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亞寶社區 >> 資訊 >> 科技世界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尋替代能源 台德將探勘可燃冰

發佈: 2011-7-14 15:26 |   來源: sina.com  |  查看: 26次

(中央社記者林琳柏林13日專電)台灣與德國將合作研究及探勘海底「可燃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的「能源國家型計畫」訪德團11日至15日在北德與研究機構討論合作案。

能源國家型計畫執行長陳發林教授率領的訪問團與德國基爾大學的IFM-GEOMAR研究中心及不來梅的MARUM研究中心的專家,12日及13日在基爾大學進行會談。

在面對氣候變遷與核災難的衝擊,世界各國政府對替代能源的研究及開發都不遺餘力,俗稱可燃冰的天然氣水合物(Gas Hydrate)被視為一種很具潛力的未來能源。

天然氣水合物主要含有甲烷,處於高壓低溫的環境下,氣體分子被冰晶狀的固體包圍,所以也被稱為可燃冰。台灣西南海域有相當豐富的蘊藏量。

根據規劃,2012年到2013年之間,德國研究船將前往台灣西南海域探勘。

陳發林表示,台灣99%的能源需要靠進口,面對節能減碳的世界潮流及能源供應的自主性問題,可燃冰的研究與開發是很重要的議題。

他指出,台灣在1980年代已經確定西南海域蘊藏相當的可燃冰;1990年代開始進行調查研究,不過仍缺乏關鍵的探勘儀器及技術,無法證實分布與開採價值。

透過國科會與這兩所德國研究機構的合作,德國研究船將前往台灣西南海域探勘並於深海鑽孔取樣,進一步確認先前的調查結果。這艘研究船同時會將二氧化碳進行海底封存的地質研究。

IFM-GEOMAR的主席赫爾吉克教授(Prof. Peter Herzig)表示,在德國決定廢核後,可燃冰的研究已不再是單純的學術問題,更是政治議題。聯邦經濟科技部及聯邦教研部都很重視,並給予研究補助。

參與能源國家型計畫並負責可燃冰研究規劃的楊燦堯教授表示,台灣對此也相當重視,國科會已經將這項研究列為主軸計畫,予以重點支持。

劉家瑄教授說,雖然開採技術還有很多改善空間,但它潛在的蘊藏量就已經令人非常期待。據他保守估算,台灣西南海域的可燃冰蘊藏量足夠台灣50年以上的能源消耗。

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高家俊教授負責台灣新下水的研究船「海研5號」先進海洋探勘設備的裝置,包括海底鑽孔機 MeBo。他在會談時也強調,希望能透過雙方合作獲得德國的技術轉移。1000713

打印 | 收藏此頁 |  推薦給好友 | 舉報
上一篇 下一篇
 

評分:0

發表評論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