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亞寶社區 >> 資訊 >> 健康醫藥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機械手臂開攝護腺 隔天可下床

發佈: 2008-7-07 13:50 |   來源: 聯合新聞  |  查看: 29次

台中榮總透過機械手臂開刀,傷口小、出血少,復原更快。

記者洪敬浤/攝影

躺在手術台上,醫師不在身邊,身上卻插著幾支機械手臂,這是在台中榮民總醫院手術室的真實場景。

70歲張姓男子排尿不順,檢查罹患第2期攝護腺癌,他到台中榮總動手術,醫師在腹部開了6個洞,直徑不超過1公分,透過機械手臂切除攝護腺。張姓男子說,開刀第2天就下床,拔管1周就自行排尿。另名蔡姓患者說,2年前以機械手臂開刀,至今排尿順暢,性功能也正常。

台中榮總兩年多前斥資6300萬元,採購達文西機械手臂,這是全台第3台機械手臂,昨天首度開放拍攝,由含4支機械手臂手術車台、操作台與影像設備組成。泌尿外科與「達文西大夫」合作,2年6個月來已累計130例手術成功案例,數量全台最多。

「用達文西開刀,像打電動玩具。」台中榮總攝護腺防治中心主任歐晏泉說:醫師坐在操作台前,而非站在手術台旁,透過鏡頭看見3D立體影像,將腹腔內的神經、組織放大8至12倍,透過手指頭操作,機械手臂可靈活旋轉540度。

醫師說,目前應用最多的是攝護腺切除手術,攝護腺位於膀胱下方、直腸前方,位於腹部深處,周邊脂肪組織多,加上膀胱、性神經環繞,就算成功切除病灶,也常誤傷神經,產生尿失禁、無法勃起等後遺症。

歐晏泉說,兩年多來達文西完成130例手術,主要是攝護腺切除手術,共106例,術後1周4成患者恢復正常排尿,術後9個月則完全恢復,其中40例保留性神經,80%術後性功能正常。另有24例用於切除腎臟、膀胱與輸尿管等手術,也都相當成功。

根據統計,國內男性攝護腺癌發生率,每5年增加2倍,死亡率每5年增加1倍。醫師建議,50歲以上男性應每年抽血檢查攝護腺特異抗原,並搭配肛門指檢,若有必要再切片檢查,千萬別因害怕拒絕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打印 | 收藏此頁 |  推薦給好友 | 舉報
上一篇 下一篇
 

評分:0

發表評論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