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亞寶社區 >> 資訊 >> 健康醫藥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事件性的憂鬱焦慮症 越慢就診越吃不好睡不好

發佈: 2011-7-27 15:50 |   來源: sina.com  |  查看: 26次

現代人生活緊張忙碌,處處充滿壓力,如果沒有適時排解,就可能引發憂鬱或焦慮等精神疾病。嘉南療養院一般精神科主任張芳榮醫師提醒民眾,不安的情緒如果持續1個星期以上沒有改善,建議找精神專科醫師診治,及早找出原因對症下藥,以免問題擴大。 張芳榮醫師表示,鬧得沸沸揚揚的塑化劑風波,引來國人對飲食安全的恐慌,坊間出現各種光怪陸離的塑毒症候群現象,消費者擔心飲品食物有塑毒,不敢買來吃或任何食物都想拿到衛生單位檢測,確定沒有問題才敢吃。這是一種因心理憂慮產生的情緒不安反應。 張芳榮醫師說,通常當有重大事件發生時,經由媒體的爭相報導,民眾很容易因資訊的大量接收又欠缺正確認知,導致讓自己陷入事件陰影中。如果沒有適度紓壓或尋求諮商,加上個人情緒又沒有適度做好管控,極有可能引發相關症候群的出現。這時,人會處在恐慌或焦慮中,吃不下、睡不好、無所適從,生活作息受到影響。 張芳榮醫師指出,類似現象如果持續1個星期以上都沒有改善,或是變得更為嚴重,就要懷疑可能有焦慮、恐慌的症候,應該及早尋求專業醫師諮詢與評估,一旦確定有這方面的問題時,及時接受精神專科醫師個別心理及團體心理治療,配合適當用藥,症狀可以有效獲得緩解。 張芳榮醫師以臨床上常見的精神疾病做說明。一是恐慌症,在臨床表現上患者會有過度擔心害怕、心跳加快、呼吸不順、胸悶等極度不安、不適,快要失控窒息的壓迫感像排山倒海而來。另一是焦慮症,臨床上患者會有吃不下、睡不好、體重減輕,伴隨不安憂鬱的情緒。 張芳榮醫師表示,這幾年來國人對精神疾病的認知已經有明顯進步,也比較願意用正向的態度來面對,這是好現象,而精神科提供的專業治療和用藥也比以往更讓患者接受,這些都有助於國內精神醫療品質的提升,因此,一旦有精神方面的困擾時,建議民眾應及早找專業醫師診治。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572

打印 | 收藏此頁 |  推薦給好友 | 舉報
上一篇 下一篇
 

評分:0

發表評論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