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亞寶社區 >> 資訊 >> 兩岸台商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駕駛室里的忍耐者

發佈: 2011-7-15 13:14 |   來源: sina.com  |  查看: 25次

  汽車,現代文明和自由的象徵,在中國大城市越走越慢。

  中國周刊實習生 陳俊宇 北京報導

  擁堵絕不是限制汽車權利的唯一因素,各種利益訴求,政策限制對汽車的傷害同樣嚴重。比起他們的主人,那些打著“京”字頭、“滬”字頭烙印的機器,更無法離開這個城市。他們只能忍耐。

  擁堵前傳

  2001年12月7日下午,一場再普通不過的降雪,導致北京“世紀大堵車”,很多上班族不得不放棄公交車、出租車,步行回家,而駕駛私家車的人們沒有這種選擇,有些人在車里枯坐至凌晨。一位車主回憶說,那是她“一輩子看雜誌最仔細的一回”。

  這是十年前的光景,北京的機動車輛才剛剛邁過100萬輛的大關,私家車也就接近46萬輛。擁堵,這一交通難題卻已顯端倪。

  2000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上,首次提出“鼓勵轎車進入家庭”。

  時代在飛速前進,私家車曾經作為資本主義的象徵在1950年代嚴加限制,“文革”時徹底“自絕于人民”。直到1994年,國務院公布《汽車工業產業政策》,才第一次確認了個人購買汽車的合法性。資深汽車媒體人李安定說,對私人汽車近半個世紀的壓抑,為交通擁堵埋下伏筆。

  2000年,成為中國汽車消費的分水嶺。就在這一年,在北京待了12個年頭的魏浩南擁有了人生中的第一輛汽車,儘管是輛二手車,“擠公交的時候,做夢都想有一輛汽車”。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2001年,全國私人轎車保有量不到300萬輛。

  汽車,很快成為拉動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鼓勵汽車消費,鼓勵人們購買大排量汽車──在北京,一度禁止小排量汽車駛入主路──成為政府重要的任務。而另一方面,北京城市道路建設顯然滯後于汽車的增加,這座城市的交通變得越發脆弱。著名建築與城市規劃學者梁思成去世前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如果沒有新城,北京將會怎樣?……北京城不會得感冒,但總有一天它的交通會得心臟病。”如今,這一預言正在實現。

  李安定解釋道,“私家車從限制到放開,來得太猛烈”,擁堵也就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決定生活在此的人們,只得選擇接受與忍耐。“這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時不時地遭遇堵車,漸漸地也就麻木了”,魏浩南心有感觸。

  踩剎車

  進入2003年,人們明顯感覺到北京的堵車情況急速加劇,北京市政府不得不出台大量的交通治理措施。2004年,北京市啟動了由“攤大餅”變“多中心”的規劃思路;2005年,提出優先發展公交的政策。即便如此,對堵車的恐懼感早已滲入北京市民的心中。

  2008年7月20日,打著舉辦奧運會的旗號,北京市順勢推行了機動車按尾號每周停駛一天的政策,以緩解交通壓力。機動車尾號限行,在北京市政府治堵的招數中,堪稱一劑猛藥。本是一項過渡性措施,如今,卻經過三次延期到2012年4月10日。“限行就是公然剝奪汽車的使用權,”李安定說,“就像你自己的住房,莫名其妙地被規定你一周只能住六天。”

  官方提供的交通調查報告稱,限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交通擁堵。李安定頗感氣憤,“這隻是擁堵緩解的假象,限行能緩解擁堵,於是又開始鼓勵購買私家車,甚至買第二輛車,就帶來了車輛的爆發性增長”。2009年底,魏浩南的座駕再次換代,同時也為妻子添置了一輛新車。就在此時,北京機動車保有量已經突破400萬輛的大關。

  今年5月底,北京市政府再下猛藥,將適時在擁堵路段實行單雙號限行。評論者稱,這種強制性手段,已經“是沒得招數了”。

  在龐大數量的機動車“壓力”下,尾號限行效果已經被“抹平”。2010年9月17日,一場小雨就足以讓北京的交通陷入“癱瘓”──晚高峰擁堵路段峰值超過140條。

  這起“癱瘓事件”,引來了“搖號”治堵政策。2010年底,北京宣布2011年只發放15萬─24萬個車牌,對“車牌”將配套實行“搖號購車”。限制買車的措施,不會緩解擁堵本身,不過是緩解奔向更加擁堵的速度。並且,由於北京買車搖號中簽不斷降低,車市已經出現了買高不買低的趨勢。小排量的中低端車市遭受衝擊,油價和停車費的上漲,提高了用車門檻,普通家庭的購車夢想一點點成為泡影。

  管制與公車

  北京有車族的內心鬱結並不限於擁堵,還有頻繁的交通管制。

  對於一周兩到三次臨時性交通管制的遭遇,魏浩南已經習以為常,“遇到了也沒得辦法,忍著唄”。據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統計,北京市每年交通管制的次數為:2005年136次、2006年124次、2007年146次、2008 年120次、2009年131次。總體來看,年平均交通管制在130次左右。也就是說一年365天,北京的有車族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遇到交通管制。

  車主們開始意識到,“在北京大街上的臨時交通管制已有從臨時向永久演變的趨勢,範圍從長安街東西雙方向也逐漸發展到二環機場、進出京高速、西四環……”

  與此同時,細心的北京車主發現,有關方面一面用各種辦法限制私家車,另一面卻縱容著公務車。公車龐大的數量、肆無忌憚的違章,和“讓領導先走”的特權,令本來就擁擠不堪的街道不堪重負。

  2010年11月初,央視披露北京公務用車已達70萬輛,在此之前,這是個諱莫如深的數字。公車占北京機動車總量的近15%,且主要集中在城區。長期關注北京車改的全國人大代表葉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透露,“有調查顯示,早晚高峰的機動車中,有30%的車是公車……一些交通部門的緩堵政策僅對私家車奏效,往往對公車網開一面,影響了政策效果。”

  北京的公車改革從2000年啟動,媒體用“十年原地踏步”形容。2010年12月13日,北京市政府公布了《北京市治理交通擁堵綜合措施》,文件指出,“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各級黨政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將不再增加公務用車指標。僅此一句話涉及公車治理,具體措施卻語焉不詳。今年3月的最後一天,北京市財政局在千呼萬喚中首開先河公布全市公車數量。此外,關於公車改革再無最新動向。

  在缺乏公平的道路上,汽車的速度越來越慢。

  昂貴的鐵皮

  在上海,汽車以另一種方式艱難行走。

  2009年3月,俞磊下定決心購買了一輛經濟型轎車,11萬左右的東風標致。對車牌牌照價格走勢幾經觀望的他,以28500元“蠻低的價格”拍得牌照。在上海某高校團委工作了五年的他,確確實實地感受到了私家車的方便。但生活在上海的人們,並不是誰都能這樣“好運”,今年5月的車牌價格已經逼近5萬。

  上海,我國唯一實行私人轎車牌照拍賣的城市。在上海,你不但要花錢買車,還要花錢買車牌。1994年,上海開始實行有底價、不公開拍賣的方式對私車牌照進行市場化配置。

  從1994年發端的拍牌制度被上海方面定性為“過渡性”或“階段性”制度,然而這一制度一實施卻已經迎來了第17個年頭。李安定認為,“上海用高門檻限制私家車的使用,百姓擁有汽車的權利一開始就被剝奪,這是錯在一開始。”

  車牌拍賣最初是針對交通的公共政策,很快,就變成了地方保護主義的幫手。1998年初,上海推出針對上汽出品的桑塔納轎車的私牌拍賣,該牌照2萬元起拍,只適用於滬產桑車(1998年底上海通用投產後也適用於別克)。而如果要購買非滬產車(包括國產車和進口車)則須10萬起價競拍。拍賣制度的“地方保護主義”色彩,遭受各方詬病,也為此上演了一場汽車貿易戰。

  2000年1月,時至入世前夜上海才開放市場,所有國產車才得以公平地無底價拍賣。不過,進口車牌照另行拍賣,拍價在5萬元上下。直到2003年3月,迫于入世的壓力,進口車才開始享受“國民待遇”。

  可就在2000年,“牌照拍賣”制度再次背離“總量控制”的初衷,被拿去刺激房地產業。是年,為拉動房地產銷售,“車房組合銷售”措施出台,購買內環線以外30萬元以上的商品房一套,購私車牌照僅需5000元;如購買的是浦東指定樓盤中的商品房一套,同時所購轎車是滬產桑塔納或別克,私車牌照免費贈送。這一政策的荒唐如此明顯,當年10月就被叫停。

  2004年5月24日,上海“車牌”拍賣史發生了一個重要事件──時任商務部部長助理的黃海,在中央電視台《經濟信息聯播》上表示,上海的私車牌照拍賣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而上海市政府卻頂住了各種壓力,高調回應:“經過請示全國人大、國務院等有關部門……各方都認為上海拍賣私車牌照的做法沒有違法。”

  此後一段時間,車牌價格開始回落。一直到2006年之後,牌照額度價格大漲的局面再度出現。2007年12月,平均中標價更是高達56042元。此後因為金融危機居民購車意願的萎縮,“車牌”價格在經歷了一年多的低迷後,在2009年中期又踏入上漲軌道,如今又逼向5萬元大關。於是,說到這塊“世界上最貴的鐵皮”,上海人總是難免“一把辛酸淚”。

  2010年12月29日,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斯偉江起訴上海市政府“私車牌照拍賣法律依據”案再次讓人們關注該制度的合法性。在該起案件中,上海政府方面稱相關法律依據有《道路交通安全法》、《拍賣法》。而斯偉江認為,這兩部法律中並沒有上海車牌拍賣法律依據的信息,相反,恰恰提供了上海市車牌拍賣違法的依據。案件最終以律師的敗訴收場,“牌照拍賣”制度繼續運轉。

  如今,擁有私家車的俞磊會去關注拍賣資金的流向,卻也僅限於粗淺的了解。他像絕大多數上海人對車牌有著又愛又恨的複雜心情,“買之前希望下跌,甚至巴不得政府取消拍賣。等買回了牌照,反而很樂意看它越漲越高,今後拋出去還能掙錢。”

  “我們要在上海生活、買車,沒得選擇了,只得妥協。”俞磊說。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打印 | 收藏此頁 |  推薦給好友 | 舉報
上一篇 下一篇
 

評分:0

發表評論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