為電腦技術的進步,每一張畫可以用剪貼的方式,只要將需要變動的部份作修改即可,例如上面這張動畫,從頭到尾的背景都是同一張,接著,再仔細核對,整個作品的基調及基本構造從頭到尾只有兩三張圖有較大的修改,其他大部分的圖都只是稍作修改而已,如此在工作的效率上,快了許多。數位影片也是如此,在做許多特效或影像重疊的工作時,不是費時的在每一張膠捲上做修改(每秒鐘30張,一分鐘的特效,就要改300張圖),如果用電腦做處理,還可以妥善運用電腦動畫的繪圖能力,每張圖只要修改一點點,就可以做出栩栩如生的動畫,再加上演員的真人演出,電影「侏儸紀公園」就出現在你眼前。

二、數位影片及數位動畫的檔案格式
數位影片的檔案格式通常為下列幾種:

MPEG(.mpeg):指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所制定出來的數位影片標準,他們是一群數位影像的專家,目前有MPEG-1、MPEG-2,為最廣泛的數位影片格式。
AVI(.avi):這是由微軟(Microsoft)公司所發展出來的檔案格式,主要提供微軟的視窗界面使用,如Windows95、Windows98,另外這種格式所耗費的空間相當的大。
QuickTime(.mov):這是麥金塔電腦(Macitosh)所發展出來的電腦格式,播放品質相當的好,在Windows95、Windows98上面也可以使用。
*資料來源:韋氏新世界電腦用詞辭典(參考資料)

數位影像唯一最大的缺點就是資料的儲存量很大,假如用MPEG-1的標準:解析度352*240則每一張圖就有84480個點(像素,pixel),RGB(紅、綠、藍)三原色,每個點就需要3個位元(Bytes),則每一張圖就要253440個位元(Bytes),也就是247.5千位元(KB),每一秒有30張圖,就是7425千位元(KB),就是7.25百萬位元(MB),一分鐘就有435.06百萬位元(MB),十分鐘就有4350.6百萬位元(MB),也就是4.29十億位元(GB)。因此市面上目前最暢銷的硬碟20十億位元(GB)來算,也只能處理45分鐘。可是往往拍部電影或一部節目動輒都1、兩個小時,已兩小時計,就需要51.48十億位元(GB)。所以如果製作數位影片的話,硬碟通常都要買個4、5顆,這還不包括記憶體(Ram)的大小及處理器(CPU)的速度。也因此數位影片的格式通常都會壓縮,但是有壓縮的話,影音的品質都會降低。可是就算如此也常會發生容量不夠的情形,例如許多VCD就必須分片,甚至分到3片來裝。一張CD的容量是650百萬位元(MB),而DVD最多可達17十億位元(GB),因此DVD的影音畫質就會比較好,因為完全不需要壓縮,2、3張DVD就可裝滿,同樣不壓縮的話,VCD則要裝個81張才夠,看一部片子需要1張CD片,這就是為什麼目前數位影音的格式都必須具備壓縮的功能。

三、觀看方式
Windows98基本上預設了1個觀看可以看數位影像的程式:Windows Media Player

操作方式:

先將VCD放入VCD Player中。
將滑鼠指向左下角的「開始」,選取後再依序選取「程式集」→「附屬應用程式」→「視聽娛樂」→「Windows Media Player」然後啟動(就是打開,點兩下)。
程式開啟後,在左上角選取「檔案」→「開啟舊檔」→「瀏覽」→選取光碟機
「檔案類型」選取「所有檔案」,在VCD中,一律先選取MPEG的檔案夾,接著就可以看到「xxx.dat」的檔案,直接開啟即可。(.dat為較新的MPEG檔案格式,Windows常讀不懂,所以需要在檔案類型中選取「所有檔案」這一項,這樣才看得到。)

TOP

第3節、數位影片的製作及程式的介紹

第3節、數位影片的製作及程式的介紹
一、數位影片及動畫的輸入
數位影片的輸入有幾種:

數位攝影機:即所謂DV,與傳統攝影機最大的差別,在於訊號都已數位化,因此只要透過夠快的傳輸線(如IEEE1394),就可以直接將影像匯入電腦當中處理。
影像擷取卡:可以將傳統類比訊號轉成數位訊號,再將其轉入電腦當中。好一點的影像擷取卡,一張要十幾萬元之譜,市面上一般1、2萬元價位的產品,多半不能在每秒格數上達到專業的要求,或者是在影像的品質上不佳。
*IEEE1394:又稱火線(FireWire),為電機電子工程師協會(Institute of Electro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制定的一種高速通訊埠(Port)的標準,許多電腦接收數位影像皆是靠這種規格的連接線來傳輸影像。

二、數位影片的編輯軟體介紹:土角厝 首映會 5.0(Adobe Premiere 5.0)
數位影片的處理程式有相當的多,目前僅先介紹較為普及易取得的軟體「土角厝 首映會 5.0」(Adobe Premiere 5.0),它可以輸出兩種不同的數位影像格式:.avi及.mov。它仿照傳統式的數位剪接台,有監視器以及剪接台,如下:

*土腳厝是Adobe電腦軟體公司的翻譯名稱



就如早期剪接影片一樣,有許多的小工具可以使用,例如剪刀、或是膠帶等。數位影片的最大問題前面已經談過,過度龐大的資料空間要求,往往一、兩分鐘的影片卻需要跑10-15倍的時間才能夠完成。不過,如果對數位剪接有興趣的朋友,倒是可以試一試。

三、數位動畫的編輯軟體介紹:GIF動畫變速箱2.6(GIF Animation Gear 2.6)
GIF最早是由電腦服務公司(CompuServe)所發展的格式,特色為將顏色集中壓縮,成為很小的檔案,而在後來推出的GIF89a則加入了動畫的效果,因此GIF便成為製作動畫的理想格式。

「GIF動畫變速箱2.6」(GIF Animation Gear 2.6)便是專門製作GIF動畫的程式,可以將連續的動畫拆成好幾格,並且可以選擇每格與每格間轉換的時間,如下:


檔名t-6.gif的動畫第二格(Frame2)的停滯時間便是32/100秒,是相當快的。這個小程式僅可以編輯GIF的動畫,至於每一格的動畫則需要靠平面繪圖軟體的相配合。如「畫家5.0」(Painter 5.0)。

四、出版及發行的可能
請參考動畫集Doodie。目前數位影像的成本仍是太高,當然相較於專業級的行家,數位影像的成本其實比不上過去動輒百萬的傳統類比剪接,但是就一般大眾而言,仍然不是一個很好的出版方法。不過GIF動畫因為資料量小,而且又可以放在網路上,在動畫的效果上不錯,許多人開始採用這個方法,如Doodie(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便是早期有幾個年輕人用GIF的方式製作他們的漫畫,平均兩三天就有一張作品,如今這個網站已經成為幾個最熱門的網站之一。

TOP

第四章、數位聲音簡介--電腦錄音與變聲遊戲

第四章、數位聲音簡介--電腦錄音與變聲遊戲
第1節、電腦基礎3
一、電腦的大掌櫃-檔案總管
電腦裡面所有大大小小的檔案、磁碟、都是由「檔案總管」來管理,想要知道自己電腦的架構,看檔案總管馬上就一目瞭然:


二、檔案總管基本結構-樹枝狀結構、檔案、檔案夾
檔案總管的基本結構是呈現樹枝狀的,這樣說可能大家還是搞不太清楚,可以看下圖來增進瞭解。電腦裡有許許多多散落的音樂檔、文件、電影檔,如果沒有分類的話,時間久了就很難管理、尋找。所以啦!為了方便管理於是有了檔案夾的存在,檔案夾的用處就是將這些散落的檔案依照分類收好,讓人可以一眼就知道檔案夾裡面放的檔案有哪些。如圖中的第四章教材,就是用國語老歌這個檔案夾來存放底下的三個音樂檔案。就這樣一層一層的分上去,於是形成了一個類似樹枝狀的階層關係。這個關係就跟我們將音樂CD放在CD收納櫃櫃裡,但是這個CD收納櫃也可以在放進去屬於我自己放置物品的櫥櫃裡面道理是一樣的。


三、學習存檔與打開檔案
同學們可以在打開附屬應用程式裡面的記事本這個程式,練習鍵入一些文字,之後進行存檔的動作。存檔時請依照自己的名字來取檔名,並且將這個檔案存在d:\底下。存完之後請再打開檔案來觀看是否為當初存檔的樣子。

四、檔案的複製、刪除、移動
同學可以利用檔案總管裡面的複製與刪除指令,將剛剛做的檔案先複製一番,在將之刪除,反正也沒有什麼損失啦!

當然也可以將剛剛製作的檔案移動到別的檔案夾裡面,不過因為這是作業的檔案,所以移動之後,還是請同學們乖乖的放回原處吧!

五、糟了!剛剛存檔案不見了!
許多人即使學會了存檔,但還是會有忘記當初檔案存放位置的時候。而且老實說,檔案總管真的很複雜,怎麼學也學不會耶!別擔心!如果發生了找不到檔案或是忘記檔案存放位置,這裡提供一個避免你/妳望穿秋水、夢裡尋它千百回還是尋不著檔案的方法,那就是利用「開始」裡面的「尋找」這個方法,只要寫下你/妳檔案的名字,電腦馬上幫妳找到啦!

TOP

第2節、聲音檔的開啟與聆聽

第2節、聲音檔的開啟與聆聽
一、音樂檔生得啥款?
一般聲音檔長得樣子,可以讓我們一眼就看出來,你/妳看,圖中的小檔案圖示(icons)不是有喇叭就是有音符,那就是音樂檔啦!


二、開啟音樂檔
一種是可以直接去點音樂檔(以後遇到不熟悉的檔案時,都可以嘗試直接在檔案總管哪邊用滑鼠點兩下,看會出現什麼狀況,反正電腦不會爆炸啦!),音樂檔自然會去呼叫播放程式,通常播放程式面板長得樣子都很像家裡面的音響(第三章裡面的媒體播放程式面板長得也很像家裡面的錄放影機),如此一來,大家操作起來就不會生疏啦!

三、開始聆聽音樂檔!
操作面板:開啟音樂檔之後,除了音樂飄飄然的開始演奏以外,還會出現一個類似家裡面音響的操作面板,通常操作面板上面都一定會有停止、暫停兩個按鍵,大家可以來玩一玩。
調整音量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直接調喇叭鈕,另一種是調工具列上面的聲音控制(volumn control)。不過調音量的時候要依照音樂格式類型不同來調整。

TOP

第3節、電腦錄音與變聲遊戲
一、「錄音程式」原理
「錄音程式」,是個既簡單又多功能的「錄音程式」。這個簡單程式不但可以錄音,還可以將錄下來的聲音進一步做特效。錄音的原理就跟在家裡面用錄音機相似。在家裡面錄音的話,是將錄音麥克風接到錄音機上面,之後按錄音鍵即可錄音。但電腦上面錄音的話,則是將錄音麥克風接到電腦主機後面,而「錄音程式」的操作面板就如同錄音機的操作鍵一般,兩者之間的操作聯想應該是很直覺的。

二、大家來玩錄音與變聲遊戲-自己出唱片

「錄音程式」的偉大之處在於,它看起來是個很簡單的程式,功能卻很充足,所以啦,這個程式的玩法也很有趣味。除了單純錄製聲音(可以是人聲也可以是週遭環境的聲音)以外,也可以來錄一段卡拉OK,也就是在電腦裡面先放一片音樂CD,之後,我們再配合著音樂唱歌,這樣錄音起來,就是卡拉OK了!別以為功能只至如此,還可以針對剛剛錄製的聲音做進一步的特效,有藍寶石舞廳迴音效果、恐怖減速音、唐老鴨加速音、不知所云反向播放等等,都可以在「錄音程式」輕鬆達到。如果還覺得還的不過癮,還可以將其他同學製作的聲音檔,跟自己的聲音檔混在一起,聽看看變成什麼玩意呢!這樣簡單的混音其實就是一種聲音剪輯的過程,你看,這麼簡單的「錄音程式」雖然沒辦法達到專業聲音剪接程式的效果,但是也算是達到聲音剪接的精神!

這裡有幾個老師們做的示範,同學可以參考,依樣畫葫蘆,一起來玩廣播秀跟錄音程式,自己也可以出唱片呦:

示範2-竹瘋電台FM90.3廣播秀
兒:阿爸!阿爸!我最近手無法舉高、腳無法使力,讀書整天都沒精神,我明天不想去上課了啦!
父:死孩子!平平16歲,隔壁的阿雄是考上第一志願,你卻在重考,好啦,明天我去買人蔘大補丸給你吃,好嗎!

兒:啊!還要吃人參大補完呦?好啦好啦!

示範3-日本演歌卡拉OK
示範4-藍寶石舞廳迴音效果
示範5-唐老鴨加速音
示範6-恐怖減速音
示範7-不知所云反向播放
示範8-將聲音檔攪和攪和混在一起
示範歌曲:瀨戶的花嫁+竹塹電台廣播秀

三、多利用「說明」,電腦老師拋一旁
回到家裡面,今天老師上的錄音課,如果全部忘光光,卻很想重複上課的錄音步驟的話,可以打開「錄音程式」裡面的「說明」來查看。這樣一來,不需要電腦老師在旁邊就可以輕輕鬆鬆地查詢到錄音、使用特效的方法。

TOP

第4節、聲音檔案格式介紹
一、CD音樂檔案格式
CDA   

CDA是CD Audio的縮寫。音樂光碟片裡面的音樂格式。是由菲利普(Philips)公司專利技術發展而成。是音樂CD片最常用的檔案格式。

二、常用數位聲音檔案介紹
WAV:   

抓音軌便是將CD的歌曲改為語音Wav的格式,這樣便可以直接由個人電腦來播放,或作一些特效與合併的工作,但是由CD所抓下的WAV檔案太大,根本是沒有經過壓縮的狀態,做完處理後擺放這些WAV檔案便成為大問題,因為一首歌大約45MB的大小,硬碟裡面頂多裝個16片CD就太多了。

大部分的人在將歌曲從CD所抓下存成.wav檔之後便會壓縮成mp3的格式,較節省硬碟空間。

MIDI:   

MIDI 是一種通用工業標準。電子合成樂器藉由 MIDI 界面相互傳輸數位化的音樂資料,因而各家不同廠商的合成樂器可以連接在一起,甚至可以用電腦處理音樂資料,也就是所謂的電腦輔助編修歌曲、作曲、演奏。

MP3壓縮技術:   

大家應該知道的耳朵可以聽到很遠的火車聲或是在隔三條接外狗友汪汪聲,但人類卻無法度。人的耳朵與狗的耳朵差別在於,狗耳朵能夠聽到比人更高頻率的聲音。

一般的聲音、歌曲所包含的頻率除了人類聽得見的,其實還有人類聽不見的。而Mpeg壓縮技術就是認為既然這些頻率人類聽不到,留著它幹嘛,於是便將人類耳朵聽不見的聲音頻率給消滅掉以達到壓縮的目的。因此原始聲音的某些部份被丟掉了,聲音檔案大小也因此被縮減,這就是Mpeg壓縮技術的原理。以下兩種就是從Mpeg壓縮技術所發展出來,依照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格式選擇。MPEG所使用的演算法乃1987年由德國的一家整合研究發展機構Fraunhofer IIS與埃欄肯大學(University of Erlangen)合作計劃下的產品。

MPEG聲音壓縮標準可分3階層,每一層的壓縮法不同。層階數越高,壓縮複雜度就越高。MPEG第一階層(Mpeg1 audio layer1)標準壓縮效率為1:4,第二階段(Mpeg1 audio layer2)為1:6~1:8,第三階層(Mpeg1 audio layer3)的壓縮效率則高達1:10~1:12,MP3就是屬於第三階層。

MP3是現今最普遍的壓縮格式他可以將CD音樂壓縮成原來容量的1/10大小,並且音質上與原來的CD相差沒有多少。如果將MP3燒錄成光碟,則一片光碟可以放入100多首的MP3歌曲。雖然我們也可以將CD音樂存成WAVE聲音檔而不失真,但,檔案佔太大了,幾乎是MP3的10倍。

MP3缺點是只能在播放MP3的時候解壓縮,因此MP3只能在電腦上播放,不能在音響裡面播放。

三、大哥大聲音檔案格式
GSM
介紹了那麼多數位聲音格式後,還要跟大家介紹一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聲音格式-GSM。GSM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的簡稱,它是一個行動通訊的標準,由歐洲標準制訂組織(ETSI)與幾個主要的通訊產業相關廠商所共同制訂,主要是起源於1980s年代初期。它也是一種聲音壓縮格式,常常用在廣播以及大哥大通訊上面。

四、結語-有了好的檔案壓縮技術,昂貴的唱片不必買
現代人聽音樂的習慣,不是花個兩三百塊買個CD唱片,就是花個一百多元去買錄音帶。買一片CD只能聽11、12首歌?別傻了,隨著聲音壓縮技術的進步,一片CD裡有一百多首歌曲也不嫌多,讓你聽個爽,聽到爆,既省錢又節省空間。但是,如果你覺得自己電腦程度不行,家裡面也沒有那個什麼亂七八糟、聽不懂的壓MP3的程式,建議您不妨到網路上去找找,網路上可以讓您直接下載別人壓縮好的各式音樂檔案到自己的電腦裡面,如此一來,不必出門就可以聽近發行的流行歌曲,又不必花錢去買唱片買一堆之後,又得買CD整理櫃來整理,簡直是大災難一場。

TOP

第五章、數位音樂簡介--電子音樂及音效

第五章、數位音樂簡介--電子音樂及音效
第1節、電腦基礎4:儲存設備、檔案大小與檔案拷貝
一、資料儲存設備與容量


儲存設備是電腦用來存放、讀取大量檔案、程式、資料的地方,其容量、存取速率、存取方法、功能、使用年限各有不同,主要分成「抽取式」(碟片可抽換)與「固定式」(碟片不可抽換)兩大類。看過以下的介紹後,您會發現資料儲存設備不是只有又小又慢又容易損毀的軟碟片而已,網路的年代,軟碟機已經漸漸淘汰了。

1. 軟碟機


軟碟機屬「抽取式」儲存設備(請參看圖5-1),資料存在軟碟片上。一片軟碟片的容量是1.44MB,常用來攜帶、交換非常小量的文書處理檔案,存取速率非常非常的慢。由於軟碟機、軟碟片的保護措施不佳,在台灣多塵潮溼的氣候下,極容易損毀軟碟片。隨著資料量龐大、存取速率需求較高的數位影、音資料越來越多,軟碟片小小的容量早已不敷所需;又由於存取速率極慢、資料容易損毀,攜帶交換資料時,早已不如利用網路交換資料來得有效率,所以已經漸漸的被網路取代。由於網路的普遍、上網的容易、網路傳輸速度越來越快,近幾年有些新的電腦,已經不配備軟碟機,而以網路卡、網路撥接數據機為取代的標準配備,如iMac。

2. 硬碟機


硬碟機屬「固定式」儲存設備,資料存放在硬碟片上,一部硬碟機裡頭通常有好幾片硬碟片(圓盤狀)有間隔的堆疊在一起,資料存取時碟片會高速的運轉(每分鐘7,200轉以上),如上圖所示(外殼打開的樣子)。硬碟機容量10GB以上,10GB=10,000MB,相當於7,000片軟碟片的容量,在安裝時,通常會分割成好幾個區塊(partition)來使用,以增加效率與安全性。硬碟機資料存取效率非常的高,是電腦最標準的儲存設備,每部電腦至少都需要配備一台硬碟機,存放系統程式、應用程式,電腦開機時會從硬碟裡叫出系統程式來執行。因為容量非常的大、效率非常的高,各類影、音、文書檔案資料都是先存放在硬碟中,當硬碟存滿時,再將資料移至其他儲存設備來備份保存。硬碟的密閉措施很好,不怕灰塵,一般的使用年限是3-5年。由於硬碟是很精密的東西,又存放了大量重要的資料,所以盡量少碰撞、移動為宜。硬碟機的價格在4,000-6,000元左右。

3. 光碟機


光碟機屬「抽取式」儲存設備(請參看圖5-1),而且是一種「唯讀」式儲存設備----光碟機只能讀取光碟片上的資料,並不能將新的資料寫入光碟片中。光碟片常見的有「資料CD」、「CDR燒錄片」,存取速率中等,使用年限長、容易保存,容量是650MB,相當於450片軟碟片的容量,通常用來傳播、販賣系統軟體、應用軟體、各類資訊、電子書、多媒體、影音資料(VCD)等。「音樂CD」也是電腦數位光碟片的一種,其資料格式和「資料CD」不同,容量為740MB,可存放74分鐘的音樂。光碟機也屬於電腦的標準配備之一,沒有光碟機安裝資料量龐大的應用程式會很麻煩,目前所有應用程式的廠商都以光碟片的形式來販賣程式,軟碟片早已不敷所需。光碟機的規格已經發展到40倍速以上(1倍速是光碟片每分鐘150轉,40倍速即光碟片每分鐘6,000轉),價格是2,000-3,000元左右。

4. 光碟燒錄機


光碟燒錄機,或稱CDR燒錄機,外觀、構造、功能和光碟機幾乎一模一樣,唯一的不同是CDR燒錄機可以將資料「燒錄」在CDR燒錄片上。CDR燒錄片是一種只能「寫入一次」的儲存設備,資料不能重複的存入,存入後就失去了刪除、修改、移動資料的功能而變成「唯讀」的光碟片,常用來移存、備份硬碟裡的資料,或個人利用來傳播大量的影、音、成套資訊、程式資料給親朋好友。CDR燒錄機已經是一種技術很成熟的電腦設備,燒錄的成功率很高,CDR燒錄片價格又很便宜,一片約30元左右,使用年限長、保存容易,已經漸漸成為電腦的標準配備之一。燒錄機的規格讀、寫的速率不太一樣,目前已經發展到12讀8寫以上(讀資料的運轉速率是12倍速,寫資料的速率是8倍速,算是中等速率),價格6,000-8,000元左右。CDR燒錄片的容量是650MB。

5. Zip碟機


Zip碟機屬「抽取式」儲存設備,是Iomega(海量讀寫)公司近五年發展出的新式儲存設備。"Zip"在英文裡面是拉拉鍊的聲音,Zip碟好比一個大背包裝了大量的物品,拉起拉鍊,Zip(嘰噗)一聲,包包的主人很滿足的樣子。Zip碟機發展的目的就是企圖取代軟碟機,原理、大小與軟碟片差不多(較厚),但存取的速率高,容量又比軟碟片大很多,非常適合用來有效率的攜帶與交換資料之用。Zip碟片的容量目前有100MB與250MB兩種規格,分別相當於70片與170片軟碟片的容量。由於個人電腦普及率越來越高,不論是家裡、辦公室、或其他臨時工作場所,通常都有電腦可用,所謂狡兔有三窟,所以可以方便的攜帶大量、成套的資料隨處可利用電腦工作就顯得很重要,Zip碟機已經漸漸成為工作用電腦的標準配備之一,價格約3,000-5,000元。一片Zip碟片的價格約400-500元。Zip碟的優點是存取速率高,缺點是比起CDR燒錄片、以及以下介紹的MO碟片,保存期限較短,也是有多塵、潮溼的環境中不易保存的問題,所以較常用來攜帶資料而非備份資料。

6. MO碟機


MO碟機屬「抽取式」儲存設備,是Fujitsu(富士通)近十五年發展出的儲存設備。其存取資料的原理和軟碟機相仿,但因為利用雷射光學做讀寫時的定位,定位準確度比軟碟機高非常多,所以可以儲存大量的資料。MO是英文Magneto-Optical(磁光)的縮寫,即在描述其操作的方法。MO碟片大小與軟碟片差不多(較厚),目前常見的有230MB與640MB兩種規格(分別相當於160片與440片軟碟片的容量),新一代的1.3GB的容量規格也發展出來(1.3GB=1,300MB,相當於900片軟碟片的容量)。由於容量很大,是美術設計、廣告、印刷工作者常用的攜帶、交換影音資料的設備,幾乎人手一機。又由於操作時穩定度高,保存期限較常,也常用來移存、備份硬碟中的資料。唯一的缺點是存取速率慢(但也比軟碟快很多),比較不適合有效率的攜帶、交換中、小量資料之用。MO碟機的價格在10,000-15,000元左右,MO碟片的價格在500元左右。

7. 讀卡機


在第二章附錄1、數位相機簡介中,我們已經介紹過讀卡機與記憶卡,這也是一種「抽取式」儲存設備,但構造、原理與上述的所有儲存設備都不同,並不是一種碟片,而是和電腦的主記憶體(RAM)一樣是記憶體的一種,只是可以隨處抽取、存取資料。記憶卡體積很小,比郵票大一點,常用在小型的移動式電腦設備,如數位相機、MP3隨身聽、電子字典等等,在電腦這邊,如果有讀卡機(請參看圖5-1)也可存取其中的資料,如下載數位相機所拍攝的照片,或提供歌曲給MP3隨身聽。隨著小型移動式電腦設備越來越普及,記憶卡將會是越來越常見的儲存設備。記憶卡目前有Compact Flash(巧克力,即CF記憶卡)與Smart Media(薄片)兩種規格,CF記憶卡已發展至一片96MB的容量(相當於65片軟碟片的容量),存取速率極高,保存容易、使用年限長。96MB的CF記憶卡價格在6,000元左右,讀卡機約2,000元左右。

以下是上述儲存設備在「我的電腦」與「檔案總管」中看起來的模樣,或許您可以將手邊的軟碟片、光碟片、各類抽取式碟片、記憶卡放入電腦中,在「我的電腦」與「檔案總管」用滑鼠右鍵點選任何一個儲存設備,選擇「內容」來看看這些儲存設備的基本資料:容量、使用空間、可用空間等等。



二、檔案大小
檔案可大約分成文書處理、圖像/照片、聲音/音樂、電影/動畫、程式等類別,其檔案大小如下:

文書處理:約20-100KB,即0.05-0.1MB。
圖像/照片:約1MB-30MB(點陣式圖像而言,請參閱第二章第4節)。
聲音/音樂:每分鐘的音樂約為10MB(以CD音質而言)。
電影/動畫:每分鐘的電影約為400MB(320*240像素,每秒30格,未壓縮)
程式:小型軟體5-10MB,大型套裝軟體50-200MB。
可以看出除了文書處理的檔案外,其他類型的檔案是非常龐大的,這時電腦儲存設備的容量、存取速率、穩定性就顯得格外的重要,這也是為什麼軟碟機逐漸被淘汰的原因----電腦進步過快,大家越來越有機會處理、交換資料量龐大的影、音、多媒體檔案,軟碟片目前幾乎只能攜帶少量文書處理檔案,沒有辦法胃納其他。

不過圖像、聲音、電影的資料量還是過分龐大,尤其是後兩者,遠遠超過許多電腦與儲存設備的處理能力,因此發展出各類「資料壓縮技術」,如何將資料壓得小又不過分影響到原始檔案的品質就是「資料壓縮技術」所考慮的核心問題。現將影音資料常見的壓縮技術簡介如下:

圖像/照片:JPG壓縮技術,將1MB-30MB的圖檔壓縮成50-500KB,即壓縮成0.05-0.5MB(請參閱第二章第4節)。
聲音/音樂:MP3壓縮技術,將每分鐘10MB的CD音質音樂壓縮成每分鐘1MB的近CD音質音樂。MP3壓縮技術使得大量音樂、歌曲的攜帶與交換成為可能,前述儲存設備中,除了軟碟片以外,其他皆可用來儲存、攜帶、交換不少首歌曲,一首時間長度3分半的歌曲利用MP3壓縮後只有3.5MB左右(壓縮前有35MB)。
電影/動畫:MPEG壓縮技術,將每分鐘約400MB(320*240像素,每秒30格)的電影,壓縮成每分鐘約10MB的錄影帶品質的電影,即一般VCD。

三、將檔案拷貝至儲存設備
檔案壓縮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攜帶檔案嗎?攜帶就是將檔案拷貝至各類「抽取式」儲存設備中,帶著走。現將整個資料夾中的檔案從硬碟中拷貝至軟碟為例,如拷貝「第四章教材」,來示範檔案拷貝的步驟:

1. 首先,當然要先把軟碟片放入軟碟機中,並利用「檔案總管」檢查一下軟碟片還剩多少空間,利用滑鼠右鍵點選3.5磁片的圖示,選取「內容」一項來看。

2. 在「檔案總管」中,找到硬碟(或網路芳鄰)裡面的「第四章教材」資料夾,並檢查一下這個資料夾的大小,也是利用滑鼠右鍵點選「第四章教材」,選取「內容」一項來看,看看是否可放入軟碟片剩下的空間。

3. 如果軟碟片空間足夠,可以開始拷貝。先利用滑鼠右鍵點選「第四章教材」,並且不要放開滑鼠右鍵:


4. 滑鼠開始拖拉「第四章教材」,往3.5磁片的圖示方向移動:


5. 一直拖動到3.5磁片的圖示「變色」為止,表示已經選取拷貝的目的地:


6. 這時就可以放開滑鼠的右鍵,電腦開始展開拷貝的動作,從硬碟中將「第四章教材」拷貝至軟碟片中。電腦這時會出現拷貝進行過程的視窗,顯示正在拷貝哪個檔案,已經完成多少工作等等:


同理,如果要將某個檔案從硬碟拷貝至軟碟,或者要將檔案或資料夾拷貝至其他抽取式儲存設備中,也是利用上述非常直覺的「選取、拖拉、放入」(drag-and-drop)的方法來拷貝。

TOP

第2節、電腦聲音、音樂處理的基本概念
一、電腦如何聲音
第二章第4節中曾提及,電腦中形成影像的方法主要有兩種,點矩陣法和向量法。電腦形成聲音的方法也是類似,分別有「聲波取樣」、「樂譜填寫與樂器模擬」兩種方法:

聲波取樣:聲音或音樂,其實是隨著時間不停的有音量大小震動的聲波。聲波取樣即數位錄音的方法,是指每秒鐘對此聲波的音量「測量」一定的次數(取樣次數),並且將測量的「音量」換算成一定的數值儲存下來,這就是將聲波數位化的方法。播放的時候,按照時間的順序,一一的把儲存的音量播放出來,就可某種程度還原成原來的聲波。譬如音樂CD將歌曲數位化時,是將歌曲的聲波每秒鐘取樣44,100次,並且將每次取樣測量的「音量」換算成65,536種大小不同的數值儲存起來。

樂譜填寫與樂器模擬:利用電腦的音效卡配合音效程式來模擬各種不同的樂器的聲音,如鋼琴、小提琴、喇叭、鼓、吉他等等,再利用「作曲程式」填寫各種樂器所屬的樂譜,命令電腦所模擬的樂器按照樂譜演奏,就好像命令、指揮一整個交響樂團、搖滾樂團看譜演奏一樣。這種音樂檔案記載的不是聲波的細微資料,而是標準的五線譜豆芽菜,升降記號、音符高低、快慢強弱等。播放時,音效卡與音效程式看譜演奏,這時音效卡模擬樂器的「功力」就很重要了。好的音效卡可以逼真的模擬出真實樂器的聲音,奏出美妙的音樂,好似真實的樂團演奏;不好的音效卡就雖然是看同樣的譜來演奏,可是聽起來卻像是大哥大來電鈴聲那樣簡單傻瓜的音樂。

二、聲波取樣與CD音質
「CD音質」是一種聲波取樣的工業規格,即我們日常所聽見的音樂CD的聲音品質。「CD音質」是指聲波每秒鐘取樣44,100次,分成立體兩聲道,每個聲道的音量每次取樣時換算成65,536種大小不同的音量數值儲存起來,標準的說法是:

取樣次數(Sampling Rate):44.1KHz
左右兩聲道立體聲(Stereo)
每個聲道每次取樣為16bits音量資料
Hz是「次/每秒」或「每秒幾次」這樣的單位,K是1,000,所以44.1KHz其實就是44,100Hz,也就是每秒鐘取樣44,100次的意思。16bit是一種二進位的算法,其實就是等於65,536,每次取樣為16bits音量資料就是指每次取樣時換算成65,536種大小不同的音量數值儲存起來。

每秒「CD音質」的聲音資料有多大?計算如下:

44,100(每秒取樣次數) * 16bits(音量數值) * 2(立體聲)
= 44,100 * 16 * 2 bits
= 1,411,200 bits

一分鐘有60秒,而8bits為一個Byte,所以每分鐘的「CD音質」的聲音資料的大小為:

1,411,200 * 60 / 8 = 10,584,000(Bytes)

即每分鐘的「CD音質」的資料約為10MB!就是這麼來的,資料量非常的龐大,平常的流行歌曲約莫3分半鐘,資料量就有35MB,需要25張軟碟片才裝得完。

至於為什麼「CD音質」的聲音、音樂需要每秒鐘取樣44,100次,每次取樣的音量有65,536種這麼多呢?一方面是人的耳朵所可以聽見的聲頻大約是60Hz(每秒鐘震動60次的聲音)到16KHz(每秒鐘震動16,000次的聲音)左右,又,人的耳朵非常的靈敏,所以真的需要每秒鐘取樣44,100次(約是16KHz高聲頻的兩倍有於,已經可以記錄高聲頻的基本波形)、音量刻度有65,536種,其所記錄的數位聲波才完全不會被人的耳朵聽出破綻。

三、聲音檔案的大小與音質
當然聲波的數位取樣不須如同「CD音質」的工業規格這麼誇張,不同的取樣程度會形成不同的聲音品質,從音質好到差的程度有:CD音質、近CD音質、FM收音機的音質、AM收音機的音質、短波收音機的音質、電話音質。

CD音質我們已經知道了:

取樣次數:44,100Hz
立體聲(Stereo)
16bits音量資料
換算成每秒的資料量是:1,411,200 bits
譬如收音機的音質大約是:

取樣次數:22,050Hz
單聲道(Mono)
8bits音量資料
換算成每秒的資料量是:176,400bits
又如電話音質大約是:

取樣次數:11,025Hz
單聲道(Mono)
8bits音量資料
換算成每秒的資料量是:88,200bits
取樣越少,音質越差,資料量越小。換句話說,從聲音檔案的資料量就可以大略看出聲音品質的好壞,所以數位錄音工作者訂出了一個聲音品質的術語,叫做「資料率」(Bitrate),單位是kbps(kilo-bits per second),即每秒鐘聲音的資料量有多少kbits,k是1,000的意思。如「CD音質」每秒的資料量是1,411,200 bits,即每秒的資料量大約是1,411kbits,「資料率」為1,411kbps。上述幾種聲音品質與其資料率條列如下:

表5-1、聲波取樣音質表

資料率
(Bitrate)
kbps
音質
每分鐘
資料量

1411
CD音質 10MB

176
收音機音質 1.32MB

88
電話音質 0.66MB


由此可見,減少聲音的取樣次數與音量數量雖然可以大量的減少聲音檔案的大小,但是聲音品質也變差許多,爛得可以,居然電話音質還需要每秒鐘近1MB的資料量。

有沒有什麼聲音資料壓縮技術可以在不犧牲聲音品質的情況底下,大大的減少聲音檔案的大小呢?有的,就是下一節所要介紹的MP3聲音壓縮技術。

TOP

第3節、MP3、音樂收藏交換與網路音樂
一、MP3:新的音樂傳播形式
MP3聲音壓縮技術,可以在幾乎不影響原來「CD音質」的情況下,將數位音樂檔案的資料量壓縮成只有十分之一的大小。譬如一首三分半鐘的歌曲,可以從35MB壓縮成3.5MB,卻仍然可以維持近「CD音質」。

一方面是前述儲存設備的容量與處理能力提升,儲存、攜帶數十、數百、數千首3.5MB的歌曲綽綽有餘;一方面是網路撥接速率的提高,以目前最快的56kbits的電話撥接速率來說,下載上述3.5MB的MP3格式歌曲,約只需要10分鐘;一方面是電腦速度與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壓縮、解壓縮MP3成為稀鬆平常的事情(播放MP3歌曲時其實是邊解壓縮邊播放,電腦的速度不夠快播放會不平順);再者MP3是一種免費使用、技術開放的公共格式,很多「共享軟體」的開發者很樂意為MP3發展各類相關應用程式,如壓縮MP3的工具程式、MP3播放程式等,並且免費的讓大家使用,取之於民、還之於民,所以人人幾乎很容易利用個人電腦自行DIY處理MP3相關事務。

其影響是很大的:
個人音樂收藏交換:個人可以透過網路與其他人很方便的交換各自收藏的音樂CD中的歌曲,使得自己的歌曲收藏越來越豐富。
網路成為新的音樂傳播的媒介:音樂創作者再也不用透過層層剝削的唱片公司來發行自己的音樂,直接上網發行即可,網路浩瀚的使用者都是潛在的發行對象。電子音樂的年代,由於音樂創作資源皆可免費取得,上網發行時當然也很樂意讓聽眾免費下載歌曲,網路一向有免費、共享、公共版權的傳統,取之於民還之於民是也。
電腦不再只是播放單張音樂CD的傻瓜機器,而成為一台擁有數千首歌曲的全能點唱機。

二、MP3的基本概念
本章第1節曾提過一般的VCD,其電影的資料格式是MPEG。MP3是MPEG電影壓縮技術中的聲音壓縮技術,即所謂MPEG Audio Layer-3的縮寫,由德國的一個私人的研究學院Fraunhofer IIS從1987年開始發展。

MP3其實是一種欺騙人的耳朵的聲音壓縮技術,利用聽覺心理學,將人的耳朵沒辦法仔細注意、察覺的音樂聲波中的各類微小變化通通簡化,如此可以大量的縮減音樂檔案的大小卻不太影響收聽的品質。表5-2是MP3的音質表,請大家與表5-1、聲波取樣音質表做一仔細的對照,可以發現MP3雖然把資料壓小了,可是卻可以維持很好的品質:

表5-2、MP3音質表

資料率
(Bitrate)
kbps
音質
每分鐘
資料量
歌曲檔案大小
以約4分鐘的
歌曲為例

1411
CD音質 10.6 MB
41.3 MB

192
幾乎是CD音質的感覺 1.44 MB
5.6 MB

160
幾乎是CD音質的感覺 1.2 MB
4.7 MB

128
良好的CD音質的感覺 0.96 MB
3.8 MB

112
近CD音質 0.84 MB
3.3 MB

96
近CD音質 0.72 MB
2.8 MB

64
FM收音機音質 0.48 MB
1.9 MB

32
AM收音機音質 0.24 MB
0.9 MB

16
短波收音機音質 0.12 MB
0.5 MB


一般在壓縮CD音樂成為MP3時,多會選擇128kbps的「資料率」,壓縮後的MP3音樂,每分鐘的資料量大約是1MB左右,將原來的「CD音質」的音樂檔案壓縮成十分之一至十二分之一的大小,而且壓縮後的音質仍然可以維持「良好的CD音質的感覺」。其實從「資料率」112kbps以上的MP3,人的耳朵就已不是很容易分辨與未壓縮的原曲的的差別。

三、自製MP3:個人音樂收藏交換
每個人都花了很多冤枉錢,買了數百張音樂CD。每張音樂CD雖然幾乎都有十首歌以上,事實上好聽的也只有那一兩首,卻花了數十萬元付諸流水。要如何與親朋好友交換、推薦那好聽的一兩首歌呢?將音樂CD上的好聽歌曲存成MP3格式,用網路傳給朋友,或者以前述資料儲存設備攜帶給朋友聆聽。

從音樂CD自製MP3音樂的過程是:

1.抓音軌(Ripping):將音樂CD放入電腦的光碟機中,利用抓音軌的程式(Ripper)抓音樂CD的音軌,此種程式可以將音樂CD上的數位資料轉存成硬碟上的WAV(.wav)格式的資料。(WAV是一種不壓縮的電腦聲音檔案格式,請參看第四章第4節)
2.壓縮MP3(Encoding):利用壓縮MP3的工具程式(MP3 Encoder),將上述硬碟裡WAV(.wav)格式的音樂資料壓縮轉存成硬碟裡的MP3格式音樂檔案。

事實上,目前已有很多免費好用的程式可以一氣呵成上述兩個步驟,彈指之間,非常輕鬆方便的就可以把音樂CD中的歌曲直接壓縮成MP3歌曲。譬如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音鬼點唱機),就是一個不錯的此類抓音軌兼壓縮MP3的程式,您可以從網路下載來玩玩自製MP3的快感。

抓音軌的時候,有時候會有「音爆」(Jitter,即抓取資料錯誤,聽起來像是噠!的音爆聲)的問題,通常這和音樂CD的乾淨刮痕程度、光碟機的品牌特性與抓音軌程式的好壞有關:有些光碟機的品牌機型的音爆會比較嚴重;抓音軌程式的除錯能力也很重要,好的抓音軌程式與到資料錯誤或是無法抓取時,會嘗試好幾次抓取直到抓成功為止。

電腦播放MP3時,需要MP3播放程式,如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發燒擴音器)、MusicMatch Jukebox(音鬼點唱機)都是不錯的選擇,而且皆為免費軟體;Windows系統的「媒體播放程式」也可以播放MP3。另外像是MP3隨身聽,是一種小型移動式的電腦設備,只有大哥大小一點的尺寸,可插CF記憶卡(請參看本章第1節的介紹),事先將好聽的歌曲收集壓縮成MP3並利用電腦儲存在CF記憶卡中,將此記憶卡插入MP3隨身聽就可以邊走邊聽。

或許您會問如果將MP3檔案燒錄在CDR燒錄片,放入一般家電的CD音響中,是否就可以播放音樂呢?答案是不行。您必須將MP3還原成WAV格式,然後再用音樂CD燒錄程式燒成音樂CD格式的光碟片才行(音樂CD和資料CD的格式是不同的,請參看本章第1節。另外,當然一般家電的CD音響是讀不懂MP3的)。上述的MusicMatch Jukebox(音鬼點唱機)也是可以一氣呵成的將所選取的MP3直接還原兼燒錄成音樂CD,真是其樂無窮。

四、網路音樂
MP3意味著網路音樂,網路音樂意味著音樂創作者與聽眾從此可以脫離唱片公司剝削壟斷的桎梏,在網路上直接面對面的接觸,創作者將歌曲放上網路讓聽眾免費下載聆聽,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創作者擁有自己獨立的發行權,不用靠行,不用賣身給唱片行,不用再受到唱片行商業品味、資本主義市場導向的指導,與經紀權、私有版權買斷的剝削;聽眾擁有自由聆聽音樂的選擇權,不用為了一首歌花十首歌的價錢,額外買另外九首垃圾口水歌曲回來,平白奉送銀兩給唱片公司。

網路音樂裡,除了聽眾利用MP3、網路、電腦儲存設備,可以很方便的交換自己的音樂收藏以外,很多的音樂創作者已經漸漸的在網路上集結,開始認真的創作、發行自己的音樂,並轉存成MP3,免費讓聽眾下載,譬如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MP3音樂城)就是美國「網路免費音樂」創作者的大本營,流行、搖滾、藍調、爵士、拉丁、重金屬、靈魂、鄉村、輕音樂、古典音樂、兒歌、說書、詩詞、另類音樂、電子舞曲、工業之聲、繞舌、雷鬼、民族音樂,應有盡有,誰說炒青菜一定要放肉絲、聽音樂一定要「買」唱片?

TOP

第4節、聲音、音樂檔案的整理與播放
一、從電腦到點唱機
電腦的硬碟容量,是越來越龐大,目前28GB容量的硬碟(即28,000MB),竟然只需要7,000元左右,太空梭的年代。

假設電腦硬碟撥個5GB儲存MP3歌曲。歌曲的平均長度是三分半左右,每首MP3格式歌曲(128kbps)的平均檔案大小是3.5MB。5GB是5,000MB,總共可以儲存5,000除以3.5約等於1,400首歌曲!這就是為什麼前面曾說:電腦不再只是播放單張音樂CD的傻瓜機器,而成為一台擁有數千首歌曲的全能點唱機。

電腦變成全能點唱機後,有幾個概念變得很重要:

音樂即檔案:
數位音樂本來就是資料檔案沒有錯,但是因為以前未壓縮的音樂檔案太大了,沒有人會沒事把音樂放在電腦中。MP3使得音樂檔案資料大量進入電腦硬碟中,這時,必須將音樂檔案等同於文書處理檔案、圖檔、程式檔案一樣認真的管理、對待,音樂即檔案。
音樂檔案管理:
如同第二章第3節圖檔整理的介紹,將音樂歌曲檔案分類,並將不同層次分類的歌曲放入不同層次的資料夾中,形成一個合理的分類與檔案系統,以方便找出歌曲、方便點歌。
歌曲基本資料:
數位音樂的檔案可以在音樂檔案中寫入歌曲的基本資料,如歌曲名、專輯名、歌手樂團名、出品時間、歌詞、唱片封面、MP3存檔音樂品質等等,播放歌曲時,可以很方便的一同顯示出來。
播放順序表:
電腦是全能點唱機,當然電腦的主人就是全能的DJ囉!可以按照心情、喜好,隨心所欲的指定如何點播那1,400首歌曲。這就是播放順序表,也是一種電腦檔案,通常各類音樂播放程式都可以編輯、修改、儲存成一個個不同的播放順序表,照表操課。
MP3製作與音樂CD還原能力:
MP3製作能力即從音樂CD抓音軌並存成各種資料率MP3格式歌曲的能力(請參看表5-2),以方便與親朋好友交換音樂收藏;音樂CD還原能力過程剛好相反,是從MP3格式的歌曲還原燒錄成音樂CD,而且可以自己收集合集,把好聽的歌燒在同一張音樂CD。
網路音樂:
網路成為新的音樂傳播媒介後,很多音樂將會從網路來,這時,如何得到自己喜愛的音樂類型的資訊、哪些網站可以快速方便的抓到新的歌曲、創作者的網站在哪裡、網路音樂排行榜、音樂評論、音樂論壇、網路電台等等,就顯得非常的重要。

二、點播與管理音樂檔案的程式
這裡介紹兩種類型的點播與管理音樂檔案的程式:

一類是純粹的點播程式,像是WinAmp(發燒擴音器),除了MP3格式外,幾乎所有的聲音、音樂格式皆可播放,音樂CD當然也不例外。可以編輯「播放順序表」,播放歌曲時可以一同顯現前述的「歌曲基本資料」。Windows系統本身附了一些更簡化功能更單一的播放程式,如播放音樂CD專用的「CD播放程式」、播放各類電影、音樂格式檔案專用的「媒體播放程式」。


一類是綜合性的「點唱機」(Jukebox)程式,如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音鬼點唱機)從各種格式音樂檔案的點播,到音樂檔案管理、編輯歌曲基本資料、編輯播放順序表、將音樂CD製作成各種資料率的MP3歌曲、將MP3歌曲還原成燒錄成音樂CD、印製CD外殼封面、主動提供網路音樂出版發行資訊、網路電台連結等,一應俱全,除了點唱以外,簡直就是一個MP3工廠。附帶一提,這類「點唱機」(Jukebox)程式,其使用說明(Help)通常都會詳盡的解釋MP3格式、抓CD音軌的基本知識與介紹音樂檔案管理的新觀念,非常值得一讀。另外,Windows系統所附的「錄音程式」,有簡單的聲音資料格式轉換功能,也可以將各類音樂格式轉換成MP3或是其他聲音格式,只是所提供的「資料率」較小,無法轉存成音質較高的聲音,也無法抓取CD音軌。

三、歌曲基本資料與世界唱片資料庫
路邊偶爾聽到一首動聽的歌曲但不知道歌手是誰,事後問別人這首歌歌名是什麼去哪兒找這首歌也無法描述清楚,唱了半天別人不知唱啥滿臉問號,問不出個所以然,只好進書店找歌本翻歌名歌詞,卻又大海撈針。是不是很苦惱?

有很多聲音格式可以附帶記載「歌曲基本資料」(IDTAG,Song Information),目前標準的格式是ID3V1或ID3V2。譬如MP3格式就支援ID3V2歌曲基本資料格式,MP3歌曲檔案中可以記載:歌曲名、專輯名、歌手樂團名、出品時間、歌詞、唱片封面、MP3存檔音樂品質、作者的網址等等等。這有兩個方面的意義,在網路發行免費音樂的創作者,通常提供MP3給聽眾時,都幾乎會附帶填入「歌曲基本資料」,除了負責任以外,也是傳播自己的音樂的好方法,喜歡某首歌的聽眾,可以依照歌曲基本資料的記載,按圖索驥找到更多作者的創作歌曲;另外一方面,聽眾DIY的將自己的音樂CD收藏轉存成MP3時,如果能順帶填齊歌曲基本資料,當MP3歌曲分享給親朋好友時,因為資料的齊全,可以更容易再分享給更多的朋友,朋友的朋友不會因為「歌詞曲不明」而感到苦惱。

將音樂CD收藏轉存成MP3時,當然是不用辛苦的一一填入歌曲相關資料啦!歌曲基本資料也是音樂CD唱片界的工業規格之一,可以很容易的利用網路自動查詢出來。書籍出版商出版書籍時,都會對每本書申請一個身份證號碼,即國際書碼(ISBN),憑國際書碼在任何的書店、出版社、圖書館就可以找到這本書與查詢基本資料。CD唱片發行時也是類似,唱片公司會對每張唱片申請一個CD身份字號(CDID),以便利物流、管理與查詢基本資料。這些歌曲與唱片的基本資料,都記載在一個「世界唱片資料庫」(CDDB)的網站中,隨時提供免費查詢。

很多種的音樂播放程式,或是綜合性的「點唱機」程式,都提供了上網即時連結自動查詢「世界唱片資料庫」網站的功能。過程是開啟這類程式,在光碟機中放入所要播放的音樂CD,接下來撥接上網,在這類程式中選取查詢「世界唱片資料庫」的功能(通常是CDDB...什麼的),不一會兒,這張唱片的所有基本資料就會映在眼前,真是神奇的世界。不過唱片公司還是小氣的,CDDB只會提供歌曲名、專輯名、歌手樂團名、出品時間,歌詞與其他資料通常是從缺。

綜合性的「點唱機」程式從音樂CD製作MP3歌曲前,如果能先查詢一下「世界唱片資料庫」,讓歌曲基本資料下載進來,製作成的MP3歌曲將會自動附帶這些歌曲基本資料,以後用電腦聽這章音樂CD時,這些基本資料將會永遠出現。很神奇是沒有錯,不過不知為何CDDB並沒有提供台灣出版的任何唱片資訊,不知道是台灣的唱片界沒有認真的提供資料,還是CDDB其實也有地域、語言與文化偏見哩。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