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魚病專欄】-- 常見體表寄生蟲檢驗(一)

【魚病專欄】-- 常見體表寄生蟲檢驗(一)

【魚病專欄】--常見體表寄生蟲檢驗(一)  高雄海洋技術學院水產養殖系教授  張朴性

  檢驗體表寄生蟲可以說是最簡便且最快速,判斷上也能很準確。一般業者通常以外表症狀來判斷,包括體色、體表的傷口、黏液、鰓絲完整性和病魚體色等,甚至直接觀察有無大型寄生蟲,如屬於甲殼類寄生蟲之魚蝨、錨蟲和魚蚤等,然而尚有很多體表寄生蟲是無法由肉眼觀察。由魚體病癥的判別寄生蟲的種類也是有問題,因為很多寄生蟲對於魚體之傷害很類似,所以引起之病癥都很像,因此最好的方法還是必須藉助顯微鏡的輔助,來觀察單細胞寄生蟲和低等小型的多細胞寄生蟲,才能準確判斷病原,然後對症下藥,甚至找出寄生蟲的侵入途徑,加以防杜。一般體表寄生蟲性疾病都以抹片方法就可輕易判斷,有些時候在組織病理切片下仍能判讀寄生蟲感染。

(一)常見體表寄生蟲
1、常見藻類感染源
最常見藻類引起的魚類疾病為卵甲藻(Oodinium pillularis),也就是一般俗稱的卵圓鞭毛蟲,此寄生蟲深為養魚人士所苦,卵圓鞭毛蟲專以海水熱帶魚為其寄生對象,此蟲寄生部份主要為鰓絲,其次為體表皮膚。本實驗採樣之紅鼓魚、黃臘魚參、黃錫鯛等苗之感染率約65%。
  
在分類上它是屬於具有鞭毛的甲藻類,常見寄生魚類的卵甲藻有兩種,一為是酸性卵甲藻感染於淡水魚類:如草魚、青魚、鰱魚、慵魚等種類,澱粉卵甲藻則常見於養殖海水魚類、繁殖方式為無性生殖的縱分裂法。其形態可分為寄生期與游泳期兩個時期,游泳期有纖維性外殼兩片,內有葉綠素,殼外有兩條鞭毛,一橫一縱,縱毛伸出體外,可運動,此為動孢子,大小約10~20㎜。動孢子在水中迅速自由游動,尋找寄生魚,當與魚接觸就能附著在魚體上,酸性卵甲藻通常寄生在魚體表,澱粉卵甲藻則通常寄生在魚鰓部,剛附著的動孢子即丟掉鞭毛,靜止下來開始寄生生活,寄生期如卵形,大小達100㎜,有偽足,偽足用以穿刺皮膚或鰓組織內,藉以固著和吸取營養。
  
被寄生之病魚食慾減退,至後期病魚游泳遲緩,時常呆浮於水面,酸性卵甲藻寄生於淡水魚體表,蔓延迅速,使體表看起來像一片粉塊,粉塊處會脫落發炎潰爛,最後病魚瘦弱引發大量死亡。澱粉卵甲藻寄生於鰓部,往往造成病魚浮頭,引起鰓組織發炎,變為暗紅色,嚴重時組織剝落、鰓出血、引發呼吸障礙,最後引起病魚貧血、缺氧而死亡。
  
參考之治療方法:若為酸性卵甲藻感染,不必使用藥物,只需將水質改變為鹼性(pH值為7以上),若為澱粉卵甲藻感染,就必須使用藥物殺死游離和寄生的甲藻,常使用的藥物為福馬林(30ppm)和硫酸銅(1~1.5ppm)(第三天追加一次),亦可使用甲烯藍藥浴。

2、常見原生動物感染源

原生動物又稱原蟲,是動物界最低等的,為單細胞真核生物,個體很小,必須藉由顯微鏡才能看見,原蟲大都是營自由生活,由於是單細胞個體,其對水的依賴性很高,因此原蟲也就與水產生物有很密切的關係,一部分原蟲是營寄生生活,常引起水產生物很嚴重的病,尤其在苗時期,因而被列為檢疫對象。水產動物原蟲病很多,本文只列幾種常見病原,原蟲在分類上由外型可分為纖毛蟲、鞭毛蟲、孢子蟲和變形蟲等四大類。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