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亞寶社區 >> 資訊 >> 兩岸台商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村民拆自家店鋪搶救性保護古村落(圖)

發佈: 2011-7-30 18:00 |   來源: sina.com  |  查看: 32次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彭衛 在丹霞山西北20公里處的一塊盆地里,一個規模宏大、古色古香的石塘古村藏匿于此。古村濃鬱的客家風情與深刻的徽派印記讓人嘖嘖稱奇,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貧困的石塘村人竟然靠著自己的雙手,開始了對古村落的搶救性保護,歷經600年風雨戰亂的石塘古村因此而綻放出勃勃生機。

  記者昨天了解到,為了古村,村民拆掉了自家店鋪、換掉了新房的瓦片、讓出了自己的田地和魚塘;為了古村,李招財老人甚至在和妻子的爭執中突發腦溢血離開了人世……

  徽派建築群兼具客家風格

  走進古村,青磚馬頭牆隨處可見,這種高出房簷屋脊、翹角崢嶸的封火山牆,是徽派建築的明顯特色,而房內梁架藻井的結構形式,卻帶有濃鬱的福建特色,一些夯土泥磚房屋,又具客家地方建築的典型風格,村里的一些在戊戌變法期間建造的古屋,甚至還保留了具有明顯西方風格的圓形門樓。

  當地的文史專家龍兆康老人告訴記者,石塘古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當時福建上杭人李可求攜家眾從江西南來仁化潼陽,在西南這一窪盆地墾地謀生、安家落戶。他們在平陽之處挖泥製作土磚、砌建房屋,每開挖一處土磚泥坑,發現下面都是青石底板,土磚房建好後,泥坑積水成為池塘,石塘村因此而得名。

  古村內,縱橫交錯、穿插聯通的街巷,簡直就是個迷宮,外人到此,不辨東西南北,怎麼也走不出去。因此一般匪盜視這裡為水滸傳中的祝家莊,輕易不敢滋擾。

  粵北第一村曾經富甲一方

  明末清初,石塘村已有戶數過千,至康乾盛世,石塘村發展至頂峰,成了遠近聞名的粵北第一村。雖然飽經戰亂,但到現在該村還保留有明、清及民國時期的古宅133座,傳統古建築面積達42288平方米,是韶關市境內歷史悠久、古建築群落規模最大、保留最為完好的古村落。

  村里人自豪地告訴記者:“別看我們現在不富裕,當年富甲一方可不是吹的。”據村民介紹,當年村里的地主曾在韶關、清遠、廣州、佛山等地廣建碼頭,甚至還在廣州買過一條街。民國時期,村里臨街鋪面鱗次櫛比,門有鋪板柵欄,窗有櫃台貨架,擺滿布匹、日用雜貨及煙酒小食。

  在石塘村旁,就是廣東省內最大的古堡式碉樓───雙峰寨。建築面積4164平方米的雙峰寨擁有一個主樓、四個炮樓,四周牆高9米、厚1.3米,牆外四周有護城河,建設歷時16年,花費白銀3萬兩。

  保護得比開發前的周莊好

  歷史上石塘古村部分古建築曾遭到破壞,光是建國後就遭遇了三次浩劫。65歲的李世烈老人告訴記者,第一次浩劫是在“文革”時期,第二次是在1993年,汕頭商人不知道從哪裡打聽到了石塘古村,蜂擁而至收購古物“門雕窗花、神龕供台,刻有圖案的石雕、磚雕、木雕、灰塑,甚至連吃飯的飯桌、舊衣櫃,他們都要。村里人窮,也不懂什麼文物保護,不少人都賣了,有些商人甚至只花2000元就能把整套房裡的東西全部買走。”還有就是1998年,由於建新房的有水泥獎勵,一些村民又把老房子給拆了。

  2010年,石塘鎮已經將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捧了回來,村里的雙峰寨也升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然而,多數的村民覺得這兩塊牌子根本沒有意義。石塘古村的修繕可能需要多達上億元的資金,而石塘鎮全年收入僅有11萬元。

  看著日益衰敗的古村,石塘鎮委書記洪家貴深感痛心:“沒錢保護,難道我們就不能自己動手保護嗎?”為了保護古村,石塘的幹部找到了廣東工業大學的城市規劃與建設學院的朱院長前來做總體規劃,看到保留完好的石塘古村,朱院長連聲感嘆:“周莊開發前保護得都沒這麼好,這是真正的天人合一。”此後的一年多,朱院長每個周末都准時來到石塘考察調研。市場價超過100萬元的總規方案,他只象徵性地收取了一點成本費。

  然而,村民卻依然認為建新房子總比老房子好,保護工作舉步維艱。

  村民舍小我盡全力護古村

  洪家貴告訴記者:“是兩次旅遊,最終讓事情有了轉機。”

  去年,韶關市給了鎮委書記一個去鳳凰古鎮考察的指標,洪家貴把這個指標讓給了村民李玉廣。李玉廣回來後感慨良多:“我們村如果也能像鳳凰那樣該有多好。”回古村後,李玉廣辦起了古村里第一個農家樂,一邊自費修繕古屋,一邊做起了生意。半年時間,李玉廣靠著接待驢友換來的收入買回了汽車。

  今年年初,村里的李老伯不顧村里的反對,拆了老房建新房,還帶回了廣西黃瑤的朋友準備去鎮里討說法。沒想到這個黃瑤的幹部一進石塘就連連稱奇,並熱情地邀請村民前往廣西第一古鎮───黃瑤學習。那次,20多個村民去了黃瑤,回來之後就連呼後悔。

  一年多時間,村民們開始為古村的保護投工投勞,甚至做出了巨大的犧牲。護城河里的魚塘、菜地村民讓了出來,菜地和魚塘的補償價每平米僅有10元、8元,遠遠低於市場價;聽說自家新房紅色的瓷片與古村風格不符,村民李振成二話不說就拆掉,換成了青色的仿古磚;聽說有美術學院的學生要來塗鴉,村民李翠金不僅把牆旁的草都割了,還把圍牆旁的臭水溝給洗乾淨;村里的李廣才老人每天早出晚歸地在祠堂和古屋旁來回巡查,直到年初過世;村民李招財為了支持村口建牌坊和妻子起了爭執腦溢血離世,臨終前,李招財最後的遺言是“不影響風水你就讓村里建吧”。

  而今,古村保護總體規劃已經出台,村里的文化廣場即將動工,村民們告訴記者:“就算籌不到錢,我們也要靠自己的雙手把古村保護下去。”

  (發自仁化)

打印 | 收藏此頁 |  推薦給好友 | 舉報
上一篇 下一篇
 

評分:0

發表評論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