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亞寶社區 >> 資訊 >> 產業財經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分析〉迎娶摩托帝國成形 Google請大家「期待意料之外」

發佈: 2011-8-19 05:23 |   來源: sina.com  |  查看: 32次

【鉅亨網陳怡君  綜合外電】

以搜尋技術起家的Google((US-GOOG)),星期一宣布併購摩托羅拉((US-MMI))行動之後,正式跨足行動通訊領域。

Google現在彷彿像一座庫存各式各樣強大軍火的巨型兵工廠:摩托羅拉、Android、Google Voice、光纖電纜設備、網路電話服務,以及手機零售市場經驗。廠內還有超過260億美元的豐沛現金,以備他們將來若要再增添手機生力軍之需。

《CNN》記者David Goldman分析,Google付出鉅資為自己買來無限可能,但是任何潛在的下一步,也都伴隨嚴峻挑戰。

對摩托羅拉保持距離:Google執行長Larry Page表示,摩托羅拉將完全獨立營運,手機業務不會是搜尋巨擘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

其他Android陣營口徑一致的表示,他們並不擔憂此後Google會偏心摩托羅拉。Google此舉獲得三星、LG、宏達電與索尼易利信的支持,因為他們相信如此將能夠避開來自對手的專利訴訟。任何搭上Android便車大發利市的製造商都像Google本身一樣,需要強大的專利權護體。

然而125億只足夠支付專利費用,買下摩托羅拉可以協助Android改善一些遭到詬病的問題。Android系統手機品牌琳瑯滿目,使得Google無法建立一致的消費體驗,而買下摩托羅拉,由手機製造商的觀點出發,從不同角度理解Android系統,有助於釐清這些問題。

Google對硬體的常識不足經常成為Android開發失誤的問題根源,而手機製造商或許可以協助提升顧客滿意度──始終難以與蘋果匹敵。

「有了摩托羅拉,Google可以更了解硬體是怎麼運作的。」IDC行動裝置分析師Ramon Llamas說,「Google也因此能夠建議它的夥伴們未來該如何開發硬體,以跟Android產品做適切的結合。」

對其它業者設限:Google可能會利用摩托羅拉來建立華麗的智慧型手機陳列櫥窗,展示其對Android與手機市場的遠見;同時激勵其它採用Android系統的手機業者進行革新,以與摩托羅拉的旗艦手機匹敵。

Google星期一表示不會偏袒摩托羅拉,但實在令人難以相信,做為摩托羅拉的母公司,Google不會插手干預摩托羅拉的營運。分析師指出,Google介入手機硬體市場,可能會讓舊有夥伴跑光光。

「如果摩托羅拉搶先得到「光環產品」(halo product),其他業者卻得等2、3個月才能進行軟體升級,他們會開始認真考慮轉向Windows Phone。」科技市調研究公司顧能(Gartner)分析師Ken Dulaney指出,摩托羅拉接下來的每一個動作都可能會激怒這些手機製造商。

關閉Android大門:有些人認為Google是時候與Apple正面交鋒,他們建議Android應如蘋果IOS一樣成為封閉式系統,摩托羅拉成為獨佔者。

但是Google的開放原始碼政策不僅是商業模式成功的關鍵,更早已成為根深蒂固的企業理念。Android一開始既是開放性的,外圍的手機製造商永遠可以使用、改寫或更新目前Google釋出的Android程式碼。

Google之所以敞開Android大門,目的在於盡可能散播Android在最大範圍的手機市場中,以從電子郵件、搜尋引擎、地圖和其它應用程式中獲取廣告利潤,而免費策略目前確實帶來巨大收益;再者,在三星、LG和宏達電這些Android手機巨人面前,摩托羅拉的市占率如同侏儒,因此Google不太可能會貿然改變現有做法。

買下Sprint:Sprint市值降到剩下100億美元,今年目前為止跌了15%。即使完成與摩托羅拉的交易,Google也許還是有足夠的現金買下這家搖搖欲墜的公司。

Google仰賴固定的經銷商販售與支持它的裝置,如果Google能夠踢掉中間人而跟消費者直接接觸,何樂不為?

多數分析師認為Google發展手機事業的野心勃勃,另外一些人則指出,Google事實上企圖在不久的未來朝向成為無線通訊業者發展。輸送全球訊號的設備非常昂貴,幾乎吃光了無線網路營運商如Sprint的毛利率。

「如果你比較Google與經銷商各自所享有的利潤,你怎會想要進行這樁交易?」弗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Charles Golvin認為,「而且你並不會想成為只代理一種產品的經銷商,這會造成不利的競爭態勢。」

但必須再次強調,沒有人曾經想過Google會買下手機製造商,也沒有人預料到Google推出Google+與Facebook硬碰硬。Larry Page任職Google執行長4年,所做所為已經證明他勇於投入高風險賭注。

再也不是「不做惡」(Don’t be evil),接下來請期待Google如何體現這句名言:「期待意料之外。」(Expect the unexpected)。

打印 | 收藏此頁 |  推薦給好友 | 舉報
上一篇 下一篇
 

評分:0

發表評論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