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亞寶社區 >> 資訊 >> 兩岸台商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教師開公司資金鏈斷裂遭高利貸追債(圖)

發佈: 2011-7-14 15:21 |   來源: sina.com  |  查看: 25次

  一張床,一張桌子,桌子上放著一台從舊貨市場買來的電視,這些物品放在這個大約6平方米的旅館房間里顯得有些擁擠。旅館在這個炎熱的夏季有些潮濕,牆壁上落著兩隻吸血後肚子通紅的蚊子。劉顯貴在這個房間里已經了一個月。54歲的劉顯貴兩鬢斑白,他的身份是膠南市藏南鎮成人教育中心的在編教師。當下,為了躲避高利貸暴力追債,他被迫離開了膠南 ,躲到了市區的小旅館里過著每天只吃一頓飯的日子。

  風華正茂

  為了領導的信任開辦公司

  早年的劉顯貴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當時風華正茂的他在自己的家鄉膠南市藏南鎮做了中學教師,因其工作成績突出,之後的他當了鎮中學的辦公室主任。

  後來教育系統根據當時的成人教育工作需要,在鎮上設立了成人教育中心,這個教育中心仍歸教育系統管轄,用劉顯貴的話說,當時的初級中學一些學生考不上中專後可回到戶籍所在地複讀,而複讀生又不允許和應屆生在一個學校、一個平台上競爭,如此一來這些複讀的孩子都到成人教育中心上課。

  成人教育中心除了收攏考不上中專且有志次年再戰的學生外,另一個任務是為當地培訓農民工,培訓的種類有瓦工、電氣焊和縫紉等,培訓農民的任務在當時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教育部門要在當地中學選帥前往學校任職。就這樣,劉顯貴這個辦公室主任被教育部門選到了成人教育中心。

  鑒於教育中心的職責,中心培養的有一技之長的農民工沒地放怎麼辦?教育部門突想奇招:要在鎮政府所在地開設工廠,讓這些經過專業培訓的農民工到工廠做工,以振興成人教育和當地經濟。

  劉顯貴有學歷,又做過鄉鎮中學的中層幹部,當時的教育部門認為劉顯貴是“最適合的人選”,看著領導對自己的信任,劉顯貴很快與當地教育部門簽署了協議,自己到校外開公司,工資仍由當地教育部門發放。

  儘管公司隸屬於教育部門,但當時的教育部門是不能註冊公司的,為了將這個公司盡快開起來,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壓力的同時,也讓自己有些收入,劉顯貴用女兒的名字註冊了“青島桂冠服飾有限公司”。

  入不敷出

  他拿女兒的學費發了工資

  開公司之前,在當地,劉顯貴被外界傳為“富翁”。

  何以說劉顯貴是富翁?知情人都知道,劉顯貴夫妻2人均為當地教師,在當地如果夫妻2人都是教師,每月至少也得有4000元的工資。4000元,這在經濟欠發達的膠南市藏南鎮,可不是個小數目。

  因為夫妻2人都是教師,因為有錢,劉顯貴家成了鎮上第一個安裝電話的家庭;也是因為家中富裕,劉顯貴家成了鎮上第一個買冰箱的家庭。

  之後,這個公司讓劉顯貴一家的命運發生了改變。

  劉顯貴說,他開服裝公司後,由於一些合作單位不講誠信,將服裝賣出卻收不上款來,這一度讓這個有著百十號人的企業資金鏈斷裂。

  資金鏈斷裂了,工人的工資發不上,工人不幹了。

  “我們在這裡打工,整天這麼辛苦,你憑什麼不給我們工資?”面對職工的指責,劉顯貴坐不住了 ,他向前來討要工資的工人承諾:哪怕賣了家裡所有的家當,也要把工人的工資補上。

  次日,劉顯貴將自己數年來積攢的存款甚至連為女兒準備的學費拿了出來,當他帶著這些錢走進職工車間時,職工的氣消了。儘管這樣,他知道,職工臉上的笑容也是曇花一現,他還得為職工的下月工資奔波。

  困難重重

  他將目光盯上了民間借貸

  開公司之前,他儘管住在鄉鎮中學的家屬區里,但那時他早已攢好了在膠南市區買房子的錢,因為開辦公司,他將買房子的錢全部投了進去。

  從2006年到2009年的3年間,他投在公司的錢超過了60萬元,可這60萬元放在公司里如杯水車薪,面對斷裂的資金鏈,為了公司能繼續經營下去,他開始向銀行申請貸款。

  “沒有不動產,沒有抵押物,銀行是不會輕易將款項放給我的。”劉顯貴說,3年間親戚家的錢借遍了,銀行貸款貸不來,在一名朋友的指點下,他將目光瞄上了民間的高利貸。

  劉顯貴借的第一筆高利貸是在2009年的夏天,第一筆他借了 1.5萬元,儘管數額並不大,但這1.5萬元對當時的劉顯貴來說,也是一根救命稻草。有了這1.5萬元,劉顯貴再一次走出了困境。

  從1.5萬元到3萬元再到最大的一筆13萬元,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劉顯貴先後從膠南市的10家民間借貸處借了 50多萬元的高利貸,以維系服裝廠的生存。

  “當時考慮,如果讓企業死了,確實感覺有愧。”劉顯貴說,“大錢都投上了,現在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

  一方面是借高利貸維系公司運轉,另一方面劉顯貴用“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從別人那裡借錢再去補先前借的高利貸。

  債台高築

  50多萬一年滾到70多萬元

  借高利貸之初,迅速到手的資金的確在一定程度上讓劉顯貴解了燃眉之急,可後來劉顯貴發現,他那“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已讓他債台高築。

  “短短1年間,高利貸就滾到了70多萬元。”劉顯貴說,儘管這樣,這些錢並沒有改變公司的命運,到今年年初,公司已到了被迫關門的地步。

  門鎖了,阻住了職工的腳步,但這卻沒有阻住上門要債人的腳步。住在學校家屬院的劉顯貴一家,早上還沒起床,家門早已被要賬的男子堵上了家門;晚上睡覺了,還有人到家裡敲門催賬。因為被催賬,那段時間,劉顯貴和妻子的手機都被打爆了。

  “這些放高利貸的人雇了社會上的一些閒雜人員,經常前往家裡騷擾。”劉顯貴說騷擾還是輕的,甚至有些人在電話裡對其進行恐嚇,以至於夫婦二人嚇得在家不敢睡覺甚至報警。

  而在此之前,曾有高利貸催賬者表示,要帶蛇去他那裡要賬。

  為何帶蛇去要賬?

  劉顯貴說,在當地,一些放高利貸的人在要賬時在與債務人談判的過程中突然從手裡拿出蛇,將蛇頭硬塞到債務人的嘴中。

  聽到放貸人的這類催款手段,劉顯貴和妻子嚇得驚魂失魄!

  不斷催款

  頻受恐嚇被迫選擇了逃離

  一個月前的一天晚上,劉顯貴和妻子收到了一個短信,短信稱,如果還不還錢,要讓他為此付出代價。

  接到這個短信後,次日早上天還不亮劉顯貴就乘汽車從膠南趕到了市區,並找了一個每天只花15元的小旅館住了下來。

  這個小旅館是個家庭旅館,小房間是大房間隔開的,只有大約6平方米;房間里放著一張床,一張桌子,桌子上放著一台從舊貨市場買來的電視。

  也就在劉顯貴離家不久,其妻因承受不了催債人的恐嚇也離家出走。

  在市區,他每天就吃一頓飯,而這一頓飯也是一碗拉面,晚上睡不著覺的他透過窗口看天上的月亮。

  這個狹窄的旅館在這個炎熱的夏季顯得有些潮濕,而在牆壁上還落著兩隻吸血後肚子通紅的蚊子。此時離劉顯貴躲債到市區已是一個月的時間,他在這個房間里已住了一個月。

  為了解決當地就業壓力,他毅然冒險去“吃螃蟹”;為了拯救企業 ,他又冒險去借高利貸。

  他說,他不知道自己是高利貸的受益者還是高利貸的受害者。

  54歲的劉顯貴已是兩鬢斑白,每天坐在這個小旅館發呆的他,有時盯著旅館牆壁上肥碩的吸了血的“紅蚊子”,一盯就是一個上午。

  文/圖記者 王永端

  劉顯貴的人生六部曲

  第一部:“富翁”

  因為夫妻二人都是教師,因為有錢,劉顯貴家也就成了鎮上第一個安裝電話的家庭;也是因為家中富裕,劉顯貴家成了鎮上第一個買冰箱的家庭。

  第二部:創業

  為了將這個公司盡快開起來,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壓力的同時 ,也讓自己有些收入,劉顯貴用女兒的名字註冊了“青島桂冠服飾有限公司”。

  第三部:變局

  這個公司讓劉顯貴一家的命運發生了改變。劉顯貴說,他開服裝公司後,由於一些合作單位不講誠信,將服裝賣出卻收不上款來,這一度讓這個有著百十號人的企業資金鏈斷裂。

  第四部:惡化

  劉顯貴借的第一筆高利貸是在2009年的夏天,第一筆他借了1.5萬元。從1.5萬元到3萬元再到最大的一筆13萬元,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劉顯貴先後從膠南市的10家民間借貸處借了50多萬元的高利貸,以維系服裝廠的生存。

  第五部:催債

  “短短1年間,高利貸就滾到了70多萬元。”劉顯貴說,儘管這樣,這些錢並沒有改變公司的命運,到今年年初,公司已到了被迫關門的地步。

  第六部:逃離

  一個月前的一天晚上,劉顯貴和妻子收到了一個短信,短信稱,如果還不還錢,要讓他為此付出代價。接到這個短信後,次日早上天還不亮劉顯貴就乘汽車從膠南趕到了市區。就在劉顯貴離家不久,其妻因承受不了催債人的恐嚇也離家出走。

打印 | 收藏此頁 |  推薦給好友 | 舉報
上一篇 下一篇
 

評分:0

發表評論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