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亞寶社區 >> 資訊 >> 文化教育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台北天母扶輪社30週年活動「美哉‧福爾摩沙扶輪青年領袖營」 圓滿落幕

發佈: 2011-7-25 14:28 |   來源: sina.com  |  查看: 28次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10725 10:38:09)--李遠哲、施振榮、吳念真、嚴長壽、唐美雲 與青年學子共餐親切接觸

與大人物近距離接觸,甚至面對面共桌吃飯,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品牌大師施振榮、真情導演吳念真、觀光教父嚴長壽以及創新歌仔戲藝術家唐美雲等五位名人,自7月22至24日連續三天,在劍潭青年活動中心與150位青年學子,在餐桌前一邊吃飯、一邊輕鬆談話,談話內容從名人成長故事、人生經驗分享,以致台灣當前環保議題、教改制度以及世代交替的價值觀轉變等現象,名人們在餐桌前一一回答學員們的疑問。

台北天母扶輪社今年正值創社30週年,在一系列紀念活動當中,由30週年特別委員會主委翁肇喜前社長費心擘劃推動下,籌辦一連三天的「美哉‧福爾摩沙扶輪青年領袖營」。始業式由社長黃三榮擔任主席致詞,揭開三天活動的序幕。在五位名人的開講部份,施振榮勉勵年輕人,「要不斷學習、不斷挑戰,機會無所不在,只留給準備好的人。」吳念真則強調,現代年輕人的最大問題是情感少、情緒多,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不能只靠網路、臉書,而是需要真實的面對面接觸。嚴長壽則憂心台灣教育都把年輕人的創意摧毀了,「必須跳脫『不要思考,只求標準答案』的框架,隨時質疑問題、挑戰標準答案。」李遠哲從環保議題切入,提醒大家若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即使擁有再好的人生夢想也是空談,「減少消費,不盲目追求歐美等國的消費模式,就能減少資源的消費,這是身為開發中國家的台灣所該努力的目標。」唐美雲則分享如何為傳統歌仔戲開闢新路,成為一門全新風貌的藝術。

除名人開講外,活動中的研習課程重心則放在對台灣--福爾摩沙的認識。此次邀請到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及大學等多位鑽研台灣史的學者專家,前來演說關於台灣原住民歷史、倭寇、荷蘭、西班牙等外來政權的衝擊、還有明清時期台灣漢人移墾與日治時代等,台灣在這近三百年間的社會文化變遷。此外,更從藝文、體育的角度,介紹台灣百年音樂的生命力,以及國球的誕生─台灣棒球的榮耀之路。

透過名人、講師們精彩生動的演說,這次的研習活動讓學員們收穫良多,不但深入認識台灣近三百年來的社會變遷外,也更加珍賞寶島上有生命活力的多元、多族群文化,進而能認同台灣。整個活動在24日下午劃下圓滿句點。

訊息來源:台北天母扶輪社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http://www.cna.com.tw/postwrite/cvpread.aspx?ID=87370

打印 | 收藏此頁 |  推薦給好友 | 舉報
上一篇 下一篇
 

評分:0

發表評論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