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攝影教學] 掌握攝影的關鍵─光與影的躍動

[攝影教學] 掌握攝影的關鍵─光與影的躍動

攝影就是一種補捉光線刻劃痕跡的創作, 沒有光線就沒有攝影, 想學好攝影就不能不對光線有些基本的認識。

光線的來源

光的來源可分為二種, 一是自然光、一是人造光。

自然光:太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光源, 其顏色的呈現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而是會隨著不同時段而有不同的色調, 一般來說早晨及黃昏時太陽昇的色溫較低, 中午時的色溫約在 5500K。人眼能夠自行調整適應, 但是相機就必需靠一些道具或是設定, 才能將顏色校正到接近實際的顏色, 傳統銀鹽相機的日光型底片就是以 5500K 為基準色溫, 而數位相機因為具有白平衡調整的功能, 在運用上比較為方便有彈性。

人造光:人造光源種類繁多, 其色溫變化更是難以掌握, 例如火燄、燭光約1800K、燈絲燈泡約2500K至3000K、閃光燈約5500K、日光燈管約7000K等, 除了專門用來攝影的棚燈或閃燈, 其各波長的光線髮色較為完整均衡外(演色性高), 很多非攝影專用的光源, 因為其發光原理或使用材料的不同, 往往呈現極為嚴重的偏色現象(演色性低)。

所謂演色性就是光源對於被照物體色彩的呈現度, 也就是顏色逼真的程度。演色性高的光源對於顏色的表現較好, 反之, 演色性低的光源對於顏色的表現較差。在使用傳統底片型相機時除了校正色溫之外, 還對光源的演色性有極高的要求, 因此在光源的選擇上相當嚴格。

數位相機的白平衡校正功能, 對於光源的色溫校正能力極佳, 但是對於光源的演色性依然不能馬虎, 所以當你設定好相機的白平衡之後, 卻發現始終拍不出正確的色彩時, 那就是這個光源的演色性不足所致。

光線的照射角度

對於自然光及人造光的髮色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後, 再來就是要知道光線照射角度對於作品的影響。


不同角度照射的光線, 對於被攝物體會產生不同效果

順光:光源從相機的後方照向被攝物, 在順光的環境下, 被攝體受光線充份的照射, 能夠呈現豐富的色彩及細節, 但較不易呈現出立體感。

斜順光:比順光的環境多了一些陰影, 也多了一點立體感。


側光:來自於兩側的光源, 能夠勾勒出強烈的明暗對比, 呈現出物體的立體輪廓。

斜逆光:來自於被攝物斜後方的光源, 很容易造成測光失誤, 拍攝這種主題要特別注意測光, 及避免耀光光斑的產生。


巧妙的運用陰影及前景, 也能在順光的環境下, 拍出有立體感的作品Canon 300D,EF-S 18mm F3.5,1/1000,ISO100


利用光線斜射所造成的明暗對比, 讓作品產生立體及深度的感覺Canon 300D,100mm F2.8,1/800,ISO100

逆光:在逆光下的被攝物體和背景呈現相當大的明暗差距, 如果不特別補光或使用重點式測光, 往往會拍出剪影的效果, 此外最好將保護鏡等濾鏡取下拍照, 否則很難避免因耀光光斑對畫質產生不利的影響。

頂光:正上方來的光源, 容易勾勒出強烈的明暗對比, 但是在拍攝人像時, 要注意面部陰影的處理。


從上方來的光源容易在面部形成令人不悅的陰影, 可以利用反光板或是轉變方向來改善(Canon 300D,100mm F2.8,1/1000,ISO100)


轉變方向之後並且利用反光板來補光, 效果立刻截然不同(Canon 300D,100mm F2.8,1/1000,ISO100 )

除了光線照射角度的影響外, 光線還能呈現出不同的質感。「硬調」的光線比較強烈, 一般多為點狀的發光體, 如陽光、閃光燈、探照燈等。「軟調」的光線比較柔和, 一般多為大面積的發光體, 如大型棚燈、加了柔光罩的閃燈、反光板的反射光等。在攝影棚內, 我們可以藉由燈光器材的控制來改變光線的軟硬調, 比如為閃燈加上柔光罩、或是棚燈加上無影罩, 都可以把原本硬調的光線柔和化。在戶外的場景, 如果是太陽光直射的情形下, 光線是屬於明暗對比強烈的硬調光, 除非利用雲朵的陰影或是輔助器材的反射光, 才能將光線擴散成軟調。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