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分享] 篆刻概述

篆刻概述

篆刻的解釋,有廣義與狹義的兩種。在古代,凡屬於雕玉、刻石、鏤竹、銘銅的範圍,無不叫做「篆刻」,璽印的制作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到秦始皇時,將全國書體作綜合整理,便明定篆書為印章印文的使用字體。唐宋之際,由於文人墨客的喜好,雖然改變了印章的體制,但仍以篆書作印。

直到明清兩代,印人輩出,篆刻便成為以篆書為基礎,利用雕刻方法,在印面中表現疏密、離合的藝術型態,篆刻遂由廣義的雕鏤銘刻,轉為狹義的治印之舉。

篆刻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商代的甲骨契刻和周代的部分鐘鼎銘刻;而據史書記載,春秋中期已經開始使用“璽印”。戰國、秦漢、魏晉,以及明清兩代,是中國篆刻藝術的高峰時期。到唐代,篆刻流派與書法流派一樣層出不窮,因篆刻大家的審美趣味和使用刀法的不同,出現的印文有的細瘦硬朗,有的圓潤豐腴。古人常在印章頂部的紐式上配以各式繩結,滿足隨身佩帶印章的實用需要。紐式被視為縮小的雕塑,其精致的雕鏤造型提升了印章外觀的審美效果。

鈐蓋印章時多是用紅色印泥,由朱砂、艾絨和油制成。印文,即鈐蓋在紙、帛上的印痕,如其中的字體為白色,稱“白文”(或“陰文”);如為紅色,則稱“朱文”(或“陽文”)。

印章可分為官印和私印兩類。官印是官方用印,包括帝王的璽、寶和官員的印、章;私家用印,則統稱為私印,有姓名印、收藏鑒賞印等類別。在中國,無論官印、私印都是取信於人的重要證明,人們相信印章的程度往往甚於相信簽名。此外,收藏鑒賞印還有助於鑒定書畫文物的年代。前人收藏具有藝術價值的書畫作品時,往往在上面鈐蓋自己的收藏鑒賞印;後人從中便可得知此書畫作品的傳世經過。同時,收藏鑒賞印也為未署名的書畫作品提供了推斷其最晚創作年限的可靠依據。

TOP

發新話題

本站所有圖文均屬網友發表,僅代表作者的觀點與本站無關,如有侵權請通知版主會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